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镇平县住着一个名叫宋正的男子,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以农耕为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宋正家共有三口人,父母和他。由于家里穷,他自幼就跟随着父母做农活,没有上过私塾,识不得字。
那个时代的农民,每日都是起早贪黑,老老实实的干活,就算是收成再好,交上一些后,所剩下的也不多了。
就这样,宋正和父母的日子是过得很是清苦。
这年宋正已经十八岁,别看他家穷,吃的都是粗粮,但是他这身子骨却长得非常的结实,有一把子好力气。
这不,凭借着这把子力气,他便到县城里去找些扛包之类的苦力活来做。
这日,宋正早早来到城南找活的地方,等待了半刻钟,便被一管家请去杠粮食。
这家的粮食很多,他一人足足扛了整整一天才做完活。中午时分,那户人家的管家拿出一个饼给他充饥。
将所有活干完之后,结算工钱时,也才区区十文钱。
别小看这十文钱,对于一辈子老老实实只干农活的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不少的钱了。
宋正拿着钱,离开那户人家时,正巧遇见管家在送另一男子离开。
管家的态度很好,并没有面对宋正时的那种傲慢,而是微微低首,一脸笑意,并奉上了五百文钱。
那男子拿着五百文钱,抱拳道了声谢,转身便离开了。
宋正看着那沉甸甸的五百文钱,眼睛都绿了,急忙跟了上去,问道:“大哥,大哥,小弟有礼了。”
“喔,你是杠粮食的那个伙计?”男子问道。他在府上干活时看到过宋正,所以一眼便认了出来。
宋正恭恭敬敬道:“正是小弟,敢问大哥你也是在这府上干活的吗?”
“对,干了快一天了,累死了。”男子说道。
“大哥干的什么活?怎么能挣那么多的钱?”宋正就觉得奇怪了,都是干活,为何自己才挣了十文钱,而眼前的男子居然能挣五百文钱。
男子哈哈一笑,道:“小友,我乃是玉雕人,今日受邀前来李府雕刻一件玉器。你可知道,这区区五百文钱已经算是我给他们李府面子了。如果不是我与李家家主关系较好,别说是五百文钱,就是一千我也不一定出手。”
“玉雕人?手艺人?”宋正还有些不明白。
男子摇摇头,道:“对,手艺人。”说罢,转身离开。
宋正拿着手中的十文钱,满是心事的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宋正将钱交给父母,便道:“爹爹、娘亲,我想要去学玉雕手艺。”
“孩子,你说什么?”宋父问道。
宋正认真道:“我要学玉雕手艺。”
宋父叹息一声,道:“孩子,我知道我们镇平县乃是玉雕大县,可是这门手艺那都是别人祖传,是不会外传的。我们祖上就是种庄稼的,你啊就别胡思乱想了,好好的做农活吧。”
“对啊,儿啊,好好和你爹爹把庄稼种好。”宋母也劝道。
可宋正在见识到玉雕人干一天活的收入后,心里已经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又怎么甘愿平庸下去?
他不会继续做农活,更不会再去扛包了,他要做一个手艺人,做一个靠手艺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人。
第二日,他收拾行囊,辞别父母,踏上了寻师学艺的征程。
然而,思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去拜了很多玉雕人,更去跪求过,却是没有任何人愿意收下他。
对于玉雕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养家糊口的手艺,所以都是靠着祖祖辈传承下来,是绝不会轻易传给外人的。
面对困难,宋正依旧没有放弃,便一边打着零工维持生计,一边四处求师。
这日已经是暑天,天气炙热,阳光炙烤着大地,树木都耷拉着脑袋。
宋正离开了镇平县,准备前往其它地方碰碰运气。当他走到郊外一处树林时,突然听到一阵哎哟的叫唤声。
他停下脚步,仔细一听,这声音是人声,来自前方。
他没有迟疑,立即寻声而去。
只见前方一株树下,躺着一名老妇人,身躯微微颤抖,大汗淋漓,口中不时发出哎哟哎哟的痛苦呻吟。
宋正一见这老妇人的样子,就知道这是中暑了。立即上前将其扶起,然后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葫芦,轻轻倒出水来喂老妇人喝下。
随即,他又将老妇人扶靠在树脚下,然后双手一边为其扇风,一边问道:“大娘,你怎么一个人倒在这里了。”
老妇人饮了水,有了凉风,虽然依旧痛苦,但是却能说话了,只听她说:“唉,小伙子,谢谢你,谢谢你。我家老头子生病了,我到县城去请丈夫。没成想走得太急了,居然中暑了,如果不是你及时相救,只怕我这条老命都不保了,更要可怜了我家的老头子。”
