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后世很多文人,都那么推崇魏晋风骨?

奇观史君 2024-12-07 10:27:21

时代的混乱导致思想的过度开放,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后来的三国两晋时期的“魏晋风骨”,到宋朝、清末民初等等,都有这类案例。

其中或是成功辅佐君王,或是成为救国之道,而只有“魏晋风骨”,成为不少文人骚客向往的对象。

他们将这种反叛和自由,定义成了一种新的精神品质来传颂,并且隐居山林,修道炼丹以此来达到飞升成仙的境界。

那所谓的“魏晋风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魏晋风骨的含义

对于这种精神最好的体现就是“竹林七贤”几位了,他们在竹林中喝酒、弹琴、聊天,展现了一种超越当时人心的境界。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候,这些人精神上体现的是一种放空的自由,虽然不入世间,却对世间充满了解。

他们从来都是追求个体内心的充盈,以及自己的舒适,以此来体现精神层面的解脱?

他们将“清谈”作为其中核心,通过讨论哲学等问题,展现出对思想的深层理解。

体现“清谈”则是通过对话形式探讨哲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强调个人的独特,以及自由发挥。

魏晋时期的士人们以独特的思想和追求,正是这种思想的代表。

与我们最近的莫过于陶渊明所撰写的田园诗了,其中的典雅表达和清新脱俗的审美到现在都影响着一批人。

不过这种思想,在外国直到14世纪中期才出现,与我国相落后了很多,那欧洲这种思想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魏晋遗风欧洲版

对历史比较了解的人,看到时间第一反应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那种强调个人的性格,以及享有法律保护下的权利,与魏晋风骨有很多相似的性质。

在审美层面与“七贤”不同,他们的表现形式更为奔放,就像是那些裸露的人体雕刻和画像。

还有对于教会教义的重新解读,都象征着思想不被束缚,以此来发掘人们对于人性的探讨。

“文艺复兴三杰”虽然不同我国“竹林七贤”那样坐在一起饮酒作乐,却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和“七贤”一样的观点。

那就是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于人们的个性应该得到释放。

这种追求人生应该艺术,要有诗意,两国虽然没有在同一时间,但都展现了这种性格,难说这不是一种精神文明之间的碰撞。

也正是这种文明,带领着人们走向未来,让无数后人为之学习。

欧洲当时是因为宗教问题,才导致出现了文艺复兴,那么我国的“魏晋风骨”又是什么原因出现的呢?

魏晋风骨出现的原因

主要原因在一开始我就说了,那就是社会的动荡,一个分裂的时局,造就了不少报国无门的志士。

这种政治上的不稳定,促使文化间发生了多种交流和融合,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不受到管束的空间。

多元化的杂糅,导致曾经盛行的儒教影响衰退,玄学之风盛行,以及小乘佛教传入,使得有多种信仰能够适应不同人群。

这种多元文化形成了最开始的“魏晋风骨”。

这种文化传播,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已经入朝为官的士人,在他们之间兴起,拔高了喜欢这种人的阶层。

有了初步的阶级结构后,更有助于这种新风貌的传播,也就有更多的人容纳进来。

晋朝得位一直是不少人所唾弃的,认为他们从魏国手中夺得国家是不道德的,于是都是远离朝廷。

隐居山林躲避那些希望他们入朝的说客,也是为了自己精神层面的自由,形成了独特的风度,于是这些人被认为是“魏晋风骨”的雏形。

这些文人从四面八方而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或好或坏,在经过融合后,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魏晋风骨”。

那总是要有一个“主心骨”吧,那这些教派融合中的主心骨又是什么呢?

魏晋风骨与道家思想

在这些融合中,都与道家思想关联最紧密,到后来甚至延伸出了一种类似于道教的一种新体系。

儒教衰落,老庄思想盛行,于是开始推崇自然的审美观念,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而且道家思想本就是“追求人格的独立性”,与儒家大同思想正好不同,但是他们有没有完全摒弃儒教,将其中人格气节融入其内。

所有在我们阅读他们文章的时候会感觉,那种洒脱、飘逸的艺术风范。

那么这种魏晋时期的品质,为什么后世还有那么多人推崇呢?

魏晋风骨后人推崇

要说这种精神能被后人推崇,主要原因还是其中那种理想的世界,一盏茶,一炉香,和二三好友一起畅聊。

其中既有儒家的坚守,又有道家的超脱,关注了现实世界,又不局限于现实世界。

那种对于自由和向往,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也致使不少人为之前仆后继。

在乱世中,在自己心中寻求一方净土,以诗词自娱,品尝一颗仙丹飘飘欲仙,抒情于山水之间。

这种仿佛活着画卷里面的生活,是一种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之所以能够被后人追求,不仅因为他是文人精神,还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已经成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语

这种精神受到后人推崇,不仅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体现了当时那些隐士们对于个性的表达,以及对于生命真谛的探讨。

这种“风骨”穿越了之后的每朝每代,到现在,依然对我们有所影响。

信源:

江南时报:胡正良|风流也曾醉千秋(上)——王朝背影之东晋文艺三杰篇

新京报:《度华年》以“魏晋风骨”为基底,参考历史原型丨主创谈

0 阅读:27
奇观史君

奇观史君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