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修改不要慌,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保你药到病除不丢分

苦果的幸福 2022-06-28 17:29:15

说到病句修改,很多孩子都容易丢分,做的时候可能是迷迷糊糊的,交了卷吧就全靠运气,没有底气,没有把握,试卷一发下来才知道,哦,原来这样呀,哎,看我这脑子!前面基础题没多少分,这一扣那一扣分都被扣没了,怎么办?    不要慌,这不有果果老师在嘛,今天果果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武林秘籍,保你以后遇到病句修改再也不丢分了!

首先呢对待病句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医生,而且要把自己当作专家级别的那种,这样的话你就会有底气很多。这个时候一遇到病句修改的题目,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需要的可以收藏起来哦!

第一步:诊断问题,找准根源了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治标又治本,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种病句类型,一定要认真仔细学习哦!

一、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解析:“发电量”和“输送”搭配不当。因为“输送”的是“电”,而不是“发电量”,所以“的发电量”应该改为“发的电”。

②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

解析:“总产量”不能说“发展”,可以说“提高”,因为“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的变化,而“总产量”的递增不能说由小到大,只能说由少变多,应该说“提高”。应该把“大踏步地向前发展”改为“大幅地提高”。

③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解析:主语中心“生产”和谓语搭配不当。因为“合理密植”、“长势良好”的是“水稻”,不是“生产”,所以“生产”应删去。

(二)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小米含蛋白质、铁及维生素B1、B2丰富。

解析:“含”要求带名词性的宾语,可“蛋白质、铁及维生素B1、B2丰富”是谓词性的短语。“含”后面可以改为“丰富的蛋白质、铁及维生素B1、B2”。

②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解析:“塑造”与“人格力量”不能搭配。可将“巨大的人格力量”改为“伟大的人格”。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解析:“打下”和“基础知识”不搭配,可将“知识”去掉。

②我们要注意团结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

解析:状语“跟自己”同中心语“合不来”能搭配,同“看不惯”不能搭配,应改为“注意团结跟自己合不来、自己看不惯的同志”。

③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边。

解析:补语“少许”表示数量,与中心语“沉思”不能搭配,可改为“片刻”。

(四)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①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解析:“收成是一年”说法不合情理,可以改为“今年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②他每天很早到校打扫教室是他一心为集体的好思想。

解析:主语是个主谓短语,说的是行动,宾语中心是名词“思想”,不搭配。可以把“是”改为“表现了”。

有些动词作宾语中心的句子,宾语在意义上也有和主语是否搭配的问题。

③五月份在困难很多的情况下,棉布计划仍有较大增产,节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解析:“棉布”可以说“增产”,“计划”不能说“增产”。可以改为“棉布比原计划仍有较大的增产”。

(五)联合词组不能和某成分同时搭配

①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前途不可估量。

解析:谓语中心“发现和推广”是个联合短语,但是“推广”同主语里的“药用价值”不能搭配。可以改为“……被发现,用海洋生物制成的药物正在被推广。”

②他积极支持这一建议,并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观人员,以及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析:“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安排”不搭配,可以改为“……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观人员,并且提出了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解析:“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二者不相一致,搭配不当。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解析:“白眼”与“青睐”属于两面,而“温情”属于一面,两者不相应。

二、残缺和多余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1)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的格式造成主语残缺。

①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解析:句子的主语应该是“游泳技术的提高”,应删去“由于”。

②在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析: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应删去“在”和“下”。

③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要进行观测。

解析:应删去“从”和“中”,并在“事实”前加一个“的”,让“大量观测的事实”作主语。

(2)暗换主语

他是位犯过错误的好同志,错误改正后,安排他担任县银行办公室主任。

解析:“安排”前不是承前省略“他”,是暗中更换了主语(上级领导),但缺少了。应把更换的主语补出来,或在“安排”前加“被”,并删掉“他”。

2、谓语残缺

(1)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谓语,却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残缺。

