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指责型父母(指责型人格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可能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第壹心理 2025-01-16 11:14:20

在心理学概念中,“指责型父母”是一个常见的存在。这类父母常常以“为你好”为名,行言语打压、辱骂之实,将孩子置于无形的压力之下。

他们或许认为,严苛的批评能激励孩子奋进,殊不知,这足以成为孩子一生难以磨灭的灾难。指责型父母指责型父母,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习惯于用指责、批评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的父母。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没能达到他们预设的标准,便会开启“批评模式”。

这种批评并非建设性的,而是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色彩,言语中充斥着贬低、否定,甚至辱骂。

这类父母还常常拿孩子跟别人比较,用“你看人家谁谁谁”开头的话语,像一把无形的尺子,不断衡量孩子的不足。

他们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规律,一味地用外界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不断的比较中丧失自信,产生深深的自卑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认为,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但过度的自卑可能会导致孩子丢掉上进的心态,使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去动力。

指责型父母对子女的负面影响1.精神上的摧残:自信缺失与自我否定长期处于指责型父母的言语打压之下,孩子最直接的反应便是自信心的严重缺失。孩子会逐渐相信父母的评价,认为自己真的不够好。这种自我认知的偏差,会导致孩子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时,总是畏首畏尾、缺乏勇气。

《心理学报》的最新研究显示,长期受到言语虐待的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自尊心低下、焦虑、抑郁等精神类问题,甚至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自信和害怕亲密。久而久之,孩子还会失去自我。在指责型父母的影响下,他们可能会逐渐模糊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变得唯父母之命是从。

他们可能会为了迎合父母,去学习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从事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整个人生轨迹被父母的指责所左右,失去了自主选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代际关系的恶化:成年后的心理创伤与“清算”过度的指责,不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造成伤害,还会在成年后继续发酵,导致代际关系的恶化。部分子女在成年之后,依然清晰地记得童年时期遭受过的精神虐待。

当他们逐渐独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后,会开始反思父母的教育方式,意识到这种高压、指责的教育模式是多么的不合理和残忍。

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说: “指责型人格的人,会让你压抑得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最终活成一个低价值感的人。”

于是,一些子女会选择与父母“清算”过去的旧账。

他们可能会在与父母的沟通中,直接表达自己多年来积压的不满和愤怒,甚至断绝与父母的来往。

原本的家庭关系因为指责型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变得支离破碎。

3.高压方式的传承:恶性循环的延续更令人痛心的是,这种高压、指责的教育方式,还有可能在下一代身上延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指责型父母的孩子长大成人,成为父母之后,他们可能会在不自觉中,将曾经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指责方式,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不仅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让家庭的教育环境变得愈发恶劣,难以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人为:“人之所以心烦意乱,是因为不能独自静静地坐在一个房间里。”

如何应对指责型父母?1.父母的自我审视与改变首先,成为父母之后,应该积极审视自己的言行,从内心深处排除指责的可能性。父母要认识到,孩子并非自己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当孩子犯错或达不到预期时,不要急于指责,而是要冷静分析原因,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子女的积极沟通与界限设定对于子女而言,如果在与父母的沟通过程中,遇到难以忍受的指责和批评,一定要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且进行积极的沟通。

可以尝试用平和、坚定的语气告诉父母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这种指责的方式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同时,也要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尊重,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改变沟通方式。

3.保持乐观态度,寻求专业帮助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子女,面对指责型父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要相信,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未来都有改变和成长的可能。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走出指责的阴影,成长为优秀的个体;子女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摆脱过去的束缚,过上幸福的生活。总之,指责型父母的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关系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克服。

0 阅读:3
第壹心理

第壹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