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咱们今天聊一聊被动意识。
什么是被动意识?就是人类的自主意识或者叫自由意志可能根本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人类觉得是依照自己的意识去做了一些事情,而这个意识可能是不存在的。这个是近些年来非常受到关注的一个关于意识是什么的假说。如果被动意识假说是真的,那么不仅仅是我们的自主意识不存在的问题,而是根本上“我”就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夸张的假说的存在呢?其实这个假说很早以前就有,只是后来由于和我们感知太不一样了,所以渐渐被人们淡忘。近些年来,随着一些科学研究,尤其是脑科学的研究发展,经过一些实验证明有可能这个假说是真的。在介绍这些科学实验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意识究竟是什么。
关于意识的分类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个叫意识,一个叫做潜意识,意识是我们可以操控,我们能感知的部分,而潜意识我们不能操控,甚至几乎不能感知。就是潜意识在做什么,你其实是没有概念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就是意识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感知的意识的部分是在上面露出来的部分,而大部分我们感知不到的潜意识是在水下的。
那么露出来的部分,就是我们能感知这个意识部分有三种能力,一个叫认知能力,第二个叫情感能力,第三个叫做自由意志。认知能力就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情感能力就是我们对于外界这些事物产生了内部的情感。而自由意志就是我们主动产生的一些想法,想要去做的一些事情,这三个能力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一个意识体。针对这三种能力,科学家就做了一些实验,想要证明这个意识究竟什么时候产生的。
首先是认知能力,从逻辑上来说它一定是被动产生的认知,就是客观上有一个东西我们去认知了它,所以这是一种被动能力。但是从我们的感知上来说的话,认知是一瞬间完成的,就是说看这个东西就看到了,听一下就听到了,从理论上应该不是一瞬间的,理论上视觉收集到信号之后,要传输到大脑再分析一下,然后才能够理解这个东西,理论上是有时间差的,而这个时间差经过测定了大概有0.2秒,甚至可能更长,跟根据这个信息的复杂度不一样,这个认知可能需要花的时间甚至超过1秒,但是我们感觉不到。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这个时间差呢?针对这个事情,1999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认知心理学教授下条信辅,还有日本的著名脑信息科学专家神谷之康和几个人就做了一个实验,叫做色觉误差实验。这两个人都是研究意识抽离领域的专家,他们专门研究意识怎么能抽离出来。
这个实验是什么呢?很久以前我们就知道脑子里有个部位是控制视神经的,如果通过电流刺激这个部位,人就看不见东西了,形成短暂的失明,这个叫做人工盲点,就是通过外部手段可以产生人工盲点,他们就利用这个人工盲点做这个实验。首先让被测试者看到一个红色的图案,看着这个红色的图案之后打开电机刺激人大脑控制视神经的部分,大概0.2秒,也就是0.2秒是看不见东西的,把电机一关,把这个图片换成绿色,然后问这个被测试者,在这0.2秒,就是一开电机这一段时间看到什么颜色?正常理解的话,因为我们会有视觉残留,一开始看到的红色,然后看不见了,接着看到绿色,那么应该在人工盲点的0.2秒,应该是看到红色或者是黑色,但是所有的被测试者都说看见了绿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绿色对于当时这个时间点来说是未来的颜色,也就是所有人看见了未来。
为什么会产生看到未来的现象?目前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大脑是无法瞬间认知外部事物的,认知外部事物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这个时间就造成我们对于外界的认知产生了延迟,而这个延迟因人而异,因信息的复杂度而异。
就是我们对外界认知是严重滞后的,不是实时的。但是如果我们对于外界认知始终有一个延迟的话,我们就会产生违和感。为了让意识看上去连贯,让自己感知连贯,就把这中间给补上了。用什么补上?用未来给补上了,为什么用未来的信息补?不用过去信息补?因为用未来信息补会显得我们的意识反应更快,更符合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的这种感觉。
大脑有一个修改过去记忆的这个能力,它篡改了你的记忆,目的就是为了让思维看上去非常的连贯,让你自己感觉你的思维很连贯。所以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看到了未来,而是意识把未来的信息填补到了过去一个记忆当中,让我们误以为在过去看见了未来。这个事情说明我们的意识事实上是诞生于我们对于外界感知零点几秒之后,不是在感知这一瞬间诞生的,所以意识是被动产生的。
所以我们看到什么就意识到这是什么,或者听到什么马上就反应过来,是一种幻觉,我们并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事实上有零点几秒甚至超过1秒的差距,这是认知的部分。
第二个情感的部分,情感就是标准的,几乎没有争议,它一定是被动产生的。情感基本上都是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所以情感一定是被动产生。
第三个就是最难的部分,自由意志的部分,就是人每天想要去做的事情,这个想要的这个主动,其实不是主动,有可能是被动的,为了证明自由意志是不是主动产生的?1983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员本杰明里贝特做了一个实验,这个人特别厉害,他被称作叫人类智慧领域的先驱,是专门研究自由意志的。他这个实验要证明人动手指这个动作和意志是先动的,意识是后产生的。
他怎么证明的呢?首先他在人的头里边放了个电极,这个电极能够检测出来运动信号,就是脑子发出来运动指令到手上,能检测到这个的时间。再一个就是让这个被测试者看着一个表上,表上循环显示一个时间点,被测试者可以自由决定什么时候去动手,这就是被测试者的自由意志产生,最后就检测这个手指什么时候动,这样就会产生三个时间,传信号的时间,手指动的时间和被测试者想的决定手指什么时候动的时间。
