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红蚂蚁
图 / 网图侵删
事先声明:本文并非针对某个特定品牌。
在安徽高速的血色清晨,三位少女的死亡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整个行业系统性作恶的必然结果。
当车企将激光雷达包装成"上帝之眼",用神经网络算法虚构"安全结界",本质上是在用消费者做活体实验。
从特斯拉Autopilot 8年379起命案,到小米SU7首年重大事故,科技公司早已在用户协议里写好了免责条款——他们贩卖的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奔向地狱的加速器。

车企的算法傲慢:用"99%场景覆盖"掩盖1%致命缺陷,将消费者置于薛定谔的安全状态。
小米SU7在100km/h时速下仅提前4秒预警,暴露了视觉融合方案的致命缺陷——这相当于要求驾驶员在奥运会百米赛道完成起跑反应
媒体的商业共谋:科技自媒体用"全程零接管"的极限测试制造认知幻觉,事故发生后却集体失声。某头部汽车博主坦言:"厂商的投放预算决定报道方向"
监管的体制性失明:现行碰撞测试标准仍停留在燃油车时代,对智能汽车特有的软件失效、传感器污染等新型风险毫无应对。
用户的认知错乱:社交平台上"方向盘配重挑战赛"获得百万流量,年轻车主们正在用生命演绎现代版"皇帝的新衣"

• 算力迷信:英伟达Orin芯片的254TOPS算力无法解决中国特有的"高速修路工"场景,再强的计算能力也抵不过一个塑料锥桶的随意摆放。
• 数据霸权:车企宣称的"百万公里测试"实为封闭场景的自我验证,真实路况的极端案例永远在系统认知之外
• 接管悖论:要求人类在系统失效瞬间立即接管,违背神经科学基本规律。从视觉识别到肌肉反应,人类至少需要1.5秒反应时间,而100km/h时速下这个时间意味着42米的死亡距离
破局之路:重构智能时代的出行伦理建立"算法黑匣子"强制解密制度:参照航空业黑匣子标准,事故车辆必须向独立第三方开放完整数据
推行"安全冗余度"分级认证:要求车企公布不同速度下的系统响应时间、接管成功率等关键指标
创设"智能驾驶特别税":按车企智驾系统启用时长征收专项基金,用于道路智能化改造和事故赔偿
实施"用户认知矫正计划":驾驶执照增加智能汽车操作资质认证,车企需承担车主年度安全培训的法律责任。

当马斯克在推特上炫耀FSD测试版时,当雷军在发布会演示自动避障时,那些被折叠在后台的碰撞数据里,藏着多少破碎的家庭?
智能驾驶革命不该是科技公司市值狂欢的冰冷数,更不应成为普通消费者用生命做为代价的试验田。
三位少女的鲜血已经浸透了2025年的春天,但我们依然没看到任何企业高管的实质性忏悔——或许在这场资本主导的技术狂欢里,人命终究只是财务报表上的风险准备金。
智能驾驶,还要漫长的路要走!珍惜生命,握紧方向盘!
我是张华正,自媒体博主,千人团队长,现为青天智控联合创始人,主营法拍保房业务。一个大山里出身的泥腿杆子,来到深圳这座城市奋斗10年,终于"五子登科“。有不良房产方面的需要,找我聊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The End -
旭日东升
天天宣传速度是信仰,不把人命当回事,这样的屎猴子厂就该狠狠惩罚。
用户15xxx03 回复 04-03 10:50
老师天天让你好好学习,你咋不听话?考不上清华北大怨出卷人出的太难了吗?车企有责任你追究责任就行了,现在网络上口诛笔伐,有的甚至上升到攻击雷总人身的高度,每年车祸死的人多了去了,怎么不让国家把汽车禁产禁售呢?按国家标准生产制造,合法保险,合法上路,现在出了车祸把所有罪责归咎于车企,这小米和雷总究竟是得罪了多少人和利益既得群体?
sam哥
有些公司在堆料拼安全!有些公司在加电机,提转速,拼提速!
洗面奶喜欢洁面乳
问界m7,120撞水泥车,车主还要赔偿一辆m9呢
adsrct 回复 04-02 20:33
关键轻微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