南堡人们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4米高、20米宽、70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解析:这个句子的结构是:主语1+状语,主语2+谓语2。前一部分没有出现与主语1搭配的谓语1,可把“经过”提到句首,用“经过南堡人们一个冬天的苦战”作状语,让“一道……的大坝”作句子的主语。

(2)由于缺少谓语中心造成谓语残缺

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解析:主语的定语应该是个主谓短语,可是这个主谓短语缺少谓语中心。应在介词短语“在《祝福》中”之后加上“塑造”二字。

3、宾语残缺

①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和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解析:“保持”没有和它搭配的宾语,在“漠然”后加“的态度”。

②省委、省政府认真地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态的经验教训,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解析:“树立”应该带名词性的宾语,不能带非名词性的宾语,应该把宾语中心“的思想”补出来。

4、附加成分残缺

①球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解析:“夺得”前缺少必要的状语“分别”。

②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很大,安排城镇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解析:“相当”作定语,不完整,必须加一个“长”。

(二)成分多余

(1)主语多余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解析:后一个“我们”是多余的主语。

(2)谓语有多余的成分

①回到家乡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解析:“过去”多余。

②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就会被主题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解析:“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承前省略主语“读者”,如果把主语补出来,则是“读者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应删去“使读者”。

(3)宾语有多余成分

全国人民决心以实际行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节的到来。

解析:“的到来”多余。因为“庆祝……国庆节”意思已经完整。

(4)定语的中心语有时多余

①翻开科学史的记录可以看到,从天体的运动规律的总结中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科学史的记录”就是“科学史”,“的记录”应该删去。

②解放区文艺同民间文艺的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血肉关系。

解析:应删去“密切联系的”或删去“的血肉关系”。

(5)状语多余

目前财政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

解析:“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和“不可能很快解决”意思一样,因此“短期内”和“很快”共同修饰“解决”,就造成了重复。

(6)补语多余

从此,原来这个平静的家庭里,就不时发生出使人不安的怪事来。

解析:“发生”就是出现,补语“出”、“来”都多余。

三、语序不当

(一)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①里屋北院上房,我们老两口住。

解析:“北院”最大,包括不止一栋房子,“上房”次之,是北院中的房子,“里屋”是“上房”里的一个房间。“里屋北院上房”应改为“北院上房里屋”。

②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解析:受欢迎的是“出口的棉布”,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应把“棉布的出口”改为“出口的棉布”。

(二)把定语错放到状语的位置上

①丰富的实践 ,使他广阔地接触了社会生活。

解析:应将“广阔”放到“社会生活”之前。

②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解析:“一连串”应该移到“事情”之前,作它的定语。

(三)把状语错放到定语的位置上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解析:“充分”可作定语,但不能用来修饰“作用”。“充分”还有“尽量”的意思,可以作状语,所以“充分”应该放到“发挥”前作状语。

②飞快的18次特快列车向北京奔驰。

解析:“飞快”是表示动作状态的,因此应移到“奔驰”之前作状语。

(四)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解析:“有效”是形容词,应该移到“方法”的前面,并去掉“有效”后面的“的”。

多项定语次序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词语;(谁的)

b、表时间、处所的词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c、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 (多少)d、动词或动词短语; (怎样)e、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什么样的)f、表性质、类别、范围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什么)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例:有三十年教龄的我们学校的优秀的两位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正确次序:我们学校的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五)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①为了争取提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解析:表示对象的状语“把国民经济”应放在表示工具、方式的状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后头。

②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

解析: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于今年5月底”应放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面边。

多项状语次序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结构;(指明原因)b、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词结构;(指明何时)

c、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词结构;(指明何地)c、副词;(指明范围或频率)d、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指明怎样)

e、表对象的介宾短语;(指明同谁)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

③如果趁现在不赶快努力学习,那么到考试之前就来不及了。

解析:“不”应该移到“趁现在”之前。

④他把这个问题不放在心上。

解析:“不”应移到“把这个问题”之前。“把”字句,“被”字句中有否定词,应将否定词放在“把”、“被”之前。

(六)主客体颠倒

①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

解析:这个句子陈述的主体应该是“青年人”,而不是“焦裕禄”,主客体颠倒。应该为“青年人对于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

