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想派5000留学生到美国,美国总统卡特说:10万也没问题

长路漫漫曼 2024-10-27 20:57:44

1978 年 12 月 26 号,西方的圣诞节才过完,北京就下了一场大雪,雪就跟约好了似的来了。

在这个又苍茫又寒冷的雪夜里,首都机场那宽敞又亮堂的大厅中,人来人往很是热闹。52个人在这儿呢,他们穿着黑色的“银枪呢”大衣,脚蹬黑得发亮的皮鞋,手里都清一色拎着黑色的皮包,排得整整齐齐的。在机场明亮灯光的照耀下,他们格外显眼。

这便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向国外派送的首批留学生。

那会儿中美之间还不能直接通航呢,他们这帮人得先飞到巴黎,接着再转机去美国纽约。

提起这 52 个最先的幸运者,他们的留学这事,之前那可是困难重重,经过多次探讨商量,最终是邓小平做出了决定。

【1、凌晨三点的电话】

1978 年,邓小平是个副总理,他分管的是教育方面的工作。

他向来很关心教育,刚复出就表明,自己要管科技和教育,要给教育和科研当“后勤部长”。

他说啥就做啥。

1977 年 7 月 23 号,邓小平跟中共长沙临时委员会的正副书记张文峰、高勇聊天的时候,直接说到了出国留学的事儿。

“你们能花钱把外国的技术资料给买过来,编进教材里面,也能够派留学生去学习,还能够请外国的技术专家来授课。”

一周后的 8 月 1 日,邓小平把副总理方毅以及教育部长刘西尧找来,专门谈论教育方面的事儿,再次明确表示,得派留学生出去,也得请人来授课讲学。

原来,在这年7月10日的时候,当时担任美国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到北京访问,邓小平曾和他亲切见面,还仔细探讨了向美国派送留学生的事儿。

接着,华盛顿时间这天凌晨三点,普雷斯博士从北京打来电话,睡梦中的卡特总统拿起电话,就紧张地问:

“咋这么早就打电话过来啦?是不是有啥不好的消息啊?”

电话这边,普雷斯淡定地回应说:“这可不是坏消息。是邓小平问您,能不能接纳五千名中国学生去美国大学念书?”

听完普雷斯所说的,卡特松了口气,他琢磨了一会儿,紧接着很爽快地回应:“你跟邓小平讲,能让他派10万人。”

虽说这样,不过呢,打从邓小平一开始有了派留学生的念头,到后来这想法得以实现,那时的中美双方,还是引发了很激烈的探讨,冒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

【2、顾虑重重】

那时候,美国在派遣留学生这件事上,有不少顾虑。

首先就是中国留学生讲自己去美国留学,主要是想学着美国那些先进的科技呢。

结果美方人员就自顾自地觉得,这是专门为了学导弹、卫星技术呢,所以他们表示想派大学本科生过来留学,拿学位。

如此一来,便能躲开有功利性的留学意图了。

其次,说到中国留学生大多是为了学理工科来留学这事,美方表示,有些尖端学科目前不对外开放。

最后,他们还操心中国留学生在国内时的英语水平,觉得这些学生来美国后,语言交流上也许会有麻烦。

在派遣留学生这事儿上,那时咱国内好多人也是满心担忧,顾虑特别多。

那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开呢,人们的思想压根儿就没真正得到解放。

当时教育部外事局副局长李琼表示:“那时候在留学生管理方面,我们还有些犯怵,怕出现叛逃的情况不好交代。”

针对国内部分人的各类担忧,邓小平之后公开讲了一系列重要的话,给我国派留学生出去留学的事指明了方向,让大家不再受束缚,思想也得到了解放。

“别把留学生圈住,得放手让他们去接触派往国的社会与群众。留学生不能只学科技知识,得广泛知晓国外经济社会的情况。留学生大多是不错的,个别人有点问题没啥大不了的。”

得相信广大青年学子的爱国报国热忱,就算出现个别不好的情形,那也没啥大不了的,就算走了10?至20??那也还会有80p?90z?青年会回来呢!

