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1 月,中国海军迎来了一位强大的新成员 ——054B 型护卫舰首舰 “漯河” 号,它的入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军事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吸引了西方军事观察员的密切关注。
早在 2024 年末,美国国防部就曾发出警告,声称中国在加强海军、扩大全球影响力的进程中,先进舰艇的生产能力正在迅速增强。没想到,话音刚落,“漯河” 号便强势登场,这无疑是对美国此番言论的有力回应。美国及北约将这一级别的舰艇称为 “江凯 III” 级,尽管目前仅有 “漯河” 号和第二艘舰艇,但外界普遍认为,它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海军的主力。
“漯河” 号于 2023 年下水,2024 年顺利通过航行试验,最终在黄海海岸韩国对面的青岛综合支援海军基地正式入役。虽然北京公布的技术细节有限,但据网上引用政府声明,其排水量约达 5000 吨。相较于前辈 054A,它舰体更长,这为未来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隐身性能方面,054B 堪称卓越。其整洁的上层建筑和独特的总体外形,大幅减小了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这一点与法国的 “北风” 级护卫舰极为相似,二者都采用了增强隐身的类似措施。在如今的海战环境下,优秀的隐身性能是提高舰艇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互联网上公布的照片中,西方专家得以一窥 “漯河” 号的诸多先进特点。与老旧的 054A 型护卫舰相比,“漯河” 号在设计上极力摆脱对俄罗斯老旧设备的依赖,全力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系统。全新的传感器系统令人瞩目,主桅杆顶部配备了电扫描双面旋转有源相控阵雷达,二级桅杆中部突出的电子对抗系统也清晰可见。有专家推测,舰艇或许放弃了制导中程防空导弹 “红旗 - 16” 的专用照射雷达,但至于结构中究竟有哪些集成变化,目前仍是未知数。不过,很有可能使用了与新型传感器相结合的改进型 “红旗 - 16”。
在武器装备上,“漯河” 号的主炮更换为 100 毫米 H/PJ - 87 舰炮,取代了之前中国护卫舰标准配置的 76 毫米舰炮。主炮之后、上层建筑之前安装的旋转 11 管 1130 型近防炮,如同加特林炮一般,具备强大的近程防御能力。它还拥有 32 管垂发装置,能够发射 “红旗 - 16” 和 “鱼 - 8” 导弹。舰艇中部舰体的 2 部四管发射装置,可用于发射 “鹰击 - 83” 反舰巡航导弹。此外,“红旗 - 10” 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的配备,与 1130 近防炮相互配合,为舰艇在近距防御上提供了相当可靠的保障。
动力装置方面,由柴油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组成,不过西方专家预测后续舰艇将全部配备燃气涡轮。同时,054B 型舰艇配备了尺寸更大的机库,可容纳直 - 20F 多用途海军直升机,这款直升机类似于美国海军的 SH - 60 “海鹰”,不仅能承担反潜任务,还可执行水面作战等其他任务。在上层建筑尾部的两侧,配备了 726 型发射箱,24 管的发射箱可发射红外信号弹、有源假目标、反潜火箭弹和雷达干扰弹等。
值得一提的是,“漯河” 号上还将安装舰艏声纳系统、拖曳式声纳系统(TAS)和艉部的可变深度声纳系统(VDS),并且能够实现无人机的垂直起降,这与在 “山东” 号航母上进行的试验类似。随着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全方位推进,更先进的无人机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当中。
尽管 “漯河” 号和第二艘护卫舰目前是这一级别仅有的两艘舰艇,但西方专家认为,解放军海军现阶段不打算继续建造 054B 型,这体现了中国海军谨慎的发展策略。先建造少量舰艇,深入研究新设计,随后再决定是否大量生产或进行调整。而且,像指挥控制系统的运作方式、舰员舱室的优化配置以及舰员人数的可能减少等高效先进战斗舰艇的关键特点,从外部很难察觉。
“漯河” 号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装备水平的又一次重大提升,更对国际海军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海军对中美新型海军舰艇建造能力和海军构成的失衡深感担忧,中国造船者在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的生产能力上,已被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认为超过美国 200 倍以上。当前,解放军海军舰艇数量已超 370 艘,而美国海军不足 300 艘,随着中国舰艇建造工作的持续推进,这种不平衡还将进一步加剧,美国海军因经费项目的竞争,不得不继续推迟新型舰艇的建造计划。
054B 型护卫舰 “漯河” 号,它是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在海洋领域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有力保障。未来,随着中国海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漯河” 号以及后续舰艇必将在更广阔的海洋舞台上,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中国海军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