这三个时间按理来说是先决定什么时候动,然后传了个信号第二个时间,然后第三个时间就手指动。但实验结果不是这样,实验结果第一个时间是脑子产出一个信号,然后手指动的同时被测试者产生了一个意识,要动手指,也就是说最快的时间是脑子发出信号,在那个时候被测试者并没有觉得已经要动手指了,而被测试者真正产生了动手指这个决定是在手指动了之后或者几乎同时。
这个意识产生滞后于这个脑信号发出来多长时间呢?0.35秒,所以利比特教授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说人类的所有结论其实在0.35秒之前就已经决定,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不是当下决定,而是在0.35秒之前已经定好了。剩下的事情只是由嘴来说出来,或者让人意识到是这个时刻做的决定。
在2008年《自然》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说在某种情况下,人的自由意识可能落后于就是人下决定8-10秒,就是说在8-10秒之前已经做好决定了,但是人并不知道,而8-10秒之后才意识到做了这个决定。那么既然这个指令不是意识发出来,是谁发出来的?目前认为是潜意识,就是不由人控制的这个部分发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所有行为其实是由潜意识控制的。
那么为什么潜意识要先发出信号,让我们身体动,然后再产生意识呢?是为了避免意识上的延迟,如果意识来控制手指,那会非常的难受,大家想一下,你想抬起胳膊,过会抬起来了,然后想说话,过会才开始说。
机器人是这样,机器人没有潜意识,它所有的举动都是靠意识或者说系统控制的,所以它总是慢慢的,它决定要做个什么事情,这个信号传过来了,再开始动,但是人不能这样,为了弥补这个时间差,所以潜意识先动了,动了之后意识注意到身体动了,然后给自己一个概念,我让我自己动了,这样的话动和意识就同时发生了,人就感觉决定和身体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自由意识其实也是为了消除这种延迟而产生的一种假象。
所以结论就是自由意识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就是我们所认知的自由意识有可能是我们对于已经产生行为的一个认知而已,然后大脑修改了我们的记忆,让我们误以为这是我们的意识产生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自由意识有可能不是我们行为的原因,而是我们行为的结果。
后来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是不是真的是大脑产生的一个幻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加,他找了一个裂脑手术的患者,做过裂脑脑手术的人左右脑是分开的,左脑管右边身体,右脑管左边身体,他就跟这个患者左边耳朵说你往前走,然后这个人就开始往前走了,然后又到右边的问他你为什么往前走?大家可以猜猜是怎么回答的,这个特别能说明问题。
他们推测这个人应该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往前走,因为做过列脑手术的人,你在他左边耳朵说话,他的右耳是听不到的,或者说我怎么控制不了我的身体了,会有这种恐惧的感觉,但这个人完全没有恐惧的感觉。问他你为什么往前走?他说我想上前面买瓶可乐,我口渴了,他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理由,就是说他的另一个脑检测到自己往前走,马上弥补上一个我为什么要往前走的理由。而且不是这一个人,经过反复测试,所有列脑手术之后的患者都这样,从这个实验就看出我们自由意识其实是后来弥补上来的,根本就不是一开始触发的,根本不是因为我们口渴想喝可乐,我们才行动的,是身体已经在动了,于是我们告诉我们自己,我们去买可乐。
所以说你身体的管理者有可能不是你自己,不是你的主观意识,而是潜意识或者某一个深层的东西。这个究竟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也觉得不是潜意识呢,因为潜意识没有核心,它有可能是一个集体,很多核心,然后这些核心共同投票来决定你身体做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本体内在潜意识层面是具备多重人格的,很多个人生活在我们这里,他们都有决定权,但最终决定你身体做什么是他们共同投票决定的。而我们的意识是单一人格,就负责观察,作出了决定,然后赋予一个理由,让你觉得你是自己做出决定的,不然的话你有好多人格,你自己就疯了,没有办法控制身体。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识就不再是什么非常奇妙的东西了,它就是一个察言观色,看着你身体的反应,然后给你解释的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个功能,它不是一个身体的主宰,而是一个功能。而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违和感,给你个合理解释就是为了消除违和感。
那么自主意识就简简单单是为了给我们的行为做一个解释吗?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就很奇怪了。我们目前观测到大部分动物是没有自主意识的,尤其是特别低等的,比如说动物,大家是否想过它们有没有意识,其实它们有可能是没有自主意识,意识是有的,但自主意识没有。因为它们总是按照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在生存,就每天就吃东西,躲避危险,繁殖,就这3件事也不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有自主意识的话,一定会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所以它们没有自主意识,它不需要解释这些行为,它这所有的3个行为就是吃东西,躲避危险,繁殖都是为了生存,只要是为了生存就不需要解释。那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识诞生就特别的违和了,所有动物的生存都不需要自主意识,靠潜意识就可以生存了,那为什么意识会诞生?
