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道:“将军,您怎么不去帮着皇上进行狩猎黑熊这项活动呢?”
汤和在听完相关的事情之后,脸上带着笑容说道:“你,不妨试着把‘熊’这个字给拆开来看一看,说不定到时候你就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啦。”
在经过了一番波折后,汤和站了出来进行解释说明。众人一开始都是满脸疑惑的样子,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随着汤和细细地讲述,大家都竖起耳朵认真听着,渐渐地,终于恍然大悟了。原来,一直被大家好奇探寻的,就是这个所谓的“谋取善终之秘法”呢。
汤和最后能避免被朱元璋处死,这里面和一个“熊”字有着密切关联。那这“熊”字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奇妙之处,居然能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让汤和躲过被朱元璋处死的命运呢?
酒后吐真言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吧,他在历史上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一位帝王。不过呢,就因为他后来做的好些事儿,让好多人都觉得他简直就是明朝的“活阎王”呢。为啥这么说?你想啊,要是在他手底下当差做事,那可太难啦,想要不被他处死,真的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儿。
我们得先明确一点,在朱元璋手下做事,想要得到善终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呢。不过呢,要是这人足够机灵,懂得审时度势、见机行事的话,最终能得个善终也不是没可能哦。就拿汤和来说吧,他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
汤和跟朱元璋可是发小,打小时候起,他俩的关系就特别好呢。不过呢,命运这东西有时候就是很奇妙,它的不同安排使得这两人在一段时间里,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啦。
之后呢,朱元璋为了维持生计,就选择到寺庙里去当和尚啦。而与此同时,汤和则有着不一样的打算,他一心想要反抗元朝的统治。于是呢,汤和就和十几个人一起,去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首领郭子兴呢。
你知道吗?朱元璋曾经在寺庙里当过和尚呢。当时汤和得知了这个情况,心里对朱元璋满是同情。你想啊,朱元璋那可是个堂堂正正的大老爷们儿,正常情况下怎么也不该是在寺庙里过那种生活的。可为了能有口饭吃,能活下去,他居然都剃了光头,这境遇也真的是让人觉得挺心酸的呢。
那时候啊,汤和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好兄弟朱元璋呢。他琢磨着,这当兵说不定能有个好出路,就想着把朱元璋也拉来一起。所以呢,完全是出于为自己好兄弟着想的这份心意,汤和就把朱元璋给拉来当兵啦。
汤和怎么也没想到,他居然拉来了一个日后会成为皇帝的人。
汤和在当时已然担任千夫长这一职务啦。要知道,千夫长的职位可不低呢。可有意思的是,自从朱元璋来到之后,仅仅过了没几年的时间,朱元璋所担任的职位就远远超过了汤和。这足以证明,在那个时候,朱元璋确实是极具能力的,所以才能在短短几年间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把自己的职位提升到比汤和高出许多的程度呢。
汤和有一位好兄弟,那可是相当厉害。不过呢,汤和对此可没有丝毫的嫉妒与怨恨之情哦。为啥呢?因为汤和他,打从生下来就压根不是那种会嫉妒别人、对别人心怀怨恨的人。
要知道,他们两个人都已经在一起相处很多年啦。这么长的时间里呢,平日里出现一些小小的矛盾那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两个人相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嘛,有点小摩擦、小矛盾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呢。
汤和这人总体来说确实很不错,在诸多方面的表现都挺让朱元璋满意的呢。不过呢,他有个不太好的毛病,就是太爱喝酒啦。就因为他这个爱喝酒的事儿,闹得可严重了,朱元璋一气之下,差一点儿就把他给杀了呢。
咱们可不怕喝酒这件事儿,但是就特别担心有人喝完酒之后开始胡言乱语瞎讲一通呢。就拿汤和来说吧,他就是这么个典型的例子。
在攻打常州那次战役期间,汤和和朱元璋之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状况,准确来说呢,就是两人在作战相关的一些看法上产生了分歧,闹了点小矛盾。
意见出现不和的情况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有不同意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元璋原本想着这件事到此就画上句号了,没成想啊,后面居然还有情况呢,还有后续发展等着呢。
汤和心里头存着不满的情绪呢,平日里,他即便有想法也不敢随意说出口来。不过呢,这人一旦喝醉了酒,可就完全没了顾忌啦,什么话都可能往外说咯。
在那个时候,他们所攻打的常州,是张士诚所占据的地盘呢。汤和还放出豪言,声称只要他自己心里想要站在哪一方阵营,那么这一方最终就必定能够获得胜利。
汤和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十分明显,他就是企图以此来威胁朱元璋呢。他的想法大概就是,要是朱元璋不乖乖听他所说的话,那他可就要采取行动了,他会选择去帮助张士诚,然后凭借着张士诚的力量来打败朱元璋。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听到相关情况后,都大吃了一惊,纷纷说道:“这汤和,简直是连命都顾不上要了呢。”
在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然将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人得知了某件事之后,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就把这件事告知给了朱元璋呢。
朱元璋在得知相关情况之后,开口说道:“汤和那可是我极为信任的心腹,而且还是跟我相识已久的旧将。就冲着这份情分,这一回呢,就暂且放过他吧,他的责任也就不再去追究啦。”
