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葬礼中的老规矩,不可不知的传统与禁忌!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随着我们不断的长大,就会遇到身边的一些亲人相继离开,因此对于参加葬礼,这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而且越是年龄大了,离开我们的亲人也就愈多。
葬礼,是对逝者的缅怀与敬重,也是生者情感的寄托与慰藉。但是葬礼毕竟是很特殊的场合,而在参加葬礼时,也是有些老规矩是需要遵循的,这不仅是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尊重,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素养体现。
其中这6大规矩就要了解,免得后期“生活不顺”而后悔了,一起来看看吧!
(1)穿着不能大红大紫,或者是过于夸张,尽量穿着素净的衣服,这是葬礼的基本礼仪。
大红大紫这类鲜艳色彩,与葬礼沉痛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应选择黑、白、灰等素色服装,低调而内敛,以此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不管平时穿衣打扮多么的夸张,但是参加葬礼还是要尽量低调一点。这一规矩背后,蕴含着对死亡庄重性的深刻认知,以朴素之色寄托无尽追思。
(2)不要说“死”字,也就是言语要谨慎,说话要有分寸,这是葬礼场合的重要准则。
在参加葬礼的时候,肯定是要安慰逝者的亲友的,这个时候说话就要有分寸了,是避免提及“死”字,以免刺痛家属的伤痛之心。
说话应斟酌词句,多安慰、少刺激。总之,如果不太会说话,最好就不要说话了。此时,无声的陪伴与真诚的眼神交流,往往比言语更能传递心意。这体现了对逝者家属情感的细腻呵护,以温暖言行缓解悲痛。
(3)不要带三岁以下的孩子去参加葬礼,另外像孕妇、年纪大的老人也不宜参加葬礼。
对于还是3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还年幼懵懂,可能哭闹或做出不当行为,破坏葬礼氛围;而孕妇体质特殊,葬礼的哀伤氛围可能影响自身与胎儿;老人身体虚弱,面对悲痛场景易伤感过度。这一规矩考虑到特殊人群的身心状况,是对他们的保护与关怀。
(4)举止庄重,不能大声喧哗,在葬礼上尤为关键。
轻声细语、行动沉稳,不大声喧哗、肆意嬉闹。特别是现在人手都有一个手机了,大家去参加葬礼的话,最好是把手机调至静音,避免突兀声响打破宁静。
比如很多人的手机铃声都是“好日子”,如果在葬礼上突然被人打来电话,播放的就是“好日子”的歌曲,这样就尴尬了。
葬礼是庄严肃穆的仪式,需以敬畏之心对待,任何轻佻之举都是对逝者与家属的不尊重。这彰显了对逝者的敬重,以安静祥和陪伴最后一程。
(5)拍照禁忌,不可在葬礼上拍照。
葬礼非旅游观光,拍照是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冒犯。手机调静音,防止铃声惊扰。特别是这样的场景,是不宜拍照发朋友圈的,搞得人尽皆知,这样的事情还是要照顾一下逝者的亲友感受,最好不拍照,更不要发朋友圈。这一规矩维护了葬礼的神圣性,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
(6)礼金随礼,也有讲究,要谨记“丧不后补”的原则。
即如果错过葬礼了,不可补送礼金礼物;另外在民间还有“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白事若无法参加,最好不随礼。这体现了白事与红事在礼俗上的差异,白事更注重现场的参与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在农村,丧事多为邻里互助。受邀帮忙,应尽力而为。这不仅是对逝者家庭的支持,更是乡村邻里情的体现。帮忙处理丧葬事宜,如搭建灵棚、搬运物品等,共同分担悲痛与事务,让葬礼顺利进行。
这蕴含着乡村淳朴的互助精神,以实际行动慰藉逝者家属。特别是受邀去帮忙的话,还是不要拒绝了。今日帮了他们,等到有朝一日自己有需要了,对方也会还你这份人情的。
当然了,以上这些规矩,还只是葬礼文化中的冰山一角得不到。而这些老规矩,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对逝者的敬重、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属的关怀。
遵循这些规矩,能让葬礼庄重有序,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让生者在悲痛中感受到温暖与安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这些老规矩都值得我们传承与遵守,让丧葬文化中的美好品德与人文关怀得以延续。
你还知道哪些葬礼的规矩,或者是你家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呢?比如在我的家乡这边,参加葬礼的话,是不能原路返回的,而是要尽量绕远路回去。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阎王
2019年12月22日冬至:把奶奶和二伯的坟墓挖开掘出金埕骨灰,又把爷爷的坟墓挖掘开,再把挖掘出奶奶和二伯的金埕骨灰埋在爷爷坟墓里,之后惨事发生:堂大哥和四叔出意外死亡,二伯母和四婶出意外死亡!外嫁蕉园村的堂姐一家4人车祸全死亡!堂大哥的儿子意外死亡!堂大哥妻子跳楼自杀!堂大哥女儿跳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