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芬芳·锦绣潇湘|湘西小山村的蝶变之路巾帼力量“湘”当行

新黄河 2024-11-05 15:01:00

新华网11月5日北京电(孙蒙蒙 万宏)暮秋时节,阳光拨开雾霭为大地披上霞装,地处武陵山区深处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目之所及皆是舒适宜居的景象——水泥路环村入户,小洋楼错落有致,柚子挂满枝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新华网孙蒙蒙 摄

“日头不辜负我们,我们也没辜负日头。”近日,“一路芬芳·锦绣潇湘——2024年全媒体基层妇联行”在湖南省凤凰县、花垣县举行调研活动。菖蒲塘村妇联主席田慧说,经过十一年的快速发展,菖蒲塘已经彻底告别“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的窘迫局面,如今成了富裕美丽的幸福家园。

一把剪刀走江湖,“走南闯北”搞产业

今日菖蒲塘村的变化,始于2013年。十一年来,菖蒲塘村“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已经从原来山多、地少、水缺、路烂,一个典型的干旱贫困村,蜕变成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路芬芳·锦绣潇湘——2024年全媒体基层妇联行”在凤凰县举行调研

在菖蒲塘村,有一支特色巾帼志愿服务队——“金剪刀”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嫁接队队员向黎黎是2013年嫁到菖蒲塘村的大学生。她不仅通过电商销售嫁接的苗木,还帮助“女子嫁接队”对外提供技术输出。

“一把剪刀,行走江湖。”据向黎黎介绍,“金剪刀”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凭借手中的一把剪刀,短短几年时间,她们的足迹遍布了贵州、重庆、陕西等地,这支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从卖水果、卖苗木,到提供嫁接技术,嫁接队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她说,菖蒲塘的妇女通过学习嫁接技术成功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在她看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这些年早已经不复存在,现在许多女同志也可以“走南闯北”搞产业,大家的嫁接技术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多。

“以前都说男人顶天立地,但是菖蒲塘的女子也撑起了半边天。”向黎黎说。

从误解到理解,执委妈妈有话说

41岁的田慧也是菖蒲塘村变化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高中毕业后,她曾在广州、温州打工,但为了不缺席女儿的成长,2009年她辞工回家,与家人一起种植猕猴桃。

“近年来,我们村的年轻人,尤其是妇女,实现了可以在家门口上班赚钱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返乡创业。”田慧感慨道,乡村的变化让她看到了希望。

菖蒲塘村妇联主席田慧 新华网孙蒙蒙 摄

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懂得为他人撑伞。田慧所在的菖蒲塘村妇联主动承担起村里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

据了解,除了“金剪刀”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菖蒲塘村妇联还建有一支特色巾帼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执委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包括队员22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老人34名。

“我们的执委妈妈与留守儿童老人开展亲情结对,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提及执委妈妈,田慧说,一开始村民对执委妈妈有误解,经常会问“是不是报上去了就有钱领”“干嘛老是隔三差五就去我们家问孩子的情况”。随着帮扶工作深入,村民逐渐放下了心防。

“自从在村里任职以来,孩子爸爸说我脾气都变好了。”作为一名执委妈妈,同时也是两个女儿的母亲,田慧说,“能帮助到外出务工的家长照顾好孩子,配合学校关心孩子,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关爱疏导,确实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精准扶贫”首倡地,绣娘绣出精彩

在距离菖蒲塘村约90公里的花垣县十八洞村同样变化巨大。2013年11月3日,“精准扶贫”理念在这里首次被提出。

现在,凹凸不平的泥巴路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沥青路面和青石板道,水、电、通讯、银行、邮局等设施一应俱全。在此基础上,十八洞村利用当地文化及地理优势,形成了旅游、山泉水、苗绣等产业。

对于这十一年的巨变,75岁的村民石拔三深有体会。十一年前,石拔三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5瓦的节能灯。如今,她家添置了电冰箱、液晶电视、电饭煲,家里也收拾得跟她的笑容一样干干净净,她还在家门口摆起了小摊。

十八洞村苗绣工艺品 新华网孙蒙蒙 摄

苗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彩线绣成的无字史诗,穿在身上的民族图腾”。苗家女儿从小就会穿针引线。精美的苗绣图案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记录着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十八洞村女性一针一线绣出的精彩故事。

据十八洞村妇联主席梅瑶介绍,目前十八洞村建立了十八洞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通过“公司+苗绣工坊+乡村绣娘”的模式,不仅解决了村里妇女就业的问题,还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游客在选购十八洞村苗绣工艺品

“绣娘们的腰包鼓了,不用再外出打工,村里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也得到改善。”湖南花垣十八洞苗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桃说。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在菖蒲塘村及十八洞村村民的介绍中,“变化”是高频词之一。田慧说,“村里越来越美,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老人有孩子有年轻人的村,就是团圆村,真好!”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