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词发展史的唐、五代部分,本文是第二部分,继续介绍词发展史的北宋部分。
北宋的词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到宋仁宗末年(960-1063),后期为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积弱的朝代。北宋统治者解除地方兵权,把权力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结果武备废弛,军队不能打仗,常受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欺凌,最后直至灭亡。
然而北宋从开国到金兵打进来,经历了一百几十年相对稳定的时期。当时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陶醉于他们时代的“承平气象”,宋代的手工业、商业在唐代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城市更加繁荣,民间各种技艺更加丰富起来,这些更加刺激了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生活的欲望。
隋唐以来的燕乐,得到宋太宗和仁宗的提倡,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和市民都很喜爱。懂音律的词人,就迎合当时的风尚大量创作词,因此词在这个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第1首词 北宋晏殊的《破阵子 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个时期词发展的趋势,在形式上是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时有所扩展,代表的作家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晏殊、欧阳修的词主要是小令,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五代词的传统,受冯延巳的影响尤深。在词的内容方面,他们不像五代词那样离不开男女之情,更多的是表现一个士大夫文人的闲适生活。
第2首词 北宋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被称为“富贵宰相”,此词抒发他的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词韵悠扬,耐人寻味。
晏殊的儿子晏几道曾说晏殊“生平不曾作妇人语”,这有点近乎掩饰,不完全切合实际,但应当承认,比起五代词的艳语纤辞充塞纸上,晏殊和欧阳修的词却清爽得多。
欧阳修是当时文坛执牛耳者,也是一位大词人,他除了写闺怨词,也写过很多山水词,在当时词中具有新鲜之感。
第3首词 北宋欧阳修的《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描写了颍州西湖静谧清疏的风姿,暮春美景中寄托游人的闲适之情。
晏殊和欧阳修都做过朝廷大官,又都是诗人、散文家,但他们并非精通音律,因此他们的词被李清照讥为“句读不葺之诗”。然而他们谨守着五代小令的格调,表现出一种上层文人闲雅的情调,在婉约派词人中,一向被称做北宋初期的代表。
第4首词 北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与晏殊、欧阳修相对的是柳永。柳永的社会地位和晏殊、欧阳修完全不同,他长久不得志,混迹于酒肆、茶楼、青楼之中,对底层群众的生活极为了解,他在词的形式上有较多的革新精神。
柳永对词的贡献颇大,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创造了大量的慢词,在他之前,文人词中极少有慢词。
第5首词 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通音律,出入秦楼楚馆,和教坊乐工有着比较广泛的联系。他能创作适应当时市民需要的曲调,并将民间口语入词。他的词在群众中流传较广,深受底层群众的喜爱,可谓“凡有井饮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词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基本上没有创新,绮罗香泽,羁旅愁思。但他创造了很多慢词,使词增大了容量,促进了词题材范围的扩大。
柳永所写的慢词《望海潮》,描写杭州的繁华,极力铺叙,这在以前词中是少有的。
第6首词 北宋柳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写出杭州繁华,极为精彩。
朋友们,北宋前期的词介绍完了,读了本文是不是对词的发展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想继续了解词发展史的朋友可以关注下词发展史的下一篇-北宋后期词,其中史上最著名的词人苏轼将会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