②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和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解析:应该是“他对畜牧学最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最感兴趣”,应改为“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七)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

①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解析:应先“提出”后“讨论”。

②我们要从县内外、省内外、乡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解析:应把“乡内外”移到“县内外”之前,形成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

四、句式杂糅

(一)两种说法混杂

同一内容,往往有可以采取不同的说法。如果说话、写作时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两种说法都用上了,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

①这种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解析:这个句子把“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了。

②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尤其加强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解析:这个句子把“围绕…中心”与“以……为中心”两个句式杂糅到一起了。

(二)前后牵连

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后一句的开头,硬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就造成前后牵连。

①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解析:“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前一分句“有”宾语,又是后一分句的主语,牵连在一起,形成语病。可以在“感觉”后加一个逗号,再加上“这种感觉”四个字。

②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

解析:把“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的英勇事迹”跟“一个中学生……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这两个分句纠缠到一起。可以改为“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英勇事迹,受到很大教育。”或者在“事迹”加逗号,再加上“这件事”。

五、表意不明

(一)歧义

①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②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5日前去汇报。

产生歧义的几种原因: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多义词或词组造成歧义、结构划分不同造成歧义、断句不同造成歧义、施动和受动不明造成歧义、多音字造成歧义。

①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钱分别存进了两家银行。

解析:“和”可以理解为连词,也可以理解为介词。

②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解析:“看不上”是多义词。

③几个团的干部参加了这次会议。

解析:“几个”既可以修饰“团”,又可以修饰“干部”,修饰不清,造成歧义。

④还是把水留给晚上来的同志吧。

解析:“晚上来”既可以停顿成“晚上/来”,也可以停顿成“晚/上来”,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⑤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早有准备。

解析:既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也可以理解为“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

⑥他给了老王五千元钱,并在纸上写下“还欠款五千元”,作为凭证。

解析“还欠款五千元”还可以理解成仍然欠款五千元。

(二)指代不清

①刘明和张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了一支烟。

解析:两个“他”指代谁,无法确定。

②张老师把卷子发给了黎明,他笑了。

解析:谁笑了,是“张老师”,还是“黎明”,不明确。

③祁爱群看到组织部里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就亲切地同他交谈起来。

解析:是“祁爱群”“很高兴”,还是“援藏干部”“很高兴”,不明确。

④考试时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帅呆了”等新词酷词是否能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解析:“我们的回答”到底指能用还是不能用,不明确。

⑤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解析:可以理解为“我”六岁,也可以理解为“你”六岁。

六、不合逻辑

(一)不合事理

①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夜。

解析:“八百多人”怎么又几千条胳膊呢?不合事实。

②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解析: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不合事理。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

种属概念不能并列,交叉关系概念不能并列,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

①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解析:“各种财产”包括“房屋、庄稼”,不能并列。

②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解析:“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不能并列。

③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妇女同志。

解析:“干部、青年、妇女”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④全体青年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特别”一词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中的部分,与前面形成种属关系,而“中学生”与“青年团员”是交叉关系。

(三)否定不当

双重否定表肯定,三重否定表否定,反问语气相当于一次否定。

①谁也不会否认长江水不是向东流的。

解析:“不否认”即“承认”,“承认长江水不是向东流的”,显然不合事实。

②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解析:反问语气相当于一次否定,这个句子有三重否定,意思恰好相反。

③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解析:“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时时刻刻都忘”意思相反。

注意:防止、杜绝、忌、禁止、否认、拒绝等含否定意义的词语,本身表示一次否定。

④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防止”和“不再”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度发生”,意思反了。

⑤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和“不可”构成双重否定,表意不当。

(四)表述前后矛盾

①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

解析:“完全”和“基本”是矛盾的。

②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解析:“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

这节课先学习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病句类型哦,各位家长一起学习起来啦!

2 阅读:318
苦果的幸福

苦果的幸福

见解独到,语言通俗易懂,文字幽默,内容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