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用干茶色泽判断寿眉的节气吗?

民艺工坊 2020-08-20 11:55:59

前几日,一位做茶的朋友带了一泡寿眉过来交流,色泽翠绿,香气清芬,略带苦尾。朋友让我猜这是什么时间的茶,从色泽看像气温低的春茶,从滋味看则近似夏茶。朋友解释到,这是一款用空调房萎凋的夏茶,矛盾点迎刃而解。用空调降低萎凋温度,解决了色泽花杂问题,解决不了滋味略苦。

随着茶人对白茶工艺与品质关系理解的提升,白茶萎凋设备的改进,调控水平的提高,已经不能过度依靠白茶色泽判断节气了。

在过去做白茶是靠天吃饭,天气对白茶的品质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不同节气的白茶色泽上有其鲜明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的思维与判断力没有随着科技进步而转变,则很容易陷入误区。就如前两天一位朋友发来的一篇文章中的描述:比如春季的白茶就应该是绿白二色,到春尾时节的寿眉,会在绿叶当中混入一些因为天气炎热而泛砖红的叶片。比如秋季的白茶就应该是五彩色,初秋是偏砖红和土黄的五彩色,仲秋和深秋是偏灰绿、墨绿,偏鸭蛋青的五彩色。行文决绝而固执,到底什么是就应该呢?有没有其他变数和变量呢?决定一款茶色泽的无非是原料、工艺和仓储,在仓储正常的情况下,影响因素最大的就是原料和工艺了。不同时节的原料对茶叶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之于色泽影响则是较小的,对色泽影响最大的还是萎凋的温度、湿度、通风度与光照。

在靠天吃饭的时代,前文的描述的确有其典型性。可如今已经是2020年了,依托科技提高白茶品质已经好些年。有些人依靠设备调控做旧白茶的确存在,但是更多的则是为了提高品质改善品饮体验。一台普通的空调就能将高温夏天本该色泽花杂的寿眉做成色泽翠绿近似春茶的寿眉,更何况科技含量更高的大型萎凋机。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时代,过度依靠表象,不从本质上看问题,很难跳开各种陷阱。

你还在用干茶色泽判断寿眉的节气吗?对白茶色泽影响最大的是萎凋温度、湿度、通风度与光照,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通风度越差、光照越强,色泽就越深,反之色泽翠绿,一款好白茶的色泽主要是这几个变量的平衡,现代设备对这些参数已经可以做到完全可控。色泽是萎凋程度的一个参考,至于茶好不好,更重要的香气和滋味,毕竟茶是拿来喝的。喝茶,无非是干净,好喝,价位合适,于身体受用。过度追求概念,最终只是为“概念”买单,喝的就是概念而不是茶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