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里行走课堂》第二季:最早的长征赞歌

上海黄浦 2024-08-08 15:11:12

城市是本书,在行走中阅读。黄浦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历史悠久,处处有故事。让每个孩子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到户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身边每条充满故事的老马路、徜徉于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爱上我们这座城市,阅读这座城市。本期的《1公里行走课堂》就将带领大家走进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21号,聆听发生在这幢老房子里的故事。

这一次与我们相遇的老房子是位于淮海中路358弄(原霞飞路尚贤坊)21号的陈云旧居。

1935年6月,中国革命正处于低谷时期。陈云在长征途中突然接到命令,让他赶回上海,恢复白区组织并重建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这比单纯留在长征队伍中更加困难。但强者从来不会抱怨环境。陈云历经千辛万苦地回到了上海,先落脚在天主堂街(现在的四川南路)新永安路永安旅馆。后来寄住在尚贤坊21号党员章秋阳家中。

图片来源 《黄浦·红色起点》

陈云在尚贤坊居住的这段时间,了解到当时上海敌后工作被破坏殆尽、形势险恶,无法开展工作。于是开始着手安排他的第二项任务:重建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当时,由于红军长征,全世界都以为红军已经彻底打了败仗,没有希望了,对长征存在着普遍的误解。所以,让世人了解长征,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陈云在尚贤坊开始撰写《随军西行见闻录》。

这部作品以类似于小说的纪实文学手法写作,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详细记载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江西出发,到1935年6月离开大部队的长征故事。真实、翔实,关键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纪实报告文学写得像小说一样生动。陈云小时候听过苏州评弹,一直有作家情结,可惜革命工作忙碌而一直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这次得以充分发挥。

1935年秋,陈云转辗来到莫斯科,最终完成了他人生唯一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创作。

《随军西行见闻录》在巴黎、莫斯科都陆续发表,这是第一部由长征的参与者——陈云直接创作,最能真实反映长征故事的文学作品,在东西方引起轰动。

图片来源 《黄浦·红色起点》

为什么说是第一部?因为当时红军长征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只有陈云同志带着特殊任务,才能沉下心来记录这段历史。而且他把自己全程参与的每个细节都描写出来,堪称真实无误。

这本书就是对长征最好的宣传稿。长征不仅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广泛传播,是为今后全面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播下了宝贵的火种。

大家都知道,陈云是上海本地出生的伟大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人人都知道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文学情怀,严肃严谨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有趣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最终创造新中国?那是因为有无数像陈云一样有着无比坚定革命意志和卓越才能的人,自发地聚在了一起。正是因为他们的集合,才能有这样焕然一新的新中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