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李德生向邓小平反映王近山处境后,提一请求,邓公:我来安排

历史详说官 2022-11-11 22:44:40
前言

图|邓小平

1974年冬,李德生在北京参加完政治局会议后,特意去看望了老首长邓小平。

这一天,天气晴和,冬阳融融,邓小平热情地和李德生握手,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二野的历史,谈起了王近山,一时间,邓小平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

“疯子”战将

1930年,15岁的湖北黄安(今红安)放牛娃王近山离开家乡,“为天下人民打天下”去了。

20岁时,王近山就因骁勇善战,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成为军中人尽皆知的“王疯子”。

据儿子王岩回忆:

“‘王疯子’的名号源于父亲担任连长时的一次肉搏战,他抱着敌人滚落悬崖,头上被山石戳穿一个洞,仍然忍痛拔枪打死敌人。”

从红军时期的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重叠设伏七亘村、韩略村全歼日本观战团、爷台山大捷,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血战大杨湖、智取襄阳城、解放重庆,再到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王近山指挥的,多是恶战和关键性战役。

仅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王近山就几乎履历了所有部队,并担任军事主官。

1946年的定陶战役中,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整编第三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里气氛一度沉闷至极。

当时的野战军兵团不满5万,弹药也十分紧缺,若是失利,会造成整个中原战局满盘皆输的恶局。

考虑到这些,邓小平站起身看着各纵队的首长,说道:“如果不打,我们只好打起背包,回太行山!”

对此,没人敢发言,邓小平一根一根地抽着烟,突然,王近山打破了会场的沉默,主动请战:

“一号(刘伯承司令员)、二号(邓小平政委),我王近山今天在这里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的整3师,我就不回来见你们!我们6纵队要求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坚决打!如果纵队打剩下一个旅,我去当旅长,老杜(杜义德)给我当旅政委;打剩下一个团,我去当团长,老杜给我当团政委;打剩下一个连,我去当连长,老杜给我当指导员。全纵队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的父老乡亲!”

图|王近山

王近山的这一席话,掷地有声,在这一关键时刻,他能挺身而出,让邓小平激动万分,邓小平指着王近山大声说道:“好样的!我支持你!”

刘伯承闻言也站起身,对着王近山说道:“你打!你大胆地打!”

就这样,王近山慨然领命,率部直扑整三师师部所在地——大杨湖。最终,王近山咬牙打赢了这场恶战,取得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又一次关键胜利。

可即使战役胜利,王近山仍会为战死沙场的将士垂泪。定陶战役结束后,王近山静静地在战场上,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一把掺和着鲜血、弹片、军衣碎屑的焦土,他紧紧地把这一捧焦土碰到了眼前,呜咽着,抽泣起来......

1947年,蒋介石为了扭转战争局面,紧急调动兵力对山东、延安实施重点进攻,为此,中央下令: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豫北和鲁西南地区寻机歼敌。

刘伯承、邓小平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召开会议,当即决定派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等10万兵力,举行豫北大反攻。

会议结束后,王近山心急火燎的跳上车,急急忙忙地赶往前线,可刚刚下过雪,加上王近山过于着急,途中翻车了,王近山的右腿也因此受了伤。

很快,王近山就被送往医院,经初步诊断为右大腿中部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王近山的腿也因此落下了残疾。

在病情略微好转后,王近山多次向医护人员提出要上前线:“前方作战任务重,我当纵队司令员的怎么离得开,你们就让我出院吧!”

可对于医院来说将军的身体更为重要,面对王近山的请求,医院始终没有同意。

对于王近山,邓小平十分了解,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爱将不上战场打仗心里一定十分不痛快,于是,在百忙之中,邓小平抽空前去看望了他。

图|邓小平

在看到邓小平的那一刻,王近山像个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了起来:“政委,我.....我残废了,不能打仗了......我不能上前线了......”

邓小平轻拍着王近山的肩膀,让他痛快地哭了一会儿,等王近山的哭声慢慢停下时,邓小平安慰道:“近山,你放心,仗有你打的,现在你安心养伤,等你的伤一好,是不是残疾我都一定让你上前线去。”

闻言,王近山破涕而笑:“政委,你说话可要算数呀!”

