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泉州一位阿婆卖掉所有财产,又四处奔波募捐,只为修建一座庙宇。可修好至今,庙里既不供佛,也无僧道,却有大量人群前往膜拜,这是为何?
这座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庙”的“解放军烈士庙”,占地面积超过六千平方米,地处滨海,风景秀丽,庙宇里供奉的是二十七位解放军烈士。
在山门之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巨大的五角星。庙宇的正前方,矗立着一尊雕像,一位解放军战士目视前方,怀中抱着一位小女孩。
这位小女孩正是这座庙宇的修建者——曾恨(曾阿兴)。那么,暮年的曾恨为什么非常执着的要修这样一座庙宇呢?故事还要从她小时候讲起。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大陆还有一部分南方地区没有解放,解放战争正在白热化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领官兵分别乘坐六艘木帆船来到泉州崇武镇的西沙湾,准备参加解放金门的战役。
解放军的到来,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纷纷邀请官兵们来家里居住。
曾阿兴家里也安顿了几位解放军战士,这时的曾阿兴只有13岁,解放军战士对她来说就像大哥哥一样。
他们经常对曾阿兴讲一些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以及我党的一些方针政策等,同时也憧憬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生活。
年少的曾阿兴在解放军的讲解下,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坚定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的决心。
解放军住进家里不久,国民党的飞机突然轰炸西沙湾。此时的曾阿兴正在沙滩上玩耍,震耳欲聋的飞机声令她慌张不已。
西沙湾的老百姓们也是慌不择路的四处逃窜,正在训练的解放军战士闻风而来,他们一边疏散群众,一边向天上开枪。
曾阿兴也是左躲右闪,眼看着飞机离自己越来越近,一颗颗炮弹相继落下时,曾阿兴绝望的闭上了眼。
不知过了多久,曾阿兴在黑暗中醒来了,她动了动手脚,发现自己还活着,又感觉身上压了一个人,曾阿兴一推,发现是一名解放军战士。
曾阿兴站了起来,她发现周围躺着五名解放军战士,全部没了呼吸。原来,这些解放军战士为了保护曾阿兴,全部壮烈牺牲了,他们终归是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此时的曾阿兴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曾阿兴母亲找到了她,看到这一切,母女二人也抱作一团,失声痛哭起来。
母女二人定了定神,起身整理起了这五名解放军战士的遗容。此时幸存的老百姓们也自发的寻找烈士的尸骨,流着泪为他们整理整容,总共找到了二十四具烈士遗体。
曾阿兴的家乡有尊英雄为神的传统,纪念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的“和寮宫”就在当地。
整理好二十四位烈士的遗容后,老百姓将他们隆重安葬,并为他们盖了一间12平米房子,将他们的牌位供奉了上去,按时祭奠。
曾阿兴和她的母亲,对这些解放军烈士怀有更为特殊的感情。母亲常跟曾阿兴念叨,就算了忘了母亲,也不要忘了他们,是他们救了自己的命。
从此,曾阿兴从此改名为曾恨(恨谁?恨杀害解放军的敌人)。她的一生就与这间小房子结下了缘分。在她看来,这间小房子就如自己母亲一样亲切。每年除夕,曾恨都和母亲一起来给烈士们守岁。
后来,为人妻、为人母的曾恨还把解放军的故事讲给丈夫和孩子们听,并告诉他们要世世代代铭记他们的恩情。和母亲一样,曾恨也经常带着他们来庙里祭拜。
再坚实的建筑也抵不过风吹日晒,这间供奉解放军战士的小房子最终还是成为了危房。
1980年,曾恨母亲临终前,心里挂念着小房子。她拉着曾恨的手,嘱咐她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重建庙宇。
可是,曾恨也不容易,作为一个普通人,家里有丈夫和六个孩子,每年都需要花销,让她修建庙宇的愿望一次次落空。
然而幸运的是,1993年有媒体关注到了曾恨的故事,将这件事报道了出来,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
再加上之前曾恨变卖财产,儿女资助的钱,短短几个月,曾恨凑够了六十万。最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重修庙宇的工程正式启动。
1996年,“天下第一奇庙”——解放军烈士庙正式建成。在之前小房子中的二十四位烈士基础上,庙里又请进三位不在西沙湾牺牲,但是有恩于西沙湾的烈士。全部铸成塑像,供奉庙中。
守着宏伟的寺庙,曾恨百感交集,她每天都来庙里烧香祭拜,和烈士们说话聊天,谈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她还将一些新式武器、现代化设备的模型和照片也摆在烈士的塑像前,让他们亲眼看到祖国的日益强大。
如今,解放军烈士庙每天前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怀着无比虔诚、感恩的心前来参观。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忘记他们未曾实现的统一心愿。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