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张海超切开自己的胸膛,看到了尘肺,如今他过得怎么样?

星辰梦织歌 2025-02-11 19:13:40

200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遇到了一个名叫张海超的难缠的病人。

他患有尘肺,肺部扫描已经能够确定这一病症,但他却偏偏要求医院为他做开胸手术。

开胸手术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损伤都是巨大的,更别提张海超还是病人。

医院从健康角度出发,百般劝阻,可张海超还是一意孤行,坚决要求动手术。

他为什么要做这种看起来多此一举的决定?张海超的尘肺病,是否存在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在2009年确诊尘肺之前,张海超一直是个身体健康的男人,平常最多只是感冒咳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病。

他踏实肯干,十分勤快,尤其是组建家庭之后,为了给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更是没日没夜工作,就为了能多挣一点辛苦费。

2004年,张海超来到了新密市的一家耐磨材料制作公司工作,日常的工作地点就是车间。

因为材料性质特殊,车间里面是尘灰飞扬,一眼望去,空气中布满了各种可吸入的颗粒。

而针对这个问题,公司也没有提供应有的保障,大多数员工都在脸部裸露的情况下工作。

最多,工人们只是戴上一层口罩,但是那根本无济于事。

刚刚进入这家公司的张海超,脑子里远远没有职业病的概念。

他只知道,工厂给出的工资还挺不错,只要干得多,拿到的也多,那他就得加把劲儿。

一开始,他学着其他同事的样子往自己脸上戴口罩。

但久而久之,他发现工厂的环境比较封闭,内部十分闷热。

口罩粘在嘴巴上相当难受,工作起来经常呼吸不畅。

他有很多次想把口罩取下来,但是同事们都劝他,为了身体着想,还是先忍受不适,总之能挣到钱就万事大吉。

其实正常情况下,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应该由公司来负责整改。

任何一家工作单位,都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

只可惜那个时候的劳动者远远没有相应的权益观念,也没有想过向公司维权,就这样听之任之。

一直到张海超的一位同事去医院检查,查出尘肺,不久之后因病离世,他才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只要还在这里上班,那就免不了要接触粉尘的工作环境。

只要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恐怕要不了多久,他也会步同事的后尘。

没有人是不怕死的,更何况张海超的心中还有牵挂。

正好这个时候,单位为全体员工组织了一次体检,美其名曰福利。

他抱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医院,检查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出现问题。

听人说,如果他有什么疑难杂症,医院会单独通知他前去复查,为他制定治疗方案。

所以在没有接到医院和公司领导的电话时,张海超的心中有许多情形,庆幸自己的身体还有挽回的余地。

底层的劳动工作者为生活所迫,很难任性的选择离开一家工作单位,因为劳动报酬本身就来之不易。

所以张海超也只能为了生活,继续留在工厂工作。

结果没过多久,还不需要检查,他就知道,自己的肺部肯定出问题了。

每天早晨起来,他都很难抑制住咳嗽的感觉,经常一咳就停不下来。

晚上睡觉,他老是觉得喉咙瘙痒,很难入睡,就算爬起来喝开水,这样的情况也没有改变。

张海超的心渐渐沉到了谷底,不应该啊,他总是这样想。

因为公司明明才组织了体检,他的身体哪儿会这么快就出现病变,当时明明还好好的。

但这事儿自己琢磨,始终不放心,在家里人的催促之下,张海超还是主动去医院做了检查。

看着结果告知书上面大大的尘肺两个字,张海超只觉得天塌了。

他想不清楚,如果现在确诊尘肺,那么按道理来说,之前体检的时候,肺部肯定会出现异常。

就算当时没有确诊,医院也不可能没有察觉。

他主动打电话,调查了一下经过,以及后续的处理,这才知道。

原来体检的时候,医院给出的检查结果就是尘肺,只不过这事儿被公司给压了下来。

只要员工自己不知道,那么公司就假装自己也不知道,一如既往地让员工干活儿。

反正就算病情加重,员工也是没有证据,公司就能够推卸自己的责任。

好一招歹毒的伎俩,张海超恨得牙根儿痒痒。

但现在不是谈怨恨的时候,为今之计,他得让公司为他的职业病买单,跟他一起分担风险。

只要相关的医疗单位能够开具尘肺的确诊结果书,再结合公司的工作环境,他就能够证明自己的疾病是职业病,也就理所当然地向公司索赔。

但问题是,不知道他的公司打通了哪项环节,他最后拿到的结果单上竟然是肺结核,而不是尘肺。

心灰意冷的张海超,想来想去只想到了一个办法,拿身体做赌注,赌一个可能的胜利。

所以2009年,他才会专门去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强烈要求医生给自己开刀。

只要尘肺明明白白的摆在他的身体里,公司再想抵赖就没有理由。

开胸手术是大手术,一定会让病人元气大伤,所以医护人员也反复劝他考虑清楚,不要拿身体去冒险。

这些道理,其实张海超都明白,但他别无选择。

他负担不起高昂的治疗成本,也不愿意就这样看着公司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继续逍遥法外,祸害更多健康的劳动者。

如果之前没有人打破这层窗户,那现在就由他来做第一个打破的人。

他的妻子害怕丈夫冒险,不愿意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张海超理解妻子的心情,所以特意把姐姐叫来,软磨硬泡,让姐姐签上了名字。

就这样,他拖着病体,接受了开胸手术,真相大白,公司没有办法再狡辩。

而且张海超非常聪明,知道把事情闹大,他的维权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

所以他并没有自己一个人悄悄动手术,而是求助媒体,求助各种民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扩大事件的影响力。

公司也没想到,他们这一次是碰上了硬钉子,再也没有办法像之前那样蒙混过关。

在张海超的极力主张之下,公司最终赔付他百万款项,算是解决了他的一部分难题。

但是,钱并不是唯一的障碍,就算拿着钱,张海超也还需要等待合适的器官移植机会,并且后续吃药检查一直不能停。

也就是说,公司的责任,最终还是由他来付出代价,公司承担的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万幸的是,张海超等到了器官移植机会,成功获得了一个相对健康的肺部。

但排异反应让他吃了不少苦,吃不下饭睡不了觉,身体眼看着越来越憔悴,这都是钱没有办法挽回的。

如果说一开始,公司就能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注意到员工的工作环境,及时为员工提供保障。

那么不仅公司不用承担百万的赔付成本,员工自己也不用受这么大的罪。

因为他们的疏忽,以及逃避责任的行为,最后落得两败俱伤。

尤其是给张海超这样的劳动者造成了终身的伤害,这是不可原谅的。

与公司沆瀣一气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后续的调查中通通落网。

社会上的其他工作单位引以为戒,再也不敢随意的对待劳动者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张海超为自己和其他劳动者争得了一片光明。

参考资料:

1、个人痛楚与制度壁垒——对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反思——《学习月刊》 2009年第17期24-26,共3页

2、张海超:揭开职业病鉴定黑幕——《法律与生活》 2009年第19期35-35,共1页

0 阅读:2
星辰梦织歌

星辰梦织歌

星辰梦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