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分红要凉?高股息神话破灭?

黑洞猎人文化 2025-04-01 04:14:43

银行股分红要凉?高股息神话破灭?您可能没意识到,2025年3月工行宣布溢价定增的当天,一位上海老股民算完账后默默关掉了交易软件。他重仓的银行股每年分红原本能覆盖全家三亚游,现在这笔钱缩水到只够郊区农家乐。当市场还在争论"高股息策略是否失效"时,一场静默的资本重构已悄然改写游戏规则。

先说这届投资者最痴迷的"躺赚逻辑"。过去三年银行股平均6%的股息率堪比理财界的"保本神兽",尤其是2024年国有大行分红6133亿元,比北京全年财政收入还多。但2025年3月的定增潮像往蜜罐里兑水,工行、中行等四行集体溢价定增超5000亿元,股本扩张直接稀释每股分红。

以中行为例,定增后总股本增加12%,假设全年利润不变,每股分红至少缩水9%,相当于把股东们的分红蛋糕硬生生切走1/10。这种冲击比超市鸡蛋涨价更扎心。

杭州某私募基金经理给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持有100万股建行,按去年每股分红0.36元计算,年收息36万元;定增后每股分红可能降至0.33元,年收益直接蒸发3万元,足够买200杯茅台冰淇淋。更残酷的是财政部作为定增最大买家,未来分红将直接回流国库,散户手里的蛋糕不仅变小,连奶油层都被刮薄了。

这场资本游戏的底层逻辑正在裂变。以往银行补充资本主要靠利润留存,就像自家后院种菜自给自足;如今万亿级定增相当于从菜市场批发进口,代价是原有股东的权益被摊薄。

2025年2月数据显示,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接近监管红线,工行、建行虽暂时安全,但交行、邮储的缓冲垫仅剩1.5个百分点,堪比踩着钢丝跳舞。不过硬币总有另一面,定增资金注入后,银行放贷能力提升就像给经济引擎加注燃油。

2025年Q1四大行新增贷款43%,流向光伏、芯片等硬科技领域,这或许能孵化出下一个宁德时代。但问题在于这些长期收益和散户眼前的真金白银之间,隔着至少三年的产业孵化周期,高股息信徒们该何去何从?深圳某家族办公室开出三剂药方:

·转战港股:同一家银行的H股股息率通常比A股高2个百分点,比如交行H股股息率8.2%完爆A股的5.3%;

·狙击城商行:江苏银行、沪农商行等区域龙头中期分红比例达30%,且定增压力较小;

·跨界避险:黄金ETF、REITS等资产近期年化回报超7%,部分险资已开始调仓但市场永远充满黑色幽默。

当散户忙着计算分红缩水幅度时,社保基金却在3月逆势加仓银行股,他们看中的不是眼前股息,而是定增后银行资产质量提升带来的估值修复。这就像高级餐厅食客不在意餐前面包分量,只等主菜上桌后的味觉盛宴。

长江证券分析师马祥云说得直白:高股息从来不是永动机,它是利率下行期的权宜之计。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8%,银行股6%的股息率仍是沙漠里的绿洲;可一旦经济复苏带动风险偏好回升,资金会像候鸟一样扑向科技、消费等成长板块。

本文所述事件及数据基于公开报道整理,具体以官方披露为准。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想知道你的分红缩水了多少?关注@环球苍蝇带你算清资本游戏的隐形账单!

0 阅读:2812

评论列表

扉笙吖

扉笙吖

10
2025-04-01 11:41

别看人吃肉,看不到人挨打啊!财政部溢价增购银行股,是溢价,如果你不想被稀释,你在市场上原价购买股份不就好了。

谁来撩动心弦

谁来撩动心弦

9
2025-04-01 11:33

只要长期持有,无所谓

辣鸡米线

辣鸡米线

2
2025-04-01 06:28

这样的小白多一点才好

GL

GL

2025-04-02 10:41

定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掠夺

留一半清醒一半醉

留一半清醒一半醉

2025-04-02 07:05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炒股近三十年了,第一次看到溢价曾发的。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而言,没有这么干的。全球唯一这么做的只有中国高铁。 唯一能合理解释这一做法的只有一种可能,既要完成增发的金额,又不能过多的增加股份稀释收益。什么情况才要这么做?那是预期后面有大量稀释业绩的雷要出来。 增发的四家都是不能倒的支柱银行。还能把这理解为利好的,你们都可以洗洗睡了。

黑洞猎人文化

黑洞猎人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