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提醒:高血压不想脑出血,3种食物要少碰,再馋也要忍

翰藻评健康 2025-02-04 10:20:39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李先生是一名自由职业者,看上去工作清闲,实则为了多赚钱经常忙到半夜,闲暇时间则睡到自然醒,生物钟极其不规律。

再加上喜欢吃肉,经常点外卖、吃垃圾食品,不过才30多岁,李先生就患有高血压。

李先生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自己还年轻,就肆意挥霍,降压药也不按时吃,所以血压总是时高时低。前段时间忙到凌晨的李先生,突然觉得头痛欲裂,躺下休息,吃止痛药也不管用。他艰难的到医院就诊,医生经过初步检查李先生血压216/127mmHg,同时颅脑ct检测存在脑出血,情况已经非常紧急了。

还好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李先生得以脱离危险。

事后医生告诉他,这次脑出血是由长期血压控制不稳定引起的,此后要按时吃药,别仗着年轻就任意挥霍健康,下一次就不一定如此幸运了。

类似李先生年纪轻就由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案例,近年来正在逐渐增多,脑出血中青年患者占比可以达到20%~30%,30岁以下患有脑出血也并非个例。

这些病例无一不再提醒年轻人,高血压性脑出血在逐渐年轻化,不要觉得这是老年人才患有的疾病,就任意糟蹋自己的身体。

了解高血压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害,及时止损,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一、高血压是如何导致脑出血的?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好,持续偏高,会引起诸多严重的后遗症,脑出血就是其中之一。

临床研究证实,有一半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和70%的出血性脑卒中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作为脑卒中的一类,脑出血的危害不言而喻,并且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脑卒中也成为一个庞大群体。

2023年我国脑卒中报告对外公布的数据中,不足半分钟就有一人因脑卒中而死亡。抢救及时,能够挽回生命的脑卒中幸存者,且大部分都留有后遗症。

高血压恶化为脑出血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血压的持续性偏高使血管逐渐僵硬,失去弹性,变得脆弱。当人体因内因或外因出现血液变化波动时,血管内壁受损,形成血栓,血管破裂发生出现的概率也更大。

这种损伤是针对对全身性的血管的,特别是大脑部位的血管,还会因高血压出现脑白质异常,使患者发生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概率增加。

脑血管对血管压力波动变化大极为敏感,如果高血压患者不按时吃药、情绪波动大、饮食不规律造成血压变化起起伏伏,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要比血压控制稳定的人群高两倍。

高血压导致的血压波动还会引起脑供血的灌注或缺血,这也加重了脑出血的几率。

高血压促进血栓形成的同时,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完整性造成破坏,一氧化氮合成量减少,炎症反应更容易发生,同时部分有害物质也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组织造成损伤,这些都会加剧脑出血的发病进程。

当高血压导致血管压力持续增加,大脑血管承受不住破裂,会引起多方面脑组织功能障碍:如果出血部位是运动相关的脑组织,比如基底节区,会使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走路不稳,甚至是偏瘫。

出血部位还可能使身体对外界温度、疼痛等变得迟钝,这种感觉的不敏感,不仅造成生活中的不变,还会因感觉迟钝而发生烫伤、灼伤等问题,增加患者受伤情况。

脑出血部位如果影响到视觉、听觉或语言中枢、大脑额叶等记忆力区域,患者的某一种感觉缺损甚至是丧失,记忆力减退和日常日常穿衣吃饭等简单操作也会出现异常状况。

发生在脑干、下丘脑等部位脑出血,情况更为严重,轻者影响发病者呼吸、心跳、循环等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体温出现异常,重者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甚至因高热而引发脑组织代谢异常,加大治疗难度和预后恢复。

另外,有些脑出血会导致患者头疼、肢体麻木、呕吐甚至晕厥等有明显症状,虽然看上去凶险,但经过及时抢救治疗,还有恢复的可能。

有些脑出血症状不明显,患者也不注意自身身体变化,就会导致血液在脑内持续性积聚,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局部压力持续升高,神经系统也会因此而受损。

如果一直得不到控制,在这个密闭性空间内脑水肿发生,最终患者会出现脑疝,严重者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脑出血的治愈率并不高,因为有些脑组织的损伤是难以恢复的,有些甚至会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发癫痫。

