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看霜降?10月23日霜降,提醒中老年人:1怕、2忌讳、3要做

大麦看文化 2024-10-21 01:38:16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美好生活还需自身努力!

今年霜降的确切时间是在10月23日的06点14分32秒,这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即将到来,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地面上开始出现霜冻。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自然界的节律变化,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收成情况。霜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夜间温度可能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导致地面产生霜冻现象,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考验。

因此,农谚中提到“冷不冷看霜降”,就是用来形容在这个时节是否会出现明显的降温,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不同于古人对霜降的纯粹感慨,现代人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次身心调整的契机,正如《黄帝内经》所云:“秋冬养阴”,我们借由这自然界的更迭,适时调整作息,进补养生,让身心在寒冷来临前做好准备。

保温杯里的枸杞红枣茶,不仅暖身更暖心,瑜伽垫上的轻柔伸展,是对僵硬关节的温柔抚慰,这一切都是现代人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于霜降之时,为自己书写的一曲养生小调。

一怕:寒气侵体

霜降之后,寒风如刀,凛冽刺骨,中老年人对此尤为敏感,生怕那无形的寒气悄无声息地侵入体内。

现代人言,“保暖不到位,疾病来敲门”,而古人早有先见之明,留下俗语“寒从脚下起”,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防寒的关键所在。

想那古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便有深刻阐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此言道出了寒气对人体的危害,它不仅能让血液凝滞,还能阻塞气机,引发各种疾患。时至今日,这番理论依然熠熠生辉,提醒着我们要重视防寒保暖。

脚部,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虽远离心脏,却承载着全身的重量与行走的使命。其血液供应相对匮乏,脂肪层薄弱,保温能力自然大打折扣。

一旦脚部受寒,就如同打开了疾病的闸门,感冒、腰腿痛等疾病便可能纷至沓来。因此,中老年人在这寒冷季节,更应将脚部保暖视为头等大事。

幕降临,万籁俱寂,一盆温热的泡脚水,不仅温暖了双脚,更驱散了周身的寒意。

泡脚,这一古老而简单的养生方法,在现代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惫,还能在无形中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正如古人所言,“热水泡脚,胜似补药”,这简单的民间智慧,蕴含着深厚的养生之道。

二忌讳:饮食油腻与熬夜

饮食油腻:

霜降一至,天地间仿佛被一层薄薄的寒霜轻轻覆盖,万物开始收敛,气候也由温润转为干燥。此刻,人体亦如自然界一般,易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瘙痒等不适。

在这金风萧瑟的季节里,古人有云:“饮食须知,油腻为大忌。”的确,炸鸡之香、肥肉之腻,虽能满足一时口腹之欲,却如秋日里的寒风,悄然加重身体的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脾胃不和等诸多烦恼。

回溯千年,《养生主》中早有明示:“以清净为本,淡泊为志,饮食宜清不宜浊。”此语道出了秋季饮食的真谛——应以清淡易消化之物为主,如翠绿欲滴的蔬菜、甘甜多汁的水果、温润细腻的粥品,它们如同秋日里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身心,帮助我们抵御干燥,达到润燥养生的目的。

熬夜:

随着季节的更迭,气温逐渐走低,人们似乎也变得慵懒起来,活动量不自觉地减少。

在这宁静的夜晚,却有不少人陷入了熬夜的旋涡,殊不知,这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无异于慢性自杀。“夜不睡,则日不精;日不精,则百病生。”熬夜,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实则打破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削弱了身体的免疫力,为疾病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古往今来,无数先贤用他们的生命历程告诫我们,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健康之基。正如苏东坡所言:“夜卧早起,无使逆之,则身安而病少。”他虽身处乱世,却仍能保持规律的作息,以养精蓄锐,应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现代的健康理念所倡导,充足的睡眠是恢复体力、提升免疫力的关键。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我们更应珍惜每一个夜晚,让身体在梦乡中得到充分的休整,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冬日的严寒。

三要做:适时添衣、润燥饮食、适量运动

在四季轮回的悠悠岁月中,霜降作为秋天的尾声,悄然带来了寒冷的气息。

面对这一自然变迁,古人有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然而,在霜降之后,适时调整生活习惯,尤其是适时添衣、润燥饮食、适量运动,成为了养护身心的关键。这不仅是对古代养生智慧的传承,也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实践指南。

适时添衣:顺应天时,防寒保暖

《黄帝内经》有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指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避风防寒。随着霜降后气温的逐渐下降,中老年人尤需留意天气变化,“早晚添衣,午间减裳”,这一俗语恰好道出了适时添衣的精髓。

古人深知,早晚温差大,若不及时添衣,易受风寒侵袭,导致感冒等疾病。正如民间所说:“寒从脚下起”,保暖应从足部开始,一双厚袜、一双保暖鞋,都是抵御寒气的良方。

润燥饮食:滋养身心,平衡水分

霜降时节,空气干燥,人体易感燥邪,故需润燥饮食以调和。《本草纲目》记载,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藕可“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百合则能“安心定胆,益智养五脏”。这些食物,正是“润燥三宝”,能有效缓解因干燥引起的不适。

古人强调“饮水思源”,提醒我们“每日八杯水,健康伴我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维持身体内外水分平衡的关键。

适量运动:强身健体,抵御严寒

虽天气转寒,但“动则生阳”,适量运动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门。古代文人墨客偏爱太极、八段锦等轻柔运动,既修身养性,又强身健体。如《太极拳论》所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太极拳的慢节奏与深呼吸,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而现代科学也证实,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寒能力。

“过犹不及”,运动需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正如俗语所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适度为宜,方能享受运动带来的益处。

霜降时节,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让我们在霜降的节气中,汲取传统智慧,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共同守护中老年人的健康与幸福。

2 阅读:102

大麦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