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许浑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他从小读书,就是要走科举之路。遗憾的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晚唐科举存在很多黑幕,只有才学无人运作很难金榜题名。原本宰相李德裕为寒门子弟发声,设立了一些限制门阀子弟的政策。随着党争斗争中李德裕失势,这些政策被废除。科举制度成为门阀子弟步入官场的捷径,像许浑这样的普通人哪怕祖上辉煌过,也很难在科举中受到公正待遇。

唐代科举没有糊名这个关键环节,考官看到试卷的时候就能知道是谁写的。这样一来,舞弊就成了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大部分考官都会调查一下考生的出身,再决定上榜名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中有权有势的考生,会在考试前拜见考官。到底为了什么懂的都懂。

许浑为了科举上榜蹉跎了20多年,直到42岁才中了进士。没有入仕的时候,许浑四处游历增长见闻寻找机遇。流落他乡,感情上会变得脆弱。一人孤单,只能赋诗一首抒发感慨。这首《旅夜怀远客》可能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描写羁旅感伤的诗很多,大部分作品都选择借景抒情的手法。许浑写景能力很强,几乎是一句一景,让人不知不觉走入诗人创造的意境空间。许浑一个人远在他乡,见不到家人朋友很容易滋生出思乡之情。梦醒之后,一阵恍惚,细细思量才意识到已经流落到江城。

许浑卧病在床,深夜难眠索性坐起。他想到自己的遭遇,从小喜欢读书打算通过科举一举成名。遗憾的是,半生过去一事无成,心中有了羞愧不安的感觉。想到家人为了支持他读书考试而生活贫苦,他还要借酒消愁感到更加难受了。没钱买酒,许浑下床走到院子里,看到满地残花才意识到已经是暮春时节。时光匆匆流逝,一事无成让他变得落寞消沉。许浑抬起头来,望着空中明月。不知道了过了多久,发现已经到了拂晓。

四处漂泊,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呢?许浑站在院中石阶前,仰望明月,发出长啸。他想到了家人、老朋友,他们的近况如何,莫非也在忍受孤独。写到这里,估计许浑心情激动已经流下眼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已经很悲惨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许浑还生病了。身体上、心理上都在承受痛苦,难免产生飘零伤悲。孤独、疾病让他难以入睡,只能在庭院中站了一夜。许浑没有详细描写这一夜都发生了什么,只是说到了惭愧,说到了贫苦,说到了无奈。难道这就是实现梦想的代价吗,一切付出到底值得吗,一声长啸包含了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