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军红了眼,对乌军一律不留活口,乌军十分害怕被朝军俘虏

小申不哽咽 2025-01-11 17:08:35

战争,到底有多大的代价?距离乌克兰军队越过边境占领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片土地成了俄乌战争最血腥的战场之一。在炮火的交响乐中,除了枪声和爆炸声,还有战士的吼叫声、百姓的哭喊声,更有国际社会那说不清、道不明的争吵。

库尔斯克,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已经成了多方博弈的盘子。炮弹炸裂的声音背后,是国家利益的算计,更是普通百姓求生的无望。可问题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谁赢得起,又有谁输得起?

咱先说说乌克兰。别看乌军兵力和装备比不上俄罗斯,但人家有北约的“千里眼”。卫星监控能把俄军和朝鲜援俄部队的部署看得一清二楚,装备再怎么先进,也败不过这种信息战的威力。

就拿2025年初的一场伏击来说,有关情报显示,一支朝鲜军队的先遣部队正在库尔斯克以东的一个村庄安营扎寨,乌军凭借北约的实时情报,成功绕后伏击,不费一兵一卒,光是抓俘虏就逮了几十个。战争越拖越久,谁技术好,谁就越占便宜,这是硬道理。

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现代战争,真的拼的不是胆子大、血性足了。说句实话,乌军现在要是没有北约背后扛着,光靠自己,能撑多久?尤其在库尔斯克这种地方,讲究的是“脑袋好使屁股快”,信息战就是王道。

对比俄军和朝鲜军队,乌军靠着这些“现代化玩意儿”,撑住了局面,但是代价也不小——在这种持久战里,被人盯得再准,也难免被消耗得精力疲惫。

要说战场上火力最猛、最不要命的,朝鲜军队必须占上名号。2024年底,朝鲜派了1.2万人援助俄罗斯参战,顶着“祖国军队”的响亮名号上了战场。可以说,他们是凭着一股“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作风,震住了不少对手。就乌军那些靠着北约撑腰的士兵,在朝鲜军队冲锋的时候都直喊“疯了疯了”,一听到朝鲜的名字就发怵。可问题是,这股“狠劲儿”真的能打破僵局吗?

咱别光看战场冲杀,胜负其实不全靠蛮力。没卫星、没现代化通信设备、没高效后勤,朝鲜军队的后勤供应完全捉襟见肘:子弹不够,就抢对手的;粮食短缺,士兵只好“就地取材”,啃干树皮的时候都有。你说这种打法能撑多久?更绝的是,有流言说朝鲜在战场上对俘虏“一个不留”,这下可算是把乌军吓得心惊胆战,士气一度崩到了地平线下。可越是狠,越招人诟病,国际社会看这场仗都快皱成个川字眉了。

不过,别说朝鲜这么拼命,俄军也没见得站上风。库尔斯克一整年下来就是个胶着的泥潭,俄军“闪电反攻”的计划一而再地失败,战场上,不管是坦克还是徒步兵,都被搞得“进两步退一步”。

从2024年8月乌军占领库尔斯克州的大片区域,到现在2025年初,战场形势愣是没啥大变化。乌军死磕,就是为了用持久战拖住俄军,争取更多谈判筹码。结果呢,俄军计划的“年底清场”,硬是一个大饼,连影子都没见着。

这样的拉锯战,最难受的是耗费资源。从士兵的体力、弹药供应,到战略布局,没一样能省心。俄军的坦克毁了不少,朝鲜军队伤亡也大得吓人,乌军靠北约撑着,但撑得越久,成本也越高,仗打下去,没人能落到好处。

可别以为“打仗”是军人之间的事,库尔斯克的平民受的苦,一点不比战场的士兵少。你想想,几十万居民,为了躲避战火,要么逃到俄罗斯腹地,要么进北约控制的难民营。那些没跑掉的,留在家园的人更难,他们既躲不过俄军和朝鲜军队的劳役征用,还要面对乌军的物资抢夺。一些村庄直接被战火夷为平地,连牲口都被炸没了。战争啊,说白了,就是三分打斗,七分折腾老百姓。

说起这场仗,咱们不能忘了国际社会的态度。联合国可没少开会呼吁停火,但双方有听进去的意思吗?中国站出来表示支持朝鲜的参战行动,北约则继续给乌克兰援助。

说白了,这就是大国在库尔斯克秀肌肉,谁也不甘示弱,最终把这片土地变成了他们博弈的棋盘。就算打个“表面和平”的结局,也不过是谁的筹码多一点的问题。

看来看去,未来的战争更像是两件事的比拼:铁与科技。朝鲜那种硬碰硬的流血打法,弄得对手害怕,但还是输给了北约的高科技支持。可以想见,未来战场里,谁的信息化程度高,谁的胜算就大。这场库尔斯克战场上的较量,不就是现代战争转型下的一个预演吗?

刀枪可以带来胜负,但带不来和平。今天的库尔斯克,已经不再属于百姓,而是成了权力和利益的交易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谁也不知道。可真正受害的,注定是和这场仗无关的普通人,他们才是战争最没存在感的代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1
小申不哽咽

小申不哽咽

知识无穷尽,专注分享趣味科普人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