“咱现在走的步子小了些,得想尽办法加快速度,把路走得更宽些。一方面咱得使劲提升咱自己大学的水平,另一方面得派人出去学,这样能有个对比,瞧瞧咱自己的大学办得咋样。”

【3、达成共识】

随后,1978 年 9 月 2 日,普雷斯博士于美国正式发出邀请,邀中国代表团赴美,一起商量派遣留学生的事,中方很快就答应了普雷斯博士的这个邀请。

10月7号,中国教育代表团成功到了美国,一部分人留在华盛顿进行谈判,另外一部分人领着队去考察美国的大学。

这回,中国教育代表团重点去考察的是在美国西海岸的那些著名大学,像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类的。

在华盛顿进行谈判时,有十多个美国国防部、空军、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情报人员,他们从国防方面考虑,说苏联跟中国的学者有些领域不能涉足。

接着,他们明确了具体的涉密范畴。

随后,就留学生的人数以及所学专业的范畴,中美两方再次展开了激烈且不易的谈判。

在美国待的这 13 天中,有关留学生的事儿,中美双方的争议和分歧不少。

然而,中国教育代表团和美方谈妥了 11 项“口头谅解”,还清楚地说:“两边都支持两国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学者相互直接联系。”

“1978年到1979学年,美国那边接收中国500到700名留学生、研究生以及访问学者,中国这边接纳美国60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代表团回国后,教育部得先把首批 50 名留美人员给选出来。

邓小平提出了要求,在中美建交前,得先让首批50名留美人员去美国。

时间挺紧的,还得想着国内急缺的专业人才,所以在选人的专业背景方面,就主要定在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理科和工科。

选拔的范围只在北京的重点院校和科学院,还有天津、上海等地的大学生里面。

从这年10月25日开始,教育部外事局着手安排人员,依据学生统考成绩、业务考核情况、考生的登记信息等,在考试大致合格的人员里初步挑选出700到800人。

接着从里面挑出成绩最好的 50 人,当作中美建交前首批去美国留学的学生。

【4、学成归来】

第一批去美国留学的 50 人名单总算确定好了,为确保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出国前,他们先被安排到北京语言学院的出国人员集训部,进行短期的培训。

集训的时候,他们每人都拿到了700元用来买衣服的钱。

随后,12 月 26 日在首都机场,咱瞧见的全是当时国内顶尖的“银枪呢”黑大衣,那西服、皮鞋跟公文包也都一个样。

集训完了,在准备去美国的时候,北大的姜伯驹和张恭庆正好拿到了美国的奖学金,马上要去美国进修了。

结果呢,这原本 50 人的留学团队,一下子就成了 52 人。

当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那会儿也是那 52 人中光荣的一个。

“中国人民很伟大,美国人民也很伟大。咱不光是为了学美国的科学技术到这儿来的,也是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情谊来的。”

别担心,别犯嘀咕,咱没坏心思。咱行得正,坐得端,来得自在,学得敞亮。就像那浓厚的爱国情,就像那宽广的胸怀,就像那光明磊落的风范。

柳百成去了美国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两年,然后就回国了。

此后长期致力于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传统铸造行业的技术水准,并增强铸造合金的性能。在多尺度、多学科的宏观与微观铸造以及凝固过程的建模和仿真,还有铸造合金凝固过程的基础理论及提升性能的应用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他先后拿过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有 2 个,二等奖 5 个,三等奖 4 个,还获得过中国国外的奖励 2 项,以及发明专利 2 项。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柳百成觉得最明显的就是那会儿美国科学技术发展得特别快。

他讲:“那时候我连计算机啥样都没见过呢,可在美国房东家,才上三年级的小娃娃都有一台苹果电脑了。”

首批被派到美国留学的 52 人里有柳百成,除了一个人延期外,剩下的 51 人都在两年后准时回来了。

后来,他们中的多数人变成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带头人物。

从这 52 人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留学序幕起,到现在,我国各种出国留学的人有 264 万,遍布 100 多个国家。

迈进新时代,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中央给欧美同学会明确了新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是留学报国者的人才汇聚之地,是提供建言献策的智慧团队,是进行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当下,我国是世界上留学生派出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留学生回归数量最多的国家。

各行各业的留学人才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很活跃,给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兴旺发达,都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他们已然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进步、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股关键力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