邓小平连连点头,接着他们畅谈了起来,病房内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离开时,邓小平嘱咐医生道:“要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尽快把近山同志的腿治好。”

后来,王近山的腿虽然落下了残疾,但即便如此,邓小平还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他继续上前线指挥作战。

虽然有腿疾,但却丝毫不影响王近山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李德生向邓小平提一请求

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的前途一片大好,但就在此时,他的家庭生活却触上了巨礁.......

那时,王近山与妻子韩岫岩之间产生了一些摩擦,韩岫岩气不过便向中央写了一封举报信,要求组织上还她一个公道。

原本没有离婚打算的王近山在得知妻子的极端做法后,向中央递交了“离婚诉状”,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即命人处理,很快组织上便向王近山下了最后“通牒”:

“只要收回离婚报告,此事就此作罢,否则一定会下处分。”

可面对组织的“警告”,王近山始终无动于衷,当邓小平得知此事后,立即出面劝阻王近山,可王近山依旧没有反应,后来,王近山的部下们也前来劝说,对此,王近山只说了一句话:“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组织要怎么处理我都接受!”

最终,王近山受到了组织上的处分:“撤销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级为副军职,军衔由中将降为大校,转地方安排。”

图|王近山

1964年,王近山来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一干就是几年光景,可一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军,又怎么甘于在农场务农呢?的确,王近山的心常常飞回部队,他想要回到部队继续为国效力。

1969年,在肖永银的授意下,王近山写了三封信,分别是给毛主席、许世友将军和肖永银的,“九大”召开时,许世友拿着王近山的信交给毛主席,并说:“主席,有一件事请您处理。”

毛主席看后,笑着对许世友说:“重新处理谁接受这个‘王疯子’呢?”

“我接受!”极重战友情谊的许世友将军立即说道。

最终,毛主席同意了许世友将军的请求,将王近山分配到南京军区。

当王近山得知此事后,激动地热泪盈眶:

“党中央、毛主席,还有这么好的老战友,都没有忘记我‘王疯子’啊!”

1969年8月,王近山携一家从河南来到南京,肖永银和尤太忠等人亲自前往车站迎接,按照许世友将军的安排,王近山先到苏北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了一段时间,恢复党籍后,才回到南京军区。

1970年8月,王近山被任命到南京军区,任常务副参谋长,这一年,王近山55岁。

在经历了一番人生曲折后,再次重新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军营,王近山就一头扎进工作中。

国庆节过后,王近山便带领作战部的同志们外出勘察地形,视察部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拖着浑身是伤的身体,凭借着多年战争锤炼出来的非凡毅力,前后勘察地形十余次,踏遍了军区的千里陆海防线。

图|王近山

据跟随王近山一道勘察地形的作战部部长回忆:

“近山同志看地形,不是车轮滚滚,走马观花,凡是他认为军事上有价值的地方,都要亲自到现场勘察分析一番。”

在勘察过程中,哪怕是遇到坡陡路险的制高点,车子上不去,王近山也会自己爬上山顶,因此,常常累得满头是汗。

为了研究、熟悉地形,无论是在勘察途中还是在办公室,听汇报还是看报纸,王近山都离不开地图,有时,他对着一张地图,枯然独坐,神情凝重,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那样,令在场的指战员们无不为之动容。

虽然王近山只是军区副参谋长,但对于职位他毫不在意,只要能工作,他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但无论是与王近山关系近的战友,还是下属们,都觉得王近山只在军区副参谋长的位置上实在是太“屈才”了。

为此,老同志们和下属们常常和王近山“抱怨”此事,但王近山只是一笑带过,并不多说什么。

1974年冬,李德生在北京参加完政治会议后,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邓小平家中,看望老首长。

邓小平在看到李德生来看自己后,十分高兴,期间他们兴冲冲地聊了许多,其中谈得最多的便是二野的历史。

当谈到二野的几员虎将时,邓小平一边打手势一边说道:“王近山同志敢打硬仗,很猛......对了,近山同志现在情况如何?”

图|邓小平

李德生轻叹一声,向邓小平反映了王近山的处境:“老政委,近山同志虽然重新回到了军队,可是在南京军区只当了一个副参谋长,当年我们这些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现在职务都比他高,如今他身体状况也很差,您要帮帮他啊!”

