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是绘画形式里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丰富的画面造型能够传递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的艺术交流与视觉感受,从而能够不断地提高个人的造型审美认知与审美能力。
并且,作为大众最容易识别的造型语言,清代宫廷画珐琅丰富的画面造型不仅能反映创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加权造形的实力,还能使我们体会到创作者的造型意识和设计理念。
写生花卉造型据清宫造办处相关史学资料记载,康熙授意珐琅作的工匠师们把铜胎画珐琅的技术成果移植到瓷器胎质上,从此创新了彩绘瓷器,增加了新的制瓷类别一珠琅彩。珐琅彩瓷在康熙年间主要的器型是碗,有少量的瓶和盘,基本造型以传统花卉纹为主;色地丰富,极少有白釉质地,整体造型雍容华贵、皇家富贵尽收眼底。
所绘图式也皆由清宫造办处的如意馆人员拟定草图,一经皇帝谕旨,再由宫廷画师们按照样式画到瓷器表面,依照当时清宫廷的档案记录和盛珐琅瓷器的匣子标识来看,珐琅彩绘的正式命名应是“瓷胎画珐琅”。
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再到款识的内容和样式,康熙年间的画珐琅器外壁绘画内容多以写生花卉为主,常见颜色有淡黄、深蓝、胭脂红、豆绿和降紫色。其中,最常使用的花纹是牡丹、荷花,还有菊花、梅花、蔷薇、绣球等。
牡丹作为百花之翘楚,在清代是举国上下竞相栽培呵护的重点对象,康熙帝喜爱它,令花匠在他的宫苑处种满九十多种不同的牡丹品种,由此可见,富丽堂皇的牡丹花在皇宫内有着不可撼动的尊贵地位。因此,牡丹纹样在康熙瓷胎画珐琅器中最为多见,据相关记载,光是采用牡丹花纹饰的瓷胎画珐琅就占据了全部花纹装饰的65%。
这也是以前的釉上彩绘中所没有过的,既表现了康熙帝渴望再现盛唐之势的心之所向,也侧面烘托了一代帝王对所在国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美好希冀。由于画面设计得非常满,所以花朵的图案都设计得非常大,占据大半的画面,这种迫不得已的变通却使得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绘画和西洋油画十分相似,色泽浓润、沉稳美观。勾线缠绵有力,填色饱满,绘画细腻。在传统国画基础上加入西方油画技法,作品充满着艺术气息,特别是倒置的花卉与叶片之间的设计为画面的结构带来了动感和空间感。
例如这件《黄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高约6公分,口径10.8公分,足径4.4公分,此碗呈深拱形、圈足,内壁和足底都涂有白釉,足端无釉。碗的外观四周都用黄色珐琅彩装饰,上面匀称地分布四组花瓣状开光,开光内部用青松绿珐琅釉为主要背景色,每处开光的地方分别绘制折枝牡丹和菊花形状。在开光的附近绘有折枝莲花纹样,黄色珐琅彩映衬着各式鲜艳的花卉。
还有《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牡丹纹杯》高约4.2公分,口直径6.3公分,足直径2.3公分,这件器具呈圆弧状杯口敞开,其内饰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装饰纹样,杯子外部使用明亮的胭脂红颜色装饰。此杯有三处开光,胭脂红色的珐琅彩绘制了三种不同的花瓣形状。开光外绘折枝花卉纹,线条勾勒流畅而不冗长、层次分明。
整体色彩以红色、绿色、蓝色、紫色和黄色为主,色彩繁缛华丽、构图严谨有序。杯底用双行方栏四字的布局写着楷书“康熙御制”的字样,这件器型古朴厚实,颜色多样。
另外,在《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约5.2公分,口径11公分足径4.4公分中,该碗碗口直径偏大,腹部呈圆角、弧状。碗底、圈足及碗内皆使用白色珐琅釉,碗外部使用宝石蓝色珐琅彩作装饰。碗外腹绘缠枝牡丹花纹。
四朵牡丹花对称排列,花瓣对称、花朵饱满圆润。根茎枝叶细节刻画的十分精致,主花之间各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花心为淡绿色。这只碗是一只宝蓝色的敞口深碗,由紫红、金黄、草绿色等珐琅材料绘制而成,加配扭动的枝叶和绚丽的牡丹看起来非常漂亮,是康熙年间珐琅彩瓷器的杰出之作。
山水人物造型画珐琅器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艺术魅力和艺术表现力的一种陶瓷彩绘器物,而山水画又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能突出水墨与意境的一种作画方式,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便成就了别具一格、极具民族内涵的文人山水珐琅彩瓷。