癫痫在发作时,患者容易受外伤,神经元的异常还会加重脑损伤。

综上来看,由高血压引发脑出血,再到脑出血的诸多后遗症,是个逐渐递增的过程,只要在恶化到最严重情况前及时治疗止损,就有挽救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问,多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目前临床研究并无具体此数值,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对血压的耐受性不一,更无从谈起控制具体数值。

唯一能确定的是,人体大脑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如遇情绪变化或劳累等诱因,脑血管发生破裂的可能要大得多。

高血压患者别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控制好血压,能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

其实,要控制血压也很简单,除了吃药,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少吃容易升压的食物,就能降低血压波动变化。

二、这三种食物少碰,才能远离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要控制病情恶化,除了要按时吃药,一日三餐更是要注重合理搭配饮食,特别是以下三种食物,要尽量少吃。

1.高盐食物

钠盐是维持机体细胞组织正常电解质交换的重要物质,而如果日常钠盐摄入超标,就会使体内电解质平衡被打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细胞内的水分不断外流。

如果钠盐持续摄入过量,机体就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细胞外血容量不断增大,对血管壁的压力持续升高,大脑内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的几率增大。

有实验数据显示,一天24小时内钠盐摄入量每增加6g(2300mg),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钠盐摄入量低于这个数值,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健康人群,血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日常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特别是高血压人群,一定要控制在5克以内。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钠盐的食用量都是超标的,要逐步降低至每天5克,需要长时间循序渐进操作。可以在厨房中选购限盐勺,每次做饭放盐时用量做到心中有数,慢慢减少盐的用量直至正常范围。

炒菜时,临出锅再放盐,这样盐会浮于食物表面,用量减少,口味还不会发生变化。

在购买食用盐时,可以选择含钾的低钠盐,前提是肾功能要保持完好,肾功能不全,摄入过多钾盐,会增加肾脏负担。而肾功能正常的人群,吃低钠盐后,钾离子不仅能纠正体内钠、钾平衡,还能减少钠的摄入量,一举两得,达到改善高血压的目的。

还有一点,警惕看不见的钠盐,厨房中的各种调味料、腌制咸菜、风干肉等,都含有钠盐,有些甚至含量很高,尽量选择钠盐含量低的产品,或直接舍弃不用。

或是用天然调味香料代替,增加食物的口感。

2.高糖食物

很多高血压患者知晓要限盐,却往往忽略糖对高血压的影响。

除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会分解出糖,食物中额外添加的白砂糖、红糖或糖浆等,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元凶。

糖摄入过量,会引发糖尿病,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游离的糖进入体内分解生成的葡萄糖会增加,这会使血液循环速率加快,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跳节律加快,血管收缩,这些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要控制好血压,控糖也必不可少,膳食纤维指南建议每日游离糖不可超过50克,最好能控制在25g。

为了减少糖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要超标;少吃甜点、含糖饮料、零食等加工过的食物;对于打着无糖、低糖旗号的食品,也要保持清醒,别被广告宣传哄骗而多吃,喜欢甜口,可以多吃些新鲜水果替代糖果、蛋糕等;饮食中的调味料中也有不少隐形糖,购买或食用前要看清配料表,及时避开陷阱。

3.高脂食物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吃多了会影响体内血脂的代谢,诱发高血脂症,血脂偏高又会增加动脉硬化的概率,使血管弹性变差,血压偏高。高脂食物,也是高血压患者不可多吃的食物。

每日饮食脂肪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三成,要达成这一目标,改变烹饪方式,用蒸煮炖等代替炸煎等操作;烹饪用油不同种类间轮换来吃,对于有控制三高的人群,优先考虑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葵花籽油、橄榄油等;对于动物内脏、人工奶油、动物油脂等含量高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食用,防止造成体内脂类代谢负担。

除了这三种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高嘌呤食物等,浓茶、咖啡等容易引起神经的饮品,为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也要尽量少碰。

脑出血对患者及其家人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作为脑出血病变诱因的高血压,一定要及时控制。维持血压的稳定其实不难,按时吃药,日常注意少吃高糖、高盐、高油脂性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情绪的稳定,就是不给健康添堵。

参考文献

1.《每 28 秒就有一人因此离世!这种常见病是其最大诱因,很多人都忽视了》科普中国2025.1.8

2.《一种被忽视的食物,正在悄悄升高你的血压》丁香医生2024.12.7

3.《高血压饮食,“盐”多必失》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24.6.28

0 阅读:33
翰藻评健康

翰藻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