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点相似之处
其实,傅作义和白崇禧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这三点。
其一: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白崇禧是第三期,傅作义是第五期,也就是说傅作义是白崇禧的学弟。
其二:都是各自集团(派系)内的实权派(或说二把手)。白崇禧是桂系绝对二哥,而桂系的大哥则是李宗仁,所谓一时“李白”。
傅作义属于晋系,瓢把子是阎锡山,虽傅作义在后期事实上,已算脱离了晋系,但人们还是习惯于把他,划归在阎锡山手下。所以白崇禧和傅作义,从这个角度来言,也是旗鼓相当。
其三:都是国军的顶级名将。国军中的名将貌似有很多,什么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啥的。但可惜绝大多数都是流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刘峙,他也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可后期却被变成了人人鄙视的“草包将军”。
而傅作义和白崇禧,自初出茅庐至最终落幕,都威名不减!为何会如此?笔者认为,这就是经典的“环境造就论”。两人非但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反而还是各自派系,军事方面的顶梁柱,想生存壮大下去,就只能玩命奋斗。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刘备手下的关张赵,为啥那么豪横?没办法,刘备就这么几个人,自然一个顶三个用,谁也别想上班摸鱼,如此一来,潜能就无限被开发出来了。
白崇禧和傅作义也这情况,还用刘峙做对比吧,他是蒋介石的嫡系,打出名声来后,可以立马躺在功劳簿上摆烂,可白崇禧和傅作义敢吗?不敢!一旦这哥俩躺平,就意味着桂系和晋系要被吃掉……
这其实也是为啥,蒋介石看上去貌似手下名将有很多,但最终却只能让杜聿明挑大梁。显然就一个原因:内部分裂(争斗)得太厉害了,而蒋介石却无法有效整合。
看到这,自然就产生一个疑问:倘若用傅作义跟白崇禧对比,两人谁更厉害呢?笔者认为,这就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了!
二、作战成绩谁更出色?
既然是名将,比较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军事才能——由于太过抽象,就用作战成绩说话,主要依据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毕竟前期,连刘峙都是名将,还有啥意义?真金就要火炼!
先说傅作义。都知道平型关大捷吧。不过可知更早的“百灵庙大捷”?这一战是发生在1936年,属于“绥远抗战”中的一次最著名的战斗。据战后统计:毙敌300、俘敌400、伤敌600,晋绥军伤亡300余人。
只看这战损就知道,这一仗傅作义打得有多漂亮。蒋介石兴奋地直吼:“实为吾民族复兴之起点。”当然,蒋介石这话有点夸张,但却能反应出“百灵庙大捷”的意义了!
傅作义的“绥远抗战”,不但是对日作战中的第一次收复失地之战,还直接影响了张学良。在1936年11月27日,他向蒋介石递交了《援绥请缨抗敌书》,表示:要抗战不要内战。遭蒋介石拒绝,于是当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同时,在抗战期间,傅作义还打出过光复五原城,反攻包头等一些列战绩,日寇在傅作义手里非但没讨到便宜,反而屡屡损兵折将。
至于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的表现就不多说了,毕竟都知道咱晋察冀野战军,在傅作义这里栽过大跟头,直至咱朱老总到来,才稳住了局面——能让朱老总出手,足见傅作义的军事才能有多强了。
再看白崇禧,他在抗战中就显得有点尴尬了,比如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可真正打出威名的却是李宗仁,却很少有人知道,白崇禧也参加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李宗仁的所有指挥,都可看成是白崇禧在指挥。
还有昆仑关大捷,白崇禧是最高指挥官,并亲自上前线督战和解决实际问题,“攻坚战过程中,被日军反斜面阵地大量杀伤,杜聿明无力解决,由白总指挥亲临一线,改变战术,先以攻占敌之两翼,再拆装炮弹运至,居高临下炮轰,给予日寇反斜面阵地毁灭性打击,最终全歼该日军。”
不过,人们更多记住的却是杜聿明。那么为啥白崇禧这么尴尬?周总理一针见血:“白健生一生自负,却只看到眼前,在政治上并无远见。”
证据就是桂柳会战,日军攻击的可是白崇禧的老家广西,奈何白崇禧却还打小算盘,为了保存实力,拒绝配合粤军。为此都导致了“桂军底层将士愤怒之至,求战极烈”,可惜白崇禧却还是压制。哪料他这一打小算盘,日军援兵就赶到,白崇禧傻眼……
至于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只看到眼前”的毛病,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导致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唯一的好机会就是,吃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可惜虽白崇禧拥有巨大优势,却还是失败了……
如今可以有个结论了,显然傅作义的战绩,要比白崇禧强太多,尤其是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一对比,毫无疑问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傅作义处于碾压之势。
三、盖棺定论谁更优?
