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杨振宁、李政道等国际知名学者的老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他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并培养出五十多位院士;早在读博士时,他就以论文《普朗克常数H的测定》,把握了科技界的新潮流,获得物理学界高度评价。
然而,他的晚境却非常凄凉,到1969年,因病重被放出时,已是两腿肿胀、行动不便、两耳幻听、小便失禁、腰部驼到快90度。但他对前来看望他的弟子,却闭口不谈个人的坎坷,从容坦荡,令人肃然起敬,他就是叶企孙。
一、清华的第一批学生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叶企孙幼时聪明仁厚,父亲对他十分严格,自小就让他识字、攻读经书之余,又紧跟时代步伐,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熟读国学经典塑造出他的儒雅气质,而革新思想则培养出他实事求是的精神。1911年初,清政府大刀阔斧,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叶父十分重视这个教育的机遇,万分鼓励叶企孙报考。
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报考后很快被录取,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在清华正式接受系统的通才教育,可谓学贯中西。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九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正在西方学术界名声大振的叶企孙毅然选择回国,回国后短时间出任南京东南大学副教授,1925年秋,应清华教务长梅贻琦之聘,到北京清华任教。1929年,叶企孙开始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亲手创办和组建起后来蜚声中外的清华大学理学院和物理系,并且通过它们直接或间接培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高级科技人才。
叶企孙明白,科学救国的道路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需要培养一大批的种子!为此,叶企孙为清华大学聘请了一大批名师,如熊庆来、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等造诣高深的学者;他又为物理系积极筹备、组建了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实验室,配备了各种仪器设备。不到10年时间,清华理学院和物理系均成了全国第一。
二、为国培育高级科技人才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1933年,清华大学恢复公费留学生,并向全公开招考,主持这项留学生考试的就是叶企孙。学生们出国留学学些什么,到哪所大学,都由叶企孙会同各方面专家并结合留学生本人要求仔细考虑。当时钱学森非常向往清华大学和出国留学,一毕业就参加了1934年的清华留学生考试。
然而,钱学森在国内学的是铁路工程,出国留学却是航天航空工程,两者差异太大了。叶企孙却十分欣赏钱学森才华与韧劲,经过充分的考虑,最后叫他在清华大学补修航空专业一年。爱才如命的他,看到钱学森没有住的地方,直接就把自己的宿舍空出来给他居住。在叶企孙的慧眼积珠和深切关怀下,这才有了后来赫赫有名的“卫星功臣—钱学森”。
除了钱学森,“中国卫星第一功臣"赵九章、"中国原子弹之父"王金昌、杨振宁、李政道等等都与叶企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深念企孙荐才留学的感激之情。正如1998年前李政道在叶企孙百岁涎辰时说的:"叶师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影响我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三、命运的不公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兴起。9月,叶企孙协同他的得意弟子熊大缜一起南下,用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力量,一起投入到抗日大业。然而,没想到的是在1939年根据地锄奸运动中,熊活活被冤屈处死,但谁也没料到熊案竟左右了叶企孙后半生的命运浮沉。熊案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对叶企孙的影响在30年后爆发。在十年浩劫中,莫须有的罪名打击对叶企孙来说是致命的。
备受株连的叶企孙被逮捕拘留一年多,释放后仍继续审查,使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67年6月,69岁的叶企孙又被揪斗、关押、抄家、停发工资,发往劳改。到了1969年被释放了,组织又继续对他实行“隔离审查”,此时的叶企孙已身患多种重病。在被关押期间,叶企孙受过多次提审,无论尊严还是人格上都受到严重的打击和侮辱。无论“交代”多少次,他都说:"我是老实的,我是科学家,从不说假话!"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的学生、已是二级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在街上看到老师,立马跑上去问候。叶企孙却说:"你快躲开,离我远点,别让我的身份连累了你。"每每想到这个场景,钱三强总是感动得流泪,他知道叶企孙老师是在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保护他的学生!
直至1972年6月,叶企孙才被恢复教授待遇,给了住房,发给原工资,但仍处被隔离状态。可怜昔日温文尔雅的叶企孙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他在精神和肉体均受到严重折磨期间,无论受多大委屈都不向别人倾诉,而是默默忍辱。只有一次,曾把南朝史学家范晔的《狱中与诸甥侄书》中的一段话给至友看,以表白自己的心境: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行行己任怀,应犹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在这自述中,叶企孙的人格、品质和哲人风范,达到了一种圆满的境界。1977年1月13日,终身未娶、培养了13位“两弹一星”功臣和79名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在北京辞世,终年79岁。
写在最后:斯人已去,唐朝大诗人韩愈说过:“事业功德,老而愈明,死而益光。"每当走进叶企孙的故事,都会感到心灵深深的震撼。他在荒漠播下种子,如今已是巨树参天。他曾经见过巅峰之景,也曾感受过深渊之苦,可不管是活在荣耀中还是屈辱里,叶企孙老师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满腔的爱国的情怀,以及对于学生们深深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