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飘落的春日傍晚,小山村宁静祥和。老陈坐在藤椅上,望着远处的山峦,思绪万千。就在刚才,他的弟弟,曾经的市局局长,离开了这个小山村。离开的时候,弟弟老泪纵横,这究竟是为什么?二十年的岁月,究竟在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弟弟的这次返乡,是他们二十年来第一次长时间的相处。时光仿佛倒流回二十年前的那个早晨,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村口,弟弟西装革履,春风得意。那时,他刚被任命为局长,老陈一家也跟着沾光,村里人都羡慕不已。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了兄弟二人关系破裂的开端。
“哥,关于安排工作的事,我真的帮不上忙。”弟弟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老陈的希望。他无法理解,位高权重的弟弟为何不肯帮衬一下自己的侄子侄女。“你现在可是局长,安排两个工作还不是举手之劳?”老陈的语气里充满了责备和不解。
弟弟解释说,现在上面查得严,不能因为私事违反规定。老陈却认定弟弟是发达了,看不起他们这些农民了。他想起自己当年辍学供弟弟读书,又在家照顾父母,让弟弟无后顾之忧地在外打拼,如今弟弟发达了,却翻脸不认人。
“当初要不是我辍学在家干活,你能有机会上学?要不是这些年我在家照顾爹妈,你能在外面无牵无挂地发展?”老陈的质问,让弟弟沉默不语,兄弟二人的隔阂就此产生。
二十年来,兄弟二人几乎没有来往。逢年过节的短暂相聚,也充满了尴尬和疏离。老陈的儿女虽然没有进入体制内工作,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镇上开了店,生意红火。老陈夫妇则继续务农,过着平静的生活。弟弟在位期间兢兢业业,两袖清风,退休后,妻子因病去世,女儿远嫁,他独自一人生活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
去年秋天,老陈正在院子里劈柴,多年未见的弟弟突然出现在他身后。“哥……”弟弟的声音颤抖着,苍老了许多。老陈愣住了,眼前的弟弟头发花白,皱纹深刻,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两人进屋坐下,沉默良久。弟弟终于开口:“哥,这些年,我一直想来看你,但是……我怕你还在生我的气。”老陈摆摆手:“都过去了。”弟弟红着眼圈解释说,当年他并非不想帮忙,只是身不由己,很多人盯着他,他不能因为私事违规。
老陈这才明白弟弟的难处,也意识到了自己当初的狭隘。他长叹一口气:“是我当时太钻牛角尖了。” 弟弟告诉老陈,他去看过侄子侄女的店,他们做得很好,比那些靠关系进单位的强多了。
兄弟俩打开了话匣子,从儿女聊到父母,从现在聊到过去。弟弟问:“哥,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吗?你总被人欺负,我就去帮你打架。每次回家,咱俩都挨爹的打。” “是啊,那时候多好。” 弟弟说着,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老陈拿出珍藏的老酒,兄弟二人推杯换盏,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酒过三巡,弟弟说出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当年侄子侄女开店,他偷偷资助了一笔钱,并叮嘱他们不要告诉任何人。老陈听后,泪流满面,他终于明白,弟弟一直把亲情放在心里。
从那以后,兄弟二人的关系重新变得亲密起来。弟弟经常回乡下小住,帮着干农活,晚上和哥哥喝酒聊天。老陈问弟弟:“你当了一辈子官,值得吗?”弟弟笑了笑:“说实话,不太值得。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犯错误。现在退休了,反而觉得轻松自在。”
“那你后悔吗?”老陈又问。“不后悔。”弟弟认真地说,“虽然没能帮到家里人,但是我问心无愧。”老陈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其实,你能这样,我这个做哥哥的很欣慰。”
夕阳西下,老陈看着弟弟布满皱纹的脸,感慨万千:“二弟,你知道吗?这些年我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就是没能早点理解你。如果当年我能站在你的立场想一想,也许我们就不会疏远这么多年。”
弟弟摇摇头:“哥,我也有错。我太注重原则,忽视了亲情。其实有些事情,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帮助你们。”“算了,都过去了。”老陈起身说道,“走,进屋吃饭,你嫂子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夜幕降临,院子里飘来饭菜的香味。兄弟二人举杯共饮,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月光下,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时光在他们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无法冲淡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
亲情,有时会被误解、隔阂,甚至伤害,但它终究是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这份感情,避免留下终生的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