尽管乾隆年间的文字狱等社会现象限制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绘画艺术却没有障碍,与之相反的却是发展的极为繁荣、百花齐放。乾隆时期的绘画在许多方面得到发展,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个文质彬彬的人,对绘制在画珐琅器上的山水画也是赞不绝口。
“竹林七贤”这类绘画题材在乾隆时期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此阶段的画珐琅瓷器采用山水人物作装饰题材的不在少数。在一系列以山水人物造型的宫廷画珐琅瓷器中,西洋人物的出现使人眼前一亮,传统山水风景与西洋人物对比赫然、相映成趣。
部分作品中山体使用了西洋技法勾勒、皴染,山峰形象笔直而高挺与西洋人物共同出现在画面里,其艺术手法也并没有使人感到突兀,这些包含西洋意味的艺术作品还被人们称作“乾隆的西式风景”。
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山水彩瓷可分为工笔与写意两大类,虽说按艺术表现形式上分了类,但整体上工笔性质的画珐琅山水彩瓷要比写意类的作品要多得多。在描绘山峰的形状时,多以珐琅器的形制取势,例如圆润、凹凸的瓶类器具上描绘山峰,或竖直陡峭的崖壁,或倾斜的悬崖,看起来十分险峻。
线条勾勒精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生动。这一时期的山水人物题材整体色彩鲜明浓郁,充分展示出画珐琅器的颜色特点。
高雅之士徜徉在高山流水溪涧,渔家、农夫在田野中耕种,各自抒发着人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场面,不经意间体现出天然合一的追求。
比如这件《画珐琅开光山水图盖碗》,这是一只圆形深腹盖碗,碗盖使用明黄色珐琅釉作背景色,上面搭配着缠枝莲花图案,碗的四面皆有开光,绘制山水人物画于开光处。此图是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画,用写意手法精准地刻画出一幅山水人物画,突出了人物在山水自然风貌间的闲情雅致。
此外,另一类则是以描绘景色为主要内容的山水人物珐琅彩瓷,此类绘画表现忽略了人物的位置,仅以极小的部分出现在画面中以衬山水风景,极富画面故事感和轻松、和谐的场景氛围。如《画珐琅西洋风景图方瓶》高约23.8公分,口径7.7公分,足径6.4公分。
西洋人物造型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绘画题材依然丰富多样,但就其山水、花鸟画的绘画水平并没能超越雍正时期,但乾隆的珐琅彩西洋人物画却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乾隆珐琅彩瓷西洋人物画法与中国没骨画法与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线描法有明显的差别。
中国传统的线描绘画是以勾线为主,辅以皱擦、染、点等笔墨衬托画面,而珐琅彩西洋人物画则是通过运用颜色的变化,塑造写实明暗手法表现。所绘人物栩栩如生,细致入微,犹如照片一般。它并不是为了塑造一个写实形象,而是为了追求中国传统画面所崇尚的意境与趣味。
因此,乾隆时期西洋人物画珐琅彩瓷在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同时,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装饰性艺术效果。正如乾隆时期的《珐琅彩西洋人物图葫芦瓶》,此葫芦瓶外腹部绘制了中西合璧之景象,以黄色珐琅釉为背景色,上面装饰有中国传统的勾莲纹和卷草纹等。又结合了西方画面构图的要素,把繁华富丽的锦纹巧妙地设计在内,以此衬托此瓶开光处的西洋人物图。
瓶腹部两面分别有四幅不同的绘画,最上面用单一的胭脂红绘制了中国的山川河流、江河临海,下腹部描绘了一对欧洲母子互相对视的场景,身后的背景则是高大的树木和教堂,这是欧洲绘画经常可以看到的题材。和西洋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母子并没有像西方绘画中孩子乖巧地依偎在母亲身旁那样,而是天真活泼地、扭动着身体和母亲进行眼神的交流。
这件绥带耳葫芦瓶的四幅图案糅合了西洋的焦点透视与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画面中所绘虽是中国式家具,却以西洋门庭为背景。除此之外这种中西融合的风格还体现在纹饰描绘上,中国历代人物画是以平涂的方式表象,讲究对象的固有色,而此瓶所绘人文均有较强的立体感,对光线的处理与西洋油画一致,色泽有浓淡明暗之分,以表现光感。
清代宫廷画珐琅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坚持传统手工彩绘之路并不容易,在这个先进的快节奏智能化时代,我们在弘扬传统技艺的同时仍需保持对传统手工制瓷行业的激情与延续,为干枯冷漠的现代社会浇灌充满人情味儿的手工制品,疲惫的生活里需要温暖、美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