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天峻出现2只猞猁,幼崽实习捕猎失败,母兽再次示范猎杀狍子

永怡评萌宠 2024-08-05 20:30:53

它相貌强悍,四肢修长,纵身一跃能跳3米远,有一对大耳朵,耳尖各长一撮像天线杆的笔毛,这两撮毛不是装饰品,而是它打猎用的秘密武器,能捕捉比自己大自己的猎物,对付兔子更是一绝,它就是猞猁。

两只猞猁外出觅食,幼崽对万物都好奇

不久前,在青海天峻县境内拍摄到两只猞猁活动的画面,它们一前一后走在山坡上,它们走走停停,走累就趴在地上休息,母兽走在前面像是在嗅探猎物,幼崽在后面东看看西看看,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一看母亲走远了,就跑着追上母兽的步伐。

突然母兽示意幼崽走前面,现阶段母兽要求幼崽练习捕猎技巧,之前已经亲身给它示范过如何捕猎,还需要幼崽自己实践摸索,它的大耳朵这时派上了用场,它的两只耳朵能够独立活动,任何方向的动静它都能听得到。科学家认为,耳尖的长毛能够帮助它定风向,捕捉最细微的声响。

幼崽实习捕猎鸟、鹿都失败,鼻子还被踢出了血

很快幼崽它发现了什么,原来前面一群鸟,小猞猁蹑足前行,到达捕猎距离后,它先弹跳一下,前后腿交替,前身再次纵身跃起,它似乎想直接把鸟扣下来,只差一点点就让它抓到了。它虽然能够跳得很高,但由于缺少经验,抓鸟还是有些困难,鸟全部飞跑了。

猞猁每天要吃几斤肉,肥美的大鸟没抓着,它又不能歇着,得赶紧去找其它的猎物。母亲带它来到另一个片区域,它躲进了灌木丛,似乎有了新发现。为了找到猎物,它会充分利用耳朵和眼睛,耳尖不停地晃动。突然它冲了出去,它这次瞄准的是个大家伙,一只小鹿,它的个头比猞猁大许多,由于扑击方向不对,小猞猁的脸被踢了,连鼻子都流血了,紧接着小鹿挣脱了,到嘴的美食就这样跑了。

母兽安慰,再亲身示范捕杀狍子

失败两次后,小猞猁似乎有些泄气,母兽贴过身舔了舔它身上的毛,似乎在安慰它,而后带它来到一棵树下,而后让示意幼崽爬上树去,学会爬树也很重要,它们那伸缩自如的爪子,爬树对它们来说是轻而易举,对于新手来说,通常是向上爬容易,下来有难度。

现在母兽要潜伏在树上,借助树叶来伪装自己,它们占据了高处,接下来就需要耐心,等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对猞猁而言,能轻而易举从5米或更高的地方纵身跃下,选择恰当的时机很关键,耐心终于得到了回报,母兽蹲守到一只狍子,猞猁一跃而下咬住了狍子要害,借助锋利的爪子,狍子很快就没了反应。

母兽慢慢看了看四周的情况,仔细听了听,确定没有隐患之后,带着幼崽回到食物旁边。母猞猁尽可能地把尸体摆放好,好让它看起来更加馋涎欲滴,而后母兽剥开难以消化的皮,好让皮下更有营养的肉和内脏露出来,饿了许久的它们终于可以享用美味了。

传授毕生技能,助力幼崽独立

随着幼崽一天天长大,母亲尽最大可能把狩猎技巧传授给它,有时候幼崽太过着急,反而容易失败。当幼崽长大到一定程度后,母兽便不再提供食物,要想不挨饿就必须自己外出捕猎,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都得由它自己决定。

跟踪伏击是猞猁的捕猎策略,猞猁跟踪猎物,使头和身体的位置都控制得很低,它走走停停,仔细聆听周围的声音。它通常会在猎物的脖颈上送出致命一击,粗糙的舌头像锉子一样舔舐粘在骨头上的肉。

猞猁的眼睛最适合在弱光下工作,视力是人类的6倍,大的颊缝型的瞳孔比圆形瞳孔的张弛速度更快,这样可以聚集更多的光线。它的视网膜上弱光感应细胞分布非常集中,因此夜视能力很强。

胡须也是重要工具,辅助捕猎

猞猁在白天大多只有蓝绿之分。随着夜幕降临,便无法感知色彩,因此看到的东西都是黑白的,视觉变得锐利而清晰。

另外,它的胡须异常敏感,有人认为在猞猁的大脑中,控制眼睛与胡须的神经是有着某种联系的,所以它们能够同时工作,比如说猞猁的胡须碰触到物体的瞬间,它也会眨眼睛。它的体毛也极为敏感,能感知气压的细微变化,这样即使在漆黑的夜晚,它也能避开障碍。

它爪上长着柔软的肉垫和软毛,因此走起路来总是静悄悄的,它的利爪是可以收缩的,捕猎时突然伸出抓伤猎物就像是一把弹簧刀。

总之

学习捕猎是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有母亲指导也是如此,即使它们设法靠近猎物,最终依旧落得无功而返,可见生存本领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还需要刻苦练习。

0 阅读:28

永怡评萌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