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的3月10日,美国股市突然崩盘,遭遇了2022年来最为惨烈的“黑色星期一”。以科技股为主,几家巨头均遭遇重创。特斯拉一天时间蒸发1300亿美元,苹果、谷歌等科技股“七姐妹”,一次性损失超过8300亿美元。然而,面对如此惨烈的崩盘,所有舆论都将矛盾指向特朗普,这反而显得有些刻意。或许,白宫和深层政府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先来看台面上的情况。美国股市崩盘,美媒的逻辑是3个问题的叠加导致。甚至戏称进入“特朗普暴跌”时代,背后想表达什么,不言而喻。
按照美媒的论调,第一,是关税政策与贸易战。中国对22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于3月10日生效,叠加特朗普对欧盟、墨西哥等地的关税威胁,市场对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担忧激增,第二,经济衰退预期飙升。摩根大通将2025年衰退概率从30%上调至40%,高盛从15%调至20%,而美联储因静默期无法发声,加剧政策真空恐慌。第三,就是科技股“信仰崩塌”。中美顶尖技术差距缩小,甚至部分领域反超。而特斯拉因马斯克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遭投资者抛弃。
不过,这场“崩盘”,可疑之处却并不少,到底是华尔街在用金融市场“崩溃”,来恐吓特朗普推动改革。还是特朗普大搞“权力的游戏”导致的市场理性出逃。
很大的一个疑点,是崩盘的时间过于的“精准”。崩盘发生在特朗普周末的表态,即“不排除经济衰退”后。而白宫官员对此避而不谈,仅强调“中长期经济前景乐观”。有分析认为,华尔街借机集中抛售科技股。这些股票既是市场风向标,也是民主党金主硅谷的“钱袋子”。这会形成一个投向特朗普的信号,即如果继续推行激进关税,金融资本将不惜“自损八百”施压政策转向。
第二个疑点,是避险资产“反常”联动。很直接的说,这次美国股市崩盘,暴跌的不光是股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同时崩盘,公司债发行被取消,传统避险资产美债却逆势上涨。这种“无差别抛售+避险资产分化”的模式,被部分交易员称为“死亡螺旋”,暗示机构可能通过制造流动性危机倒逼政策调整。从历史过往来看,华尔街这帮人的的确确是擅长利用地缘危机来倒逼政府修改政策。
回过头来看,不论这些猜测是不是阴谋论,归根结底,这场股市崩盘,都暴露了当前特朗普政府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以及白宫和“深层政府”的博弈展开。特朗普想要依赖关税和削减开支来实施“休克疗法”,在全球化的当下,是难以为继的。金融资本通过“用脚投票”重塑政策,甚至可能因为过度操纵市场,引发2008年的次贷危机,真正将美国拖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