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上世纪那个汉字“二简”?曾经把汉字改的“体无完肤”

平安看社会 2024-12-21 10:36:37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了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个曾经轰轰烈烈,又昙花一现的第二套汉字简化方案了。

现在想起当年那件事儿,还觉得非常可笑。

为什么说它可笑呢?因为本来看起来优美,写起来规范,讲出来字字“有法可据”的好好的汉字,突然被改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了。

建国后,汉字由繁到简的改革一共进行了两次;应该承认,第一次汉字改革非常成功,第二次汉字改革极其失败。

早在1949年10月10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0天,毛主席接受吴玉章等文化名人建议,亲自批复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的议案。

1956年,第一套《汉字简化方案》颁布实施,史称汉字“一简”。

来源:资料图

从上图的举例比较来看,左首为原来的繁体字,右首为简化后的字;每一字的笔划被大大减少了,这样书写起来更加轻松省力;以“云”字为例:原来的繁体“雲”为12划,删繁就简后成了4划,这样就省事儿多了。

除了书写起来方便,改革后的汉字并没有为省事儿而省事儿;在汉字的字型结构,汉字的来源演化上,力求保留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讲究,渊源,传承和美感。

比如说字型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全部被保留了下来。

汉字讲究的:点,横,撇,捺,勾,竖等书写要素也都齐全。

因此,第一套简化字施行近八十年来,一直被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领域的专业人士广泛认可;当然,简化字在推行的过程中,繁体字也在正常使用中,只不过使用的人群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之中。

所以,现在国家承认的汉字书写方式,实际上是“繁”,“简”并行。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在原简化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汉字简化方案,史称汉字“二简”。

1977年12月20日,在万众期待中,第二套汉字简化方案终于出炉。

下面来看一看吧。

翠花,上酸菜![我想静静]

来源:资料图

以上面截图举例,左为第一套简化字,右为77年的第二套简化字。

那么,对比一下,大家看看能接受吗?是不是被改得面目全非,体无完肤?

绝大部分汉字,纯粹是为减笔划而改,改了后已经无法再从这个字中读出原来字型代表的含义了。

方案一公布,立即引起全国范围内文化人士一片吐槽;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要是有的话,估计这话题会长时期霸屏。

来源:资料图

上面是一位网友发的,现在的人估计能把左边的话完全读懂的寥寥无几。

不信你试试?

反正作为经历过那次二简改革的人,我至今仍然不识其中二三。

终于,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示,废除被执行了很短时间的第二套汉字简化方案。

参考文献:中工网“走进你我,走向了世界一一汉语拼音一甲子”,2018一5一14。

0 阅读:0
平安看社会

平安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