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任命巴尼耶为总理后,法国社会陷入了一场政治风暴。这位70多岁的中右翼保守派接任总理一职,立刻引发左翼政党的不满。9月7日,左翼领导人呼吁民众走上街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巴黎约2.6万人、全法11万人参加了示威,抗议者怒斥马克龙拒绝左翼候选人的任命,认为他未能尊重选举结果。对于一位中右翼总理的任命,抗议者认为这是一种对选举结果的窃取。
法国的政治抗议活动并非新鲜事。自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以来,巴黎及法国多次成为抗议与革命的中心。第五共和国的成立也与革命息息相关,戴高乐通过修改宪法,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形成了如今的半总统半议会制。然而,尽管有这样的革命传统,左翼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与当年不同。马克龙拥有强大的总统权力,他可以通过法律框架坚持自己的任命。
马克龙的大胆举动——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原本是为了遏制右翼崛起。然而,当左翼在议会中取得胜利时,马克龙却拒绝任命一位左翼总理,反而选择了巴尼耶,这引发了左翼的愤怒。左翼领袖梅朗雄认为,既然左翼在议会中占据主导地位,马克龙应该从左翼阵营中选出总理,但马克龙显然不打算这么做。他认为左翼的政治立场过于极端,可能会破坏法国的民主制度。
尽管左翼在议会中取得了胜利,但内部并不团结。梅朗雄坚持要与马克龙对抗,而法国社会党则倾向于与中间派合作。左翼内部的分裂使得他们难以形成一个具有力量的政治势力,从而让马克龙有了操作空间。左翼如果无法在内部达成共识,甚至寻找同盟军,未来在法国政坛的前景并不乐观。
法国政治的复杂性在于,不仅仅是一次选举或者一次抗争可以改变格局。马克龙的权力基础牢固,左翼的斗争还需要更多的策略和联合力量。如果左翼无法团结内部力量,反而陷入分裂和无效的抗争中,那么马克龙可能依然可以稳坐总统之位,度过这场危机。而这场抗争的最终结果,将深刻影响法国未来的政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