“源流:当代绘画展”|赵国维

当代油画 2021-06-03 10:00:11

展览名称:源流:当代绘画展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2日—18日

展览地点:韩国 · 西归浦市艺术殿堂(国立)

展览内容:展出绘画作品约70件

画册出版:展览出版同名画册,收入作者简介、作品图片等文献资料

联合策展:西归浦市艺术殿堂(国立)、韩中美术协会、当代油画

协办: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

1“源流:当代绘画展”前言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两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观念相近,都具有东方文化的意象审美特质;而及至当下,由于近现代的西学东渐,还有时代的更迭,两国的绘画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面貌。

因此,以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梳理中国的当代绘画,选取各个历史节点上具有重要特征的艺术家的作品,在韩国西归浦市艺术殿堂作一个系统的展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展览,让韩国民众以及美术界近距离地接触中国当代绘画,增进了解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发展样态;同时通过交流互动的信息反馈,让中国艺术家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长与不足;并且有利于两国艺术家思考在同一个文化源头下,如何借鉴各自的发展路径,从而为全球化的当代文明的发展输送能量。

本次展览作为“2022年中韩建交30周年暨中韩文化交流年”预热活动之一,将通过绘画艺术架起两国艺术对话的契机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定将在中韩两国美术史以及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

2参展艺术家作品欣赏

《屋3》纸本水墨175cm×105cm2017

《屋4》纸本水墨165cm×105cm2016

我的艺术自白

赵国维 | 文

画发於心,天马行空,驰骋万里。我梦想在六尺、八尺、甚至丈二匹的宣纸上肆意挥洒,追求白居易“得于心,传于手,亦不知其然而然”的境界。

绘画,就其本质而言,并无东西之分。我崇尚笔墨、笔触,探索水墨语言的书写性,有意识、下意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然而,做到此谈何容易?!我的探索始于人体写生。意象、 结构、笔墨三者是我始终关注的要点和难点。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画家借物抒情,传达自己的感受和审美理想。面对客体对象,画家常常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受,引发无尽的联想,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积年累月的老底画出来。

《小路》纸本水墨64cm×47cm2015

《屋2》纸本水墨120cm×175cm2009

关于结构,古今中外,一张画能成立,必有其内在结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徳库宁,之所以敢于面对画布大笔触挥洒,是因为他的坚实立体主义基础。如何在苦苦的寻觅中找到自己的结构?在多年的写生中,我不再掬泥于再现对象,凭自己的感觉放开画,甚至"乱画",从中摸索一种空间关系。我把这种空间关系称之为自己的结构。我深深体会到,所谓"乱画",其实是科班出身画家不得不面对的无奈之举,学院规矩、法则成了他们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赵无极先生在中囯改革开放初期,办了一个学习班,学员都是囯内挑来的各路神仙。结果一看,画的都一样。他叫大家放开了,可以乱画!对此,我深有体会。记得画人体速写,我长时间不敢画高处,白花花的无从下笔,生怕破坏了对象所谓真实感。但当我乱笔画在了髙处,竟发现高处是向外冲的,轮廓线到了后面。这样,自然有了空间感(而且減弱的轮廓线与周边的空白相接,是"有"与"无"的相接)。我在探索中,找到了这种属于自己的结构关系,它始终伴随着我前行。

《地》纸本水墨105cm×125cm2012

《新》纸本水墨105cm×173cm2012

关于笔墨,中国历来有太多的论述和争论。我的切身体会是,从时空中看笔墨,这是和前述画高处相关联的。所谓时空,是洋概念,大体与中国画讲的"空灵"相对应。空灵是一种意念。感于心,传于手,神来之笔也。笔速的疾迟、 转折,顿挫、逆顺.…与时空关系的协调,都需要长时间训练。模特儿画得乱熟,吃透了形体结构、空间关系和笔墨技巧,就接近炉火纯青了。笔速、笔力,徐渭和德库宁都显示了超级的魅力,他们成功,来自"得于心,传于手" ,是天天练就的。

《屋1》纸本水墨105cm×197cm2015

《屋5》纸本水墨105cm×178cm2015

《人体》纸本水墨133cm×75cm2018

我选取的以人为中心的题材,与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一致的。人体不过是一个有生命的载体,着意于我对天地万物、历史社会人生的理解。

21世纪的我们,不是传统的人,无法达到传统,而复制传统并无意义。犹如梁实秋先生所说,在现实的污浊中暂停留地伸出脖子喘一口气,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只有这个时代的人的心声,才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齐白石、黄賓虹、林风眠都是在书写自己中,自然流露出时代精神。

《人体速写》

《人体速写》

《人体速写》

《人体速写》

《人体速写》

《速写》

3艺术家简介

赵国维

1944年出生。1962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67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1982年赴美国。近十几年来探索现代水墨、焦墨的创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