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带走九妹11年,送回故乡已是一个疯子,晚年见外甥莫名悲哀

冰香阅览娱乐 2025-04-04 14:28:35

沈从文,这个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他的作品带着浓厚的湘西色彩,字里行间透着对故土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沈从文的一生,如同他笔下的故事一般,充满了浓烈的情感纠葛与命运的曲折。

而在这段曲折的命运中,最为悲怆的,莫过于他与九妹沈岳萌之间那段扑朔迷离的深厚情感。

九妹,是沈从文的亲妹妹,沈家最小的女儿,15岁那年,沈从文带着她来到北平,可11年后,当九妹被送回故乡时,却已经变成了一个疯子。

多年后,九妹在故乡结婚生子,而晚年的沈从文晚年见到自己的外甥时,却感到莫名的悲哀。

沈从文为何将九妹带去北平?她又为何成为疯子?

初到北平

沈岳萌,沈家的最小女儿,自小便以聪慧而著称,她的记忆力极强,语言表达流畅,文学才华在家族中也是少有人能比拟的。

每当兄长们谈论着学问、文学,或是回忆起家族过往的辉煌时,九妹总是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但这种聪慧和对知识的渴望,注定无法在封闭的乡村里得到充分的施展。

沈从文深知妹妹的才华,也知道这个家庭的贫困将注定她无法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于是他决定将九妹带到北平,寻求一个新的未来。

那时,沈从文已在北平扎根,生活也略有起色,他开始筹划让九妹也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

沈从文希望九妹能摆脱贫困的束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成为一名拥有独立思想和卓越才华的女性。

他常常告诉妹妹,她可以成为像林徽因那样的女性,既具文艺气息,又能影响时代。

到了北平后,九妹开始学习法语,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沈从文甚至为她请来了法语系的大学生辅导她的功课。

九妹本能地感受到二哥的期望,她努力去适应这个陌生而繁华的城市,尽管内心的疲惫与孤独始终在她的心头蔓延。

但在北平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尽管九妹在学业上表现出了不小的天赋,可北平的繁华和复杂却令她感到陌生而迷惘。

大都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与她乡村生活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对北平的豪华和热闹感到新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法言说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她常常在深夜里望着窗外的灯火,思绪万千,却无法找到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

与她的聪明才智不同的是,九妹的心灵却极为脆弱,每当沈从文提起林徽因或是其他女性才俊时,九妹心中便生出一种深深的自卑感。

她害怕自己无法做到像二哥期待的那样出类拔萃,曾经聪慧、活泼的九妹,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内心的迷茫与困惑日渐加重。

这座城市承载了她无限的期许,却也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重负,沈从文的精心安排与期待,仿佛在她心中变成了沉重的枷锁。

沈从文并未察觉妹妹内心的剧烈变化,他依旧以一种父亲般的关爱和严厉要求她,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化梦想,而九妹,似乎也只能在二哥的期许下,勉力前行。

精神崩溃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沈从文一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

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中华大地,沈从文和家人辗转于多个城市之间,四处逃避战火与生死的威胁。

对于九妹来说,战火不仅仅是外部的压力,更是对她内心世界的猛烈冲击。

她的心态在战争的汹涌波涛中发生了剧烈变化,原本那个聪慧、温文尔雅的女孩,逐渐被内心的恐惧、焦虑和不安所吞噬。

九妹被安排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图书馆工作,那个曾经活泼、充满希望的女孩,早已在这座避难的城市中变得沉默寡言。

虽然她仍旧保持着她那文雅的外表,依旧在图书馆里静静地工作,看似一切都如常,但内心的折磨却越来越深。

尽管她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尽力让自己适应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却像潮水般不断涌来,吞噬了她原本脆弱的心灵。

有一天,战争的阴霾终于突破了她内心的防线,那是一个寒冷的黄昏,昆明的天际已经被厚重的乌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焦虑的气息。

突然,警报响起,炸弹的爆炸声撕裂了空中的寂静,九妹在图书馆里颤抖着,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这场轰炸中崩塌。