在朱元璋这儿,不进行追究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要知道朱元璋的行事风格,他可不是那种会轻易放过一些事情的人,所以说,就这件事而言,让他不去追究,那根本就办不到呐。
之后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按常理来说,汤和那是应该能获得不少赏赐的呢。毕竟在诸多事情上,汤和也是有功劳的。可谁能想到呢,最终汤和竟然是什么赏赐都没有得到。这事儿过后呢,朱元璋就把话给挑明了,他直接对汤和说:“就是因为你,喝醉了酒之后,嘴里说出了一些不恭敬、不恰当的话,就因为这个缘故,这一回的奖励可就没你的份儿啦。”
话说汤和听闻了相关之事后,那可真是瞬间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您想啊,这事儿可不得了,要知道,若不是他这些年来建立的功绩相当不错,有着实打实的功劳在那儿摆着,并且呢,他还和朱元璋有着特殊的关系,既是朱元璋的贵人,打小就相识,是发小一般的情谊。要是换做其他人处在他当时那种情况,恐怕早就被朱元璋给杀了,哪还能有后面的事儿呢。
在经历了那件事情之后,汤和可真是长了记性呢。从那以后,他是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喝得酩酊大醉啦。为啥呢?就因为他心里特别害怕,生怕自己哪天一个没注意,又喝多了酒,然后就开始管不住嘴,稀里糊涂地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尤其是怕又说出对朱元璋不利的、不好听的话来。所以呢,打这事儿起,汤和只要一想到喝酒可能带来的后果,就会克制住自己,坚决不让自己重蹈覆辙啦。
善终秘诀
在那之后,汤和做出了一个类似“负荆请罪”的举动呢。他态度诚恳地表示,自己往后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绝对不会再让类似这次的情况发生了。
汤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那可是极为真诚的,面对这样诚恳的汤和,朱元璋经过考虑之后,就决定不再去追究之前那件事情了。并且呢,朱元璋还一如既往地对汤和加以重用,让汤和继续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呢。
在那之后,汤和的表现着实相当出色呢。他投身于诸多战事之中,一会儿在南方征战,一会儿又奔赴北方作战,历经了无数次的战斗洗礼。凭借着自身的卓越才能以及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他成功地为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明政权筑牢了根基,让这个新生的政权得以稳稳当当地发展下去。
在当时那个时候,汤和是被封了侯爵的。按常理来说呢,依照他的身份地位,实际上应该是被封为公爵才对。这里面据说还有个缘由呢,就是因为他有一次喝多了酒,然后就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也就是所谓的酒后乱言啦。就因为这事儿,给他的封赏就降了一级,没让他一开始就当上公爵。不过呢,好在最后,汤和还是获得了公爵的封号呢。
就这样,汤和成功地成为了明朝开国侯爵里面的第一人。要知道在明朝开国诸多侯爵当中,能有如此地位可不容易呢。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为数不多最终能够获得善终的人哦。在那个风云变幻、局势复杂的时代,很多人或许有着辉煌的开端,却未必能有圆满的结局,而汤和却做到了,稳稳地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一笔。
汤和最后能够获得善终,这里面的秘诀可不少呢。在众多因素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坚决不结党营私。
前左丞相李善长,那可算得上是因结党营私最终落得身亡下场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当时那个时期,李善长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极大权力,一方面呢,对那些与自己政见不合或者存在利益冲突的政敌展开打击行动,毫不手软;另一方面呢,他还和其他同样手握重权的大臣相互勾结在一起,以此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谋取更多的利益呢。
李善长在当时是和胡惟庸相互勾结的。要知道,胡惟庸可是李善长亲自提拔起来的呢。并且啊,后来胡惟庸家还和李善长家结成了姻亲关系,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可真是不一般,相当密切呢。
然而,随着胡惟庸妄图谋反之事被揭露出来,其结局便是胡惟庸本人以及他的那些党羽们,要么被直接诛杀,要么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惩处,可谓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李善长由于相关证据并不充足,所以朱元璋就先把他给保下来了,让他暂时躲过了一劫呢。
在胡惟庸被处以死刑大约十年之后,李善长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牵连的命运。要知道,胡惟庸一案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而十年过后,这件事的余波又波及到了李善长,让他也陷入到了这一事件所带来的麻烦当中,受到了牵连。
在那个时候,李善长有一个亲戚被抓起来了呢。而这个亲戚呢,把当年胡惟庸造反时候的具体情形,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给讲述了出来。
在当时那个时候,胡惟庸那帮人存了造反的心,还想着要拉着李善长一块儿干这谋逆之事呢。可李善长呢,态度很坚决,说啥都不答应跟他们一起造反。按说这样的话,李善长应该没什么大错,那为啥最后还是被朱元璋给赐死了呢?这其中的缘由还真让人有些费解呢。
在当时那个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之后呢,就有许多大臣知道了具体情况。这些大臣们得知此事后,纷纷采取了一个行动,那就是上书去弹劾李善长呢。他们在上书的内容里是这么说的:“李善长,你可是明明已经知道有人要造反这件事儿啦,按道理来讲,你应该把这情况上报上去。可结果呢,你却压根就没有去上报。就算退一步说,你确实没有真正参与到这造反的事儿当中去,可就你这知道了情况却不报的做法,也能说明你心里头是有着不轨的念头!”