邓小平闻言微微蹙眉,不等他开口,李德生就向邓小平提出一个请求:“我和老同志们都希望可以给王近山同志安排一个适当的工作。”

邓小平连连点头:“说得对,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年代做出贡献的同志,我来给他安排。”

邓小平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又说道:

“人大常委会的人选,中央讨论过了,大概没有军队代表的位置了,我来告诉刘澜涛,建议给王近山安排全国政协常委。”

听了邓小平的一番话,李德生十分感动,心想:老政委工作如此忙,为了一位老同志的工作,发挥他的余热,想得如此周到,真是令人感动。

多年后,提起邓小平,李德生曾这样说:“老首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总是从党和人民 的事业出发,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对干部知人善用,爱才如宝,使人尽其才。”

图|李德生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安排下,不久后,王近山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王近山逝世

常言道:“闻鼙鼓而思良将”,但其实在和平年代,邓小平依旧没有忘记他的这位战功赫赫、勇冠三军的爱将,无论是工作安排还是生活情况,每当见到王近山的老战友时,邓小平总是会忍不住问上一句:“近山同志近况如何?”

当王近山得知老首长常常问起自己的情况时,心里充满了感激。

1974年11月,王近山病重住院,被诊断患有癌症,南京军区立即向邓小平报告了王近山的病情。

邓小平看后,立即向南京军区下达指示:“王近山同志的病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如有困难就送到北京来,还有什么困难军区及时提出来。”

1975年,邓小平南巡至南京,准备专程前去看望王近山,并对他委以重任,但当时王近山正在抢救,于是,邓小平对王近山的病情尤为关注。

当南京军区首长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情况时,邓小平微微摇头道:“我不是来听工作汇报的,我要听你们汇报王近山同志的病情。”

从那以后,王近山的病情汇报每天都要向“邓办”报上一份并成为惯例。

在离开南京前,邓小平从肖永银的汇报中了解到王近山生活较为困难,当时仅享受行政9级待遇。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立即提请中央军委批准,从当年6月份起,王近山恢复到了行政6级待遇,每月可以领到300元工资。

图|邓小平

当王近山做完手术,得知这一切后,面对老首长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王近山哽咽道:“我好想见老政委一面啊!”

1978年4月,王近山再次病危的消息传到了北京,邓小平当即下令:“全力抢救。”

在那段时间里,无论是老首长、老部下还是老战友纷纷从各地赶到南京看望他,李德生买了红参专门派人送来,许世友派警卫员特意前去看望,尤太忠多次打电话询问病情,除此之外,王近山的家人更是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配合医生做着最大的努力。

无论是谁,他们都希望王近山能在战胜病魔中出现新的奇迹。

可奇迹始终没能再出现。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将军走了,这一年,将军仅有63岁。

据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回忆:“爸爸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每天都在关心着国家局势,他忘记了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他希望自己能重返战场,甚至还要带着他最小的儿子上阵杀敌。有时意识模糊了他还经常喊‘冲啊、杀啊’的,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上。”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当邓小平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悲痛,他指示南京军区:“王近山同志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一定要办好!”

图|王近山逝世

但以什么规格安葬王近山呢?一时间南京军区犯了愁,毕竟王近山将军逝世前只是军区副参谋长,若是按照这样的葬礼规格办,着实与王近山将军的赫赫战功不匹配。

在经过思考后,南京军区把悼词呈上了邓小平的办公桌,决定让邓公定夺。

邓小平在看到悼词后,沉思许久,提笔把“副参谋长”四个字圈去,用遒劲的字体写上了“顾问”两个大字。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了任命通知,并下令王近山将军的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这既表达了邓小平对王近山的一片深情,更反映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精神。

就这样,在邓小平多次关照和指示下,王近山将军的后事庄严而又隆重。

5月17日,追悼会举行,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德生等都送来了花圈,所有的军区首长们和王近山将军的老战友、老部下都来参加追悼会,追悼会的规模原定500人,实际参加1000多人。

图|王近山将军追悼会

1980年,在王近山将军逝世两年后,邓小平下令责专人办理,把王近山将军的骨灰迁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出版《回忆王近山文集》,邓公欣然提笔命名,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一代战将》。

“一代战将”出自邓公之手的题字,是对王近山将军何等高的评价啊!王近山将军若是地下有知,必然会笑慰九泉,他肯定想说:“若有来生,我一定还要在刘、邓麾下冲锋陷阵!”

11 阅读:4984
评论列表
  • 2022-11-22 23:09

    作者有才!

历史详说官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