她的身体无法停止颤抖,心跳急促得仿佛要从胸腔中跳出来,那一刻,九妹感受到一种极度的无力感。

爆炸过后,九妹躲在图书馆的一角,整个人像被打击得失去了灵魂,她的眼神空洞,耳边的嘈杂声音似乎与她的世界隔绝开来。

自那次空袭之后,九妹的精神状态急剧下滑,她常常处于一种恍若隔世的状态,时常无意识地低声念诵着“阿弥陀佛”。

她的思绪变得支离破碎,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她开始对外界的事物失去兴趣,甚至连日常的工作也显得那么无法承受。

她只希望能够通过反复念佛来麻痹自己,逃避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她的眼睛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空虚与迷茫。

沈从文看到妹妹的变化,心中满是无奈与痛苦,作为她的哥哥,他尽力给予她关怀和支持,但却无力改变她的精神崩溃。

他开始注意到九妹的行为越来越古怪,她有时会一整天都沉默不语,或者突然间大笑。

她在家中经常独自一人呆坐,眼神空洞,嘴里不断念着经文,终于,沈从文意识到,九妹已经无法再在这座城市中生存下去了。

尽管他依然深爱着妹妹,尽管他内心充满了对她未来的期许,但他深知,若再不做出决定,九妹的精神状态可能会更加恶化。

于是,沈从文决定将九妹送回故乡,希望在那里,她能够找回一丝安宁与平静。

带着深深的愧疚与不舍,沈从文含泪送她回了湘西的故乡,那个曾经充满着她童年回忆的地方。

此时,距离九妹被沈从文带去北平已经过去了11年,但此时的九妹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聪慧活泼、温文尔雅的女孩,而是变成了一个疯子。

她变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常常在村头大喊,或者突然哭泣,然后又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

沈从文无力回天,只有在内心深处默默悔恨,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痛苦。

回到故乡

沈从文将九妹安置在他为家人建造的芸庐里,但芸庐内的温暖并未能抚平她内心的伤痛与迷乱。

九妹时常在芸庐的院子里徘徊,她似乎总是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她偶尔会跟乡里的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可是她的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没有力量,她说的故事,逐渐变得支离破碎,语无伦次。

沈从文偶尔会走到她身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试图安慰她,但九妹总是用那种茫然的眼神看着他,像是认出了他,又像是完全不记得他的存在。

她的目光总是那么空洞,无论他如何努力地想让她恢复曾经的神智,她总是会再次陷入自己的世界,口中喃喃自语着“阿弥陀佛”。

沈从文曾亲自写信给大哥,恳请他帮助照顾九妹,他试图为妹妹找到一个更安宁的地方,希望能减轻她的痛苦。

但是大哥沈岳霖亲自过来,也始终未能改变九妹的命运,她的精神状态愈发恶化,家人的关爱也无法治愈她内心的创伤。

为了有人可以照顾九妹,沈从文和几个兄弟做主,把九妹嫁给了给沈家干活的泥瓦匠——莫仕进。

莫仕进家里穷得叮当响,但好在他对九妹非常好,结婚后不久,他们就有了孩子。

但此时的九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已经不能照顾孩子了,于是莫仕进就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把儿子拉扯大了。

多年后,当晚年的沈从文看到自己的外甥,九妹的儿子时,总是从这个年轻的身影中,找回那份曾经属于九妹的熟悉气息。

但无论他如何凝视那个外甥那双充满朝气的眼睛,都无法从中找到九妹曾经的影子。

外甥的性格与九妹的柔和、深沉迥然不同,虽然血缘的联系依旧深厚,但这份联系却始终无法弥补内心的空缺。

每一次与外甥相见,沈从文的内心总是无法自控地涌上一股悲哀。

他常常反思,自己是否曾经做得不够,是否在九妹最需要他的时候,未能给她足够的关怀和支持,所以才让九妹变成了一个疯子。

有时候,沈从文会带着外甥走在家乡的小路上,谈论着过去的事情,外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谈到自己的梦想,谈到他对于人生的期许。

这些对话让沈从文在一瞬间感到一丝慰藉,他仿佛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九妹曾经的影子。

但沈从文很快便会意识到,这个外甥与九妹,终究不是同一个人。

沈从文晚年的日子在这种矛盾与痛苦中度过,他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九妹的悲剧已无法改变。

那段无法回到的往事,那场不可挽回的精神崩溃,已经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九妹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沈从文无法释怀的过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0
冰香阅览娱乐

冰香阅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