从这里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交朋友这件事情上,可一定要特别谨慎才行呢。毕竟朋友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要是交到了不好的朋友,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呢,所以必须得慎重地去选择朋友哦。
有这样一种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哦,那就是在十年之后,你们两个人之间呢,依然还会存在着一段孽缘呢。这孽缘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绳索,把你们俩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你想从这里面逃脱出去,那是根本办不到的,而他呢,同样也没办法跑掉,就只能被这段孽缘牵扯着啦。
话说,人家汤和在那个时候,他所处的圈子可是非常干净的呢。可能有人就会问了,为啥要这么说?
在那个时期,重大案件那是层出不穷呢,就拿胡惟庸案、蓝玉案来说吧,这可都是当时影响极大的案子。然而呢,令人称奇的是,这么多重大案件,却没有一个对汤和产生了影响哦。
在封建王朝时期的朝堂之上,很多人可能觉得朋友多是好事,可实际上呢,还真不一定哦。你想啊,那朝堂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要是交的朋友心思不正,或者在一些关键时候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变了卦,那可就麻烦啦。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稀里糊涂地就遭了殃,甚至是含冤而死,到时候可能都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
大家知道吗,在经历了那些案件之后,汤和竟然从中“脱颖而出”了呢。就因为这样的表现,后来朱元璋依旧对汤和十分重用,继续让他担当重要职责,在诸多事务中发挥作用。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呢,当时朝中的那些老将,已经到了几乎无人可用的地步啦。其二呢,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对汤和可是极为信任的哟。
话说有那么一天,也不知道朱元璋是忽然间起了什么样的兴致,反正他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带着手下那些武官们一块儿出去打猎呢。在这群武官当中,汤和那可是一员老将啦,这种活动他自然是要前往参加的。
在即将去打猎之前,朱元璋对众人讲了这样一番话语,他说道:“诸位可都是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赫赫功勋之人呐,这大好的江山,自然是要和大家一同来分享的!”
汤和的理解
各位将领在听完之后,纷纷一同欢呼起来,那欢呼声此起彼伏,显得极为热闹。然而,在这一片热闹的场景之中,却有一人显得格格不入,那便是汤和。只见汤和独自在那里,脑袋低垂着,脸上的神情十分严肃,与周围欢呼雀跃的众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汤和认为,臣子怎么能够和帝王一同去享有祖国那无比美好的大好河山呢?要知道,这所谓的共享河山,实质上就是要去共享王权。而在封建帝制的情况下,这种事情那显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并且令汤和感到不解的是,明明就是去打猎,怎么就突然提到要共享江山这件事儿了呢?这着实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啊,朱元璋心里头就琢磨着要好好震慑一下那些权臣们呢。他就盼着这些权臣能有点眼力见儿,识趣一些,赶紧把自己手里面攥着的大权交出来。而他索要权力所采用的这种方式,其灵感来源呢,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说,朱元璋借鉴了赵匡胤曾经用过的类似做法,想着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让权臣交权的目的。
朱元璋心里别提多郁闷啦。为啥呢?原来,他有一些想法,可那些权臣呢,居然把他表露出来的意思完完全全信以为真了,压根就没真正领会到他内心真正的想法,这可真让朱元璋挺闹心的呢。
就在这时,朱元璋继续开口吩咐道:“你们所有人都要齐心协力,一起出发,去把那头黑熊给朕猎捕回来,可都得用心去办这件事儿啊!”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众人看到眼前的情形后,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啦。为啥呢?因为大家都清楚,这可是一个能够建立功勋的绝佳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众人那是毫不犹豫的,一下子全都蜂拥着往前冲去了,都想着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表现一番呢。不过呢,在这一群人当中,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不同,那就是汤和啦。只见他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原地,一动也没有动,就那么站着,和那些一拥而上的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
朱元璋看到自己极为倚重的心腹爱将汤和在那儿毫无动静,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便开口问道:“汤和,其他人都有所行动了,你怎么还在这儿待着,怎么就不去呢?”
