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的考核又有新变化!如何解读?

悲了伤的白犀牛 2023-01-06 18:15:35

日前,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会上公布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国资委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

如果说考核是指挥棒的话,那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考核就是最大的指挥棒,它将指引数十万亿的国有资本的发展方向,往大了说,关系到经济命脉、国计民生,往小了说,影响到每一位央企员工的工作方向。

其中,三大运营商作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现在又加上了数字经济主要建设者,作为超大型中央企业,其受到国资委考核的敏感性是最为强烈的,同理,三大运营商员工无论处于哪个岗位,也多多少少与这根超级指挥棒息息相关。

那具体来说,这次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的调整优化,对三大运营商将带来哪些影响?对三大运营商员工又将带来哪些影响?我们简谈一二。

“一利五率”并不是第一次凭空提出来的,它是从最开始(2018年)的“一利四率”,后来演变到“两利三率”,再到后来的“两利四率”,然后继续升级到今天的“一利五率”——

“一利四率”:国企效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四升一降”。

“两利三率”: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率。

“两利四率”: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健可控。

“一利五率”: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全国GDP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一利五率跟此前的两利四率相比,最大的变化有三点:

第一,不再要求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只保留利润总额增速高于GDP增速。

第二,新增考核“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进一步提升。

第三,继续强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两项指标的提升。

那这三点“指挥棒”上的变化,对三大运营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01-

首先,不再考核“净利润增速”,仅考核“利润总额增速”,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而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不再考核净利润增速,也就是有意忽略“所得税费用”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而“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而所谓的“纳税调整增加额”指的是: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8%)、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而“纳税调整减少额”指的是: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这样来看,不再考核“净利润增速”,对三大运营商的生产经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毕竟三大运营商这样的企业,其所得税费用相对是固定的,过去完成了“利润总额增速”指标,“净利润增速”自然也就同步完成了。

(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财务专业的同学可以留言科普下。)

-02-

然后,新增考核“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进一步提升,这又意味着什么?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的所有者权益所获报酬的水平。要实现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提升,有两个途径:①保持净资产规模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净利润,这是正向提升;②净利润无法提升的情况下,进一步缩减投资规模,控制净资产规模,这是负向提升。

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我认为毫无疑问将选择第一个正向提升的途径,事实上,从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未来几年净利润仍将处于上行通道,只要在资本开支上没有太多激进行为的话,这项指标完成起来是相对轻松的。而实际上,三大运营商2022年已经释放了很具体的信号:将收紧投资。

比如,中国移动就明确表态将收缩投资,2023年起资本开支不再增长,三年后资本开支占收比降至20%以内,2023年中国移动Capex很可能会出现拐点,这对中国移动长期的净利润是一个重大利好。

“营业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营业收入。该指标是反映收益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也用以评价企业在业务收入中获得现金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营业收入质量越高,营业活动的风险越小;该比率越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收益越不稳定,现金含量就越少,收益质量就越低。

我理解新增“营业现金比率”这项考核指标对三大运营商不会带来太多的影响。事实上,这两项新增的指标,我认为这是国资委要求全体中央企业既强调经营效益的合理增长,也强调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实现了规模和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对于三大运营商这样的经营能力比较强、发展质量比较高的中央企业而言,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

-03-

最后,继续强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两项指标的提升,意味着什么?

这两项指标跟三大运营商关系非常密切,影响也很大。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这是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国家着重要求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进行提升的。过去三大运营商并不重视研发,只重视运营,毕竟在“运营”上的投入产出立竿见影,而且失败风险低,对员工要求也不高,所以,长期以来,运营商就低头运营着语音、短彩信、流量等通信产品,在研发上投入很少,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收获,这就造成了后来“缺乏产品”的困境,一个运营商,连跟得上时代的产品都没有,还运营什么?

中美贸易摩擦以后,全社会开始意识到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自主掌控的必要性,必须要强化研发能力,但是,研发的失败率很高,依靠民营力量去自主组织大规模的研发、形成稳定的输出,这不太现实。责任就落到了大型国企、中央企业身上!

这两三年间,三大运营商都有计划地提升了研发经费上的投入,比如,2021年,中国移动研发投入达186亿元,2022年研发投入190亿元,相比过去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在大投入之下,成效也是立竿见影的,三大运营商产品能力稳步提升,尤其是云计算产品能力,提升非常迅猛。

但是,研发是一项长周期的工作,并不能马上反映在当期的营业收入上,甚至还会影响营业利润的表现,所以,如何在确保利润总额稳步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研发经费投入,这是一个技术活。

再看看“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入/员工数量。为达成这个考核指标,运营商有两个努力方向,一个是扩大营业收入规模,另一个是控制员工数量。

按照当前的行业发展形势,23年营业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疫情过去了,社会经济面临快速恢复,而作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者,运营商自然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再加上5G、云业务在各行各业的融入,我认为三大运营商要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规模不是难事。

当然,在这个指标的另一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三大运营商也在未雨绸缪地做一些布局,那就是严格控制,甚至减少员工数量!这个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从中国联通混改的瘦身健体开始,到三大运营商纷纷推进划小承包,其目的都是为了“提质增效”!

过去,国内运营商受限于国企身份,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减员增效,毕竟国企要起到容纳人口就业,社会稳定的职责,这是国家的要求,连运营商都带头裁员了,社会动荡因素就增大了。如今,国资委进一步强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考核,从考核的角度指引了运营商改革的方向——精兵强将!

万一,我是说万一,运营商在营收上的表现未达预期,为了达成“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个考核指标,三大运营商会否进一步强化“精兵强将”策略的执行?

1 阅读:134

悲了伤的白犀牛

简介:TMT行业分析师、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