倘若说作战成绩的比较是业务能力,也可认为是做事方面比较的话,那么盖棺定论的比较,则是做人方面了。这也是影响名将厉害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准。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德国名将隆美尔,因反对希特勒,所以得到了后世尊重。
在这方面,傅作义再次碾压了白崇禧。
其一:眼界。傅作义之所以能脱离阎锡山,就跟他的眼界有关,因为他意识到了阎锡山跟白崇禧一样,本质上都是那种“只有小我”的军阀眼光,其实蒋介石也是这样。这就是为啥傅作义,最终选择和平起义的关键原因。
白崇禧也曾有过这机会,那是在1949年4月,为争取白崇禧脱离国民党,我方委托中间人刘仲荣转告白崇禧:“既然(白崇禧)喜欢带兵,将来可以请他继续带兵,指挥30万国防军(毛主席所说)。”
可白崇禧却很不耐烦地说:“他们(解放军)一定要过江,那就非打下去不可了,还谈什么?”
再联系白崇禧的“桂柳会战”的惨败,何为小诸葛?不可否认白崇禧厉害,奈何一个“小”字,终究难成其“大”。
其二:识人。这方面傅作义还是碾压白崇禧,陈长捷、董其武、安春山等等,都对傅作义马首是瞻。换句话说就是,正是因傅作义会做人,能识人,才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反观白崇禧,既然认定了李宗仁,但奈何却又不听李宗仁的告诫,非要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你这怎么说他?
因此白崇禧到底是怎么死的?如今还是没人能说清,所以在盖棺定论方面的比较上,傅作义完胜,甚至给人以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的感觉……
白崇禧军事才能被你写没了,能把林彪打的节节败退的国军将领有几个?快退到俄罗斯打游击了。
这种无知的文章也敢发表,傅作义能和白崇禧比吗,白可是国民党数一数二的帅才,军事家,傅作义也就是个将领,差了十条街
傅作义还没有资格跟白崇禧比较吧
片面加肤浅,白崇禧确实缺乏政治眼光,但论军事能力,在国军将领中,没几个能比。
反正刘伯承吃尽了白崇禧的苦头的
白崇禧最大失误就是不听李宗仁劝,随老蒋的败军去了台湾,哎~😟
白崇禧的小诸葛之美誉不是白叫的
北伐战争胜利是吹出来的?抗日战争白崇禧指挥的吴兴阻击战,武汉会战很差吗?作者明显只说了白崇禧的2场战斗而已。
白崇禧应该是国军第一名将吧
一个是全国副总参谋长(代行总参谋长职权)兼桂林行营主任属中央战略级统帅,一个是战区集团军司令,作用不同。一个玩战略,一个玩区域战术。
傅作义前期不论是地位还是战绩肯定比不上白崇禧的,白崇禧最高职位是国防部长,综合对比白崇禧还是占优。解放之后白崇禧作为败军之将,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白崇禧为什么蒋介石倚重他?
小诸葛是国防部长,在国民党里面,白崇禧是军士奇才
傅作义在中原大战、白崇禧在蒋桂战争中,都曾被刘峙打得满地找牙。
傅作义是一方统帅,白崇禧是战略家但是顶级参谋,眼光不行。
白崇禧是属于军师这种,有谋略,但是傅作义他论谋略战略不如白崇禧,但战术上绝对很强势,他能让兵力数倍于他粟裕将军吃瘪,粟裕将军一生的为数不多的败绩就是傅作义,但白崇禧他的谋略战略都是国民党顶尖的,只是胆识不够,而且为人还自大,
白崇禧何德何能和傅作义比,脑子只知道打杀的货,傅作义才是开悟的人啊
白崇禧外号小诸葛可不是白叫的
傅作义名气不如白崇禧,实力、能力都强悍,傅作义是盘踞一方,白崇禧是指挥一大方面的,不一样,但是能力傅作义不比白差
白崇禧是个参谋人才而已,桂系指挥肯定首推李宗仁,早期打陆荣廷地、北伐指挥第七军、抗日指挥五战区血战台儿庄。白崇禧也就配给他当个参谋长
白崇禧徒有虚名有什么建树?
解放战争,很多白吹说,白崇禧指挥东北作战,打的林彪节节败退。实际上白崇禧当时是被蒋架空,扔到东北去参谋作战。东北当时几乎都是嫡系精锐,谁会听他指挥?
白崇禧不是政治家,难成大事。
白崇禧不是当一方大员的料
小诸葛白崇禧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终归是个地方实力派,影响不了全局,只能随波逐流。
傅作义明显不如白崇禧,级别能比吗?
林彪元帅对采访他的苏联记者说:小诸葛是国民党中最有才能的军事家。日本军界说中国有3个半军事家,其中林彪、白崇禧都是其中之一。
比战绩也是不全面的,因为傅作义的对手是聂荣臻,而白崇禧的对手是刘伯承。
傅作义是不如白崇禧的
这里把白崇禧说的什么都不是,,但是蒋介石为了骗白崇禧去台湾,说让白崇禧做总司令国防部长,白崇禧才去的台湾!!
白崇禧带十万桂军,能打傅作义二十万国军
键盘侠都是兵仙转世,连白崇禧都不放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