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国家级书法奖的书法博士,书法作品竟然有“硬伤”?大错特错!

书画群英 2024-08-31 08:36:32

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日趋专门化,对作家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不过,我们翻阅了几次全国性的大型展会,总是能够发现夹杂着“硬伤”的东西。

例如,在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展上,获奖的一件作品,其中一件是行书,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而不是“云和月”,而是“云和月”。

按理说,这样的一幅画,是不可能出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因为这幅画的字数并不多,而且还少了一个字,而且这幅画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

可事实是……这幅画不但入选了展览,还拿到了最好的奖项。中国书协规定,如果有明显的瑕疵,是不能拿到奖项的,也不会被允许进入展会。很明显,这幅画是一条“漏网之鱼”。

如果撇开它的内容“硬伤”不谈,它在创意方面有没有拿奖的资格?让我们来看看:

一、拓印兼容而求新

从其创作方法来看,作者对帖学的精深研究,与碑学的结合,都显示出了他对帖学的深厚造诣。虽以草书为主,但以章草和魏碑为主,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一件作品采用何种风格,使用何种笔法,可以反映出一位作家对古典的认识程度和广度,也就决定了一部作品的境界。

在碑帖的结合方面,笔者的努力是相当成功的,笔势的流畅与滞涩,圆转与方转,字形的大小与散乱,墨色的丰润与干,都有明显的反差,无不显示出作者精心设计的意图。

二、故意使力,显得粗犷

如果一幅画做的太多,那就是故意的。而真正的强者,却是将一切都隐藏在了暗中,让人看不出任何端倪。

而以上这些得奖的作品,作者的布局也非常清晰,仿佛哪个字应该大,哪个字应该小,哪个字用重墨,哪个字用枯墨,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整个画面,都很有创意。这样一来,这幅画给人的感觉,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创作。

加之作者要凸显率真,所以有些线条写得直白,缺少了含蓄含蓄的意味。特别是“土、八”这两个大字,更是让人看不懂。

三、设色失雅

现在的书法大师,大多都是用色的。这其实并没有错,只要使用得好,就可以使作品更有内涵,为什么不可以?

然而,一些作家却把希望寄托在纸张和形式上,而忽视了文字的基本要素。以上述获奖作品为例,作者本人用宣纸染出古色,却因着色不匀,导致画面凌乱,不但不能增添色彩,还略显“失色”。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点,就看一个人的审美观和综合素养了。

结束语

这幅画是一名书法家写的。虽然这幅画确实有几分水准,但其中的“硬伤”和粗糙粗糙的表现,让人不禁怀疑,这幅画是不是真的能拿到国家级的书法大奖。

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所有展出的作品,都是摆在公众面前的,不管是创作者的创意,还是裁判的评判,都应该更加严谨。不然的话,信誉是很难保证的。

1 阅读:225
评论列表
  • 2024-09-09 23:49

    买到家里挂上避邪用还真不错

  • 2024-09-14 19:57

    就问这字……他敢给他老爹厅堂挂个么……都能虾走……什么玩意

  • 2024-09-17 13:56

    乱书,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