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有恶性肿瘤的人,身体一般会有5个表现,别不在意

烟雨江南玉 2025-02-12 00:41:33

肠道,这个藏在我们身体里的 “隐形伙伴”,不仅是最大的消化器官,还肩负着免疫的重任。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就曾说过,保持肠道健康是最好的长寿秘诀。可谁能想到,这么重要的肠道,也有它的 “软肋”,肠癌就是其中之一。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发生的事儿。王先生,今年 55 岁,一直以来身体都还算不错,平常连个小感冒都很少得。可最近这两年,王先生却被一些奇怪的症状缠上了。他经常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原本成型的大便变得稀稀拉拉,这让他有些困扰。而且,他去厕所的频次明显提升了,以前一天去一次厕所就够了,现在有时候一天要跑两三趟。

起初,王先生以为是自己的痔疮犯了,毕竟痔疮也是老毛病了,时不时就会来 “捣乱”。他也没太在意,直接去药店买了点药,用了之后感觉稍微好了点,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可最近单位组织体检,医生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神情变得有些严肃,建议他去做个肠镜检查。虽说王先生年年都参加体检,但一提到肠镜检查,他心里就直打鼓。那肠镜检查的过程,光是想想就让人有些害怕,再加上心里那道坎儿怎么都过不去,所以每次体检他都很抗拒做肠镜,能躲就躲。

但这次,命运似乎没有给他逃避的机会。拗不过医生的再三劝说,王先生还是去做了肠镜检查。结果,这一查可把他吓了一跳。在他的肠道内,竟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肿物。后续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王先生被确诊为乙状结肠腺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这个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让王先生和他的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从王先生的经历就能看出,肠癌这个 “健康杀手” 真的很狡猾,常常在我们不经意间就悄悄找上门。那为什么有些人年年体检,可肠癌一确诊就是晚期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为什么年年体检,肠癌一确诊就是晚期?

肠道在我们身体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肠癌却成了威胁肠道健康的一大劲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死亡率排第四位,而且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更让人揪心的是,约有 80% 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从息肉发展成肠癌,大概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所以,早期发现息肉并切除,对于预防肠癌来说,真的非常重要。上海瑞金医院的资料显示,早期肠癌的治愈率几乎能达到 100%,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数字啊!可现实却很残酷,很多人还是没能在早期发现肠癌。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林国乐表示,这很可能和以下 4 个原因有关。

漏掉 “大便潜血”:便检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大便潜血更是肠癌早期非常重要的信号之一。可这种出血非常隐蔽,是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觉得便检麻烦,或者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就这么轻易地遗漏掉了这项检查。殊不知,这一漏,可能就错过了发现肠癌早期信号的最佳时机。

漏掉 “直肠指检”:有 80% 的肠癌发生在指检能够触及的部位,这本是一个能有效发现肠癌的检查方法。但对很多人来说,直肠指检实在是太尴尬了,一想到要做这个检查,心里就本能地抗拒,下意识地就会拒绝。可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漏诊,让肠癌这个 “敌人” 在我们的忽视下悄悄发展。

过于相信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在癌症诊断中,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作为诊断癌症的唯一依据。有些癌症很 “狡猾”,它们不分泌蛋白分子,所以即便患者已经到了晚期,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结果可能还是正常的。要是我们过于依赖肿瘤标志物,就很可能被它 “迷惑”,从而延误了病情的诊断。

逃避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是筛查肠道疾病的金标准,通过肠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及时发现肠道内的病变。但很多人一听到要做肠镜,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除非是身体实在扛不住了,否则怎么都不愿意去做。就像王先生,一直逃避肠镜检查,结果错过了早期发现肠癌的机会。这种想法真的非常错误,很可能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肠道有肿瘤时,身体会出现 5 个变化,要当心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肠癌的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甲乳外科主任裴晓东表示,虽然肠癌在早期的时候症状不太明显,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要是身体出现以下 5 个信号,可一定要重视起来。

持续性腹部隐痛、腹胀、消化不良:当肠道里有肿瘤持续发展时,就好像肠道里住进了一个 “捣乱分子”,会导致腹部出现异常的胀痛症状。而且,肠道的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原本正常的消化过程变得不顺畅。你可能会频繁地感到腹胀,吃点东西就觉得消化不良,肚子里总是胀胀的,很不舒服。

排便习惯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排便习惯,可要是这个习惯突然被打破了,就可能是肠癌发出的信号。比如说,你本来每天排便一次,突然就变成了每日排便多次;或者原本有便秘问题的人,突然开始频繁腹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问题。

便血和大便性状改变:便血是肠癌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因为粪便在肠道里移动的时候,会和肿瘤产生摩擦,导致肿瘤表面出血。这种血液一般会附着在粪便的内部,和痔疮引起的喷射状出血有明显的不同。除了便血,粪便的形态也可能会发生改变,正常的大便可能会变成细条状,这都是因为肠道内的肿瘤影响了粪便的正常成型。

便意频繁,排便不尽:肠癌的病灶就像一个调皮的 “小刺头”,会反复刺激肠粘膜。这就会让患者老是感觉有便意,刚排完便,又觉得没拉干净,可再去厕所,却怎么也排不出来,这种感觉真的很折磨人。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贫血:肿瘤在我们的身体里就像一个贪婪的 “吸血鬼”,会不断地消耗身体的营养。时间一长,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就会出现体重异常减轻的情况。同时,肿瘤还可能会引起异常的贫血,让你总是感觉浑身乏力,没什么精神。

防治指南:预防肠癌,不要忽视 4 件小事

2021 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2020,北京)》,里面提到,25 岁以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就开始上升,到 80 岁后达到高峰。这份指南里,还提到了一些肠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这些可都是专家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想要预防肠癌的发生,下面这四件事一定要做好。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研究发现,红肉以及加工肉的摄入增加,和肠癌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过,这可不是说让大家完全不吃红肉和加工肉,毕竟它们也是我们饮食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控制好摄入的量。建议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多吃白肉,比如鸡肉、鱼肉等,适量摄入红肉,这样既能满足味蕾,又能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

控制饮酒量:大量饮酒和结直肠癌的发生也脱不了干系。酒精进入身体后,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肠道黏膜受损的风险,从而增加肠癌的发生几率。所以,为了我们的肠道健康,日常能不喝酒就尽量别喝,最安全的饮酒量就是 0。

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全谷物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与肠癌风险的下降有着直接的关系。除了全谷物,像水果、蔬菜里的膳食纤维也很丰富。大家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多吃一些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让肠道保持 “通畅”,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

避免长时间久坐:现在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长时间久坐,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可长期久坐会让胃肠道的蠕动速度变慢,这对肠道的蠕动和代谢非常不利。而且,还会增加有害成分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就好像把垃圾长时间堆在肠道里,时间长了,自然就容易引发问题,对肠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多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起来走走,让肠道也能 “动起来”。

家人们,肠癌这个 “健康杀手” 越来越猖獗,而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远离那些危险因素,好好保护我们的肠道。毕竟,只有肠道健康了,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生活才能更美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