后来研究觉得意识诞生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这个违和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记忆,因为发现人类通常只能记住我们自主意识产生的一些行为,所以说人生要充实并不取决于干了多少活,干了多少事,而取决于主动干了多少事。
当然我们也不是记得所有的主动行为,因为有可能每天做很多主动的事情。这里边记忆最深刻的一种叫做情节记忆,就是说我们会把一个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记住,如果这个事情里边没有情感,我们就记不住。比如有仪式感的吃饭,特别好吃的东西,特别难吃的东西是容易记住的,只要赋予了情感就容易记住,没有情感就记不住,而且这种情感如果足够强烈的话,你甚至会记住里边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回想都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所以说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感情的,最好的证明是什么?不是双方有没有感觉,而是两人之间已经没有记忆了,没有共同的回忆了,就说明这两个人没有感情。而意识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给我们的行为赋予情感,赋予不同层次的情感,然后进行筛选,把最重要的记下来,剩下都被抛弃掉。
也正因为情感对于记忆这么重要,所以通常情感丰富的动物,它就会有比较长的记忆,而所有动物当中情感最为丰富就是人,所以人的记忆力是所有动物中最好的,智商也是最高的,而也就是说我们智商并不来于我们的意识有多么强大,而来源于我们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很丰富,而且我们的意识能够把这些情感细微的赋予到每一个行动上,这也是目前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机器人会记住它做的所有的事情作为数据累积起来,但并不会对所有的事情进行一个情感的赋予,然后排序,去掉不重要的,保留重要的,机器人不会做这件事情,所以要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首先就得赋予它情感,让它理解情感,这也是最难的事情。
那么这个被动意识假说在几千年前其实就已经有了,因为佛教、道教都有体现被动意识,佛教中对于意识的解释叫做无我,或者叫做非我,无我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是不存在的,就是我的自己的这个主观意识根本就是不存在。非我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所做的决定不是我做的决定,叫非我,而这个决定如果不是我做的,是谁做的?就是潜意识做的。
而这个潜意识就是我们以前提到叫集体潜意识,它是共通的,不是在你一个人身体里存在,而是在所有人身体里存在。而这个在所有人身体存在的集体潜意识在道教里边叫做道,而道教里边有一个词叫做无为。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去刻意的做一些事情,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刻意做事情,你所有的努力都在顺应自然,顺应道而已。所以大家永远不要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因为它不是由我们决定的,我们只是对它进行一个解释而已,换句话说,我们只是背了个锅(滑稽)。
关注我,带你了解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知识。
环宇
意识只是个代名词,大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大脑,所以只有信息,架构,作用。所以不要太深入这些方面要跳出这个思维,你们这些都是从书本上或者一些传承残片所得来,所以一定要跳出三界知识才能明白一些不明白的知识。加油快了你们快找到真相了
【三叶草】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什么叫做规律,根据这个规律理论上可以推测物质的过去现在未来任意时间空间的状态,受物质决定的意识肯定也遵循规律
叮叮咚 回复 06-15 15:46
所谓物质与规律都是意识的看法
删除旧时光 回复 06-16 19:03
朋友,你可以去看一下“双缝干涉实验”,不观测的时候出现干涉条纹,观测的时候干涉条纹消失。也就是说量子世界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除非出现人为观测后,就会出现规矩。 受意识影响的物质,你却觉是物质决定意识[得瑟][得瑟]
edwardsking
所以人有三魂七魄
紫之影
整天说这个不存在那个不存在,明天要说地球不存在了
自由的灵
庄子罔两说也有同样的启示,意识是大脑的影子,自我是意识的罔两(影子的影子),惯性思维是意识的连续整体流形。观察人,大部分是人体主导影子(身体的需求控制本能(潜意识)),自我意识反过来控制本能潜意并看见打破惯性规律,就能意识觉醒。修行的原性大概就是这样,饱饥辟谷,热冷不侵就为自我觉醒主权[红脸笑]好无聊
用户10xxx35
[点赞]
灿尔哈察苏
思考这类问题就是吃饱撑的,不会有结果
wyz168a
管劳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