说到老头子三个字,老妇人顿时就流下泪来。
宋正一见,本就心底善良的他立即道:“没事,你且在此好生休息休息,我去帮忙请大夫,然后送你回家。”
“这,这怎么好……”老妇人道。
“既然遇见了,怎么能不相助。”宋正一边说一边将随身携带的装水葫芦取下,递给老妇人,道:“你且拿着水,我去去就来。”
老妇人接过水,宋正转身就跑向县城。
半个时辰后,宋正带着一名大夫来到树下,扶起老妇人一起去了妇人的家中。
这老妇人名叫彭莹,其丈夫名叫吴祥,住在距离县城不远的郊外。夫妻二人相依为命,今日吴祥摔断了双腿,彭莹便到县城请大夫,未曾想却因为天气太过炎热,中了暑。如果不是宋正及时相救,只怕是这对老夫妻就命不久矣了。
大夫诊断结束后,彭莹支付了诊金送走了大夫。
宋正二这对老夫妇没有事了,便也告辞离开。
彭莹却是将其拦住,说道:“小伙子,天色已晚,你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在我们家住一晚,明天再走吧。”
宋正见外边天已经黑了,又折腾了一天,确实也累了,便答应下来。
晚上,三人一边用餐,一边就聊起了天。聊着聊着,彭莹夫妇就问了宋正一些情况。
随着聊天的深入,宋正方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个摔断双腿的老头吴祥,曾经是一名玉雕人,因为手艺不凡,积累下不少财富。
知道这个情况后,宋正立即便跪拜下来,说:“晚辈此番外出,就是为了寻得恩师,学一门玉雕手艺。今日机缘之下得遇老先生,还请老先生收下弟子。”
吴祥见宋正憨厚老实,又与自己夫妇有救命之恩,便答应了,同时问道:“我们夫妇没有儿女,如果传了你玉雕手艺,你可愿意为我们养老送终?”
“师傅、师娘在上,请受弟子一拜。你们放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母,我定然会为二老养老送终。”宋正真心拜到。
吴祥和彭玉很是高兴,不但收了弟子,更是有了一个儿子。
从这天起,宋正便跟随吴祥学习玉雕艺术。
半年后,学成的宋正告别二老,便外出找活了。
在镇平县,需要玉雕的富贵人家很多,所以宋正的生意非常的好,赚了不少的钱。
他是一个感恩之人,回家修建好房屋后,不但赡养着自己的父母,更是将吴祥和彭玉两位老人接过来赡养。
一家五口人日子是过得越来越红火,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四位老人却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为什么呢?
原来,到得如今,宋正都还没能够讨到媳妇儿。
这事,可就急坏了四位老人,便四下打听,四处托媒。
这日,宋父就对宋正说:“儿啊,我们村的张秀和你年龄相当,乃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平常表现可好了,我们托人问了,她愿意嫁入我们家。”
宋正一听,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地,道:“不,不,父亲,我绝不会娶张秀。实话告诉你们,我到是喜欢上了我们村的王寡妇。”
“什么?你说什么?好好的黄花大闺女你不娶,你偏要去娶一个寡妇。”宋父生气道。
同时,宋母和彭莹、吴祥都很是不解,疑惑地看着宋正。
宋正道:“你们所有不知,我原本也觉得张秀人不错。可是我曾不止一次看见她虐待小动物。看她那样子,平常的乖巧只怕都是装出来的。这种女子,我可不敢娶。”
说到此处,微微一顿,道:“不过,王寡妇就不同了,她十六岁嫁给宋兵,成婚一月宋兵死后,她便成了寡妇,如今已经过去三年之久,她不但一直照顾着宋兵的父母,更是将整个家打理得很好。你们说,这样的女子是否才是值得娶的人。”
“原来如此!”四位老人恍然大悟。
随后,宋正找到媒婆,让其去说了媒。
王寡妇名叫王素素,今年已经十九,严格说也起来,也还是一个黄花大闺女。她已经守寡三年,而且对老人一直很好,所以宋兵的父母也希望她能再找一个好的归宿。
当媒婆前去说媒时,宋兵父母当即便同意了。而王素素呢,与宋正打过很多次交道,二人也是情趣相投,彼此心中有意,但是一直都没有表露出来。
如今媒婆一说,二人便成了好事。
二人结婚后,宋正作主将宋兵的父母也接过来生活。平日里,宋正便在外做着玉雕手艺,家里全由王素素打理。
别看他们家老人多,但是这日子是过得幸福甜蜜,几位老人每日也是乐呵呵的,安享着晚年。
而那位名叫张秀的女子,不久也成婚了,却是在成婚不久后,便原形毕露,不但对丈夫极差,更是打骂公公公婆,弄得一家子鸡飞狗跳。
这正是:少年不甘平凡去学艺,艺成之时报恩师。娶得美妻阖家欢,甜甜蜜蜜爱百年。
声明:本故事为老李龙门阵创作的虚构民间故事,创作原型来源于民间传说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