陛下,臣想跟您说,如今臣年纪已经很大啦,身体状况也是大不如前喽。虽说心里头还存着那份为陛下效力、把事情做好的想法,可这身体却实在是跟不上喽,真是有心无力。您想啊,要是臣在这当口万一出个什么意外状况,那必然会让陛下您为此担忧挂念的。到时候,好好的氛围不就被这么给破坏掉了嘛,所以还望陛下体谅臣呐。
朱元璋见汤和不愿意前往,并未对其加以强迫,只是关切地提醒汤和,平日里务必要多多保重身体。
汤和心里其实是不太情愿的,可他身边那些亲信的想法却截然不同。要知道,这些亲信们一个个都眼巴巴地盼着能在战事等方面争立功劳呢,所以也就出现了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情况啦。
之后汤和对此作出了解释,他是这么说的:“大家看这个‘熊’字,它的上面部分是个‘能’字,而下面呢是四个点。这其中蕴含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要是有了所谓的‘能’,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或者本事之后,往往就会随之出现四种不太好的缺点呢。”
可以这样来理解,有这么四个缺点呢,它们就如同是“能”这个字下面的四个点哦。具体来说呢,这四个缺点分别指代的是怨、恨、愤、贪这几种情况。
要知道啊,如果咱们去抓捕那头黑熊的话,那可就相当于直接把咱们“四点”的本质给暴露出来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太妙的。众人听完这番话之后呢,一下子就领会到了汤和话里的意思啦。
之后的情况确实就如所料那般,想当初,有那么一群大臣,他们听从朱元璋的吩咐去帮忙抓捕黑熊。可谁能想到呢,到了最后,这些大臣基本上都没能逃过厄运,纷纷被朱元璋下达命令给处死了。当人们再去看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凄惨,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尸骨,一片阴森悲凉的景象。
在经历了相关的事情之后,汤和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元璋的心思,他意识到朱元璋是打算把在外的权力都收拢回来。既然如此,汤和很是识趣,他决定成人之美,主动地就把自己所拥有的权力交还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到汤和这样的举动,心里那可是非常高兴的,对汤和的识大体之举很是满意呢。
汤和在完成权力的交还事宜之后,便安心地回到家中准备安享自己的晚年时光啦。就在他即将离开之际,他对朱元璋提出了这样的请求,说道:“陛下,不知能否赏赐给我一些美酒,再赐给我几名美人?”
话说朱元璋听闻了某件事后,竟忍不住笑了起来,还说道:“你这老家伙,都到了这般年纪了,还惦记着要去快活快活呢。”不过呢,到最后,朱元璋倒也做了件成人之美的好事,满足了对方的心思。
实际上,他们俩心里都明白得很,汤和向人索要赏赐这件事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汤和做出了那样的行为,这其实就相当于是在自己给自己的名节抹黑呢。而且从他的这种种表现来看,很明显能够表明他对权力压根就不感兴趣,没有那种想要追逐权力的心思哦。
汤和在回到家以后啊,就彻底和朝廷政务划清了界限,再也不曾去打听过相关的事儿了。他每天就待在家里,过着那种吃喝玩乐的悠闲日子。朱元璋呢,当他知晓了汤和的这种情况之后,心里头那是相当满意。
我们来看看汤和这个人,他可是有着很明智的做法呢。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很多权臣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事儿,比如说结党营私啦,把权力紧紧抓在手里不舍得放开,还不懂得在合适的时候退下来。但汤和就不一样啦,他既没有去搞结党营私那一套,也不会对权力表现出那种贪恋不舍的样子,而且,他特别懂得急流勇退这个道理呢。所以呢,面对这样的汤和,就算是朱元璋想要找个借口去杀他,那也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由头。
皇帝向来偏爱那种懂事的臣子,而汤和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呢。他深知在皇帝身边该如何行事,懂得拿捏分寸,事事都能做得让皇帝满意。也正因如此,他最后能够获得善终,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啦,一点都不让人觉得稀奇呢。
说实话,很多时候真不是朱元璋本身就特别残暴无情呢。那些最后落得被处死下场的人啊,往往就是太缺乏眼力见儿啦!他们在行事过程中,没能准确地察觉到朱元璋的心思和态度,做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结果就触了霉头,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