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过去三年的抗疫斗争中一直采取严格的全国一盘棋模式抗击新冠疫情。疫情期间全中国每一个社区都变成了一个抵制感染风险的堡垒。正是在争取到的这三年时间里我们完成全民核酸检测、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了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三年来中国的感染率和死亡人数一直在全球保持较低水平。正是过去三年的努力为我们如今的放开提供了底气。
中国在不该“躺平”的时候坚决不“躺平”,而在需要调整的时候则坚决平稳有序调整。我国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对放开管控这件事一直是相当慎重的。我国基本上算是全世界最晚放开的国家了。我们之所以把放开的时间推迟到现在就是为了观察其他国家放开后的情况。“管控”一词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和“控制”两个词的组合。以前那种大规模的封控状态下疫情管控显然更强调的是具有强制性的控制措施。
如今我们要放开的是那些影响人们生活的管制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疫情的管理。事实上国家一直强调的是更为科学更为优化更为精准的防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强调管理,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相对更加注重控制这一方面。我国在组织医疗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方面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在过去三年间所取得的抗疫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放开以后我们在组织调配资源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我们当前的问题在于对放开后该如何管理缺乏经验。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观察借鉴别人的经验:其实很多国家从2021年以来就陆续选择放开。这些国家如今都已形成了一些放开后如何管理的经验。当然这些国家的经验中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但也同样有我们需要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其实除了海外国家的经验值得观察之外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
香港、台湾都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在一国两制模式下港台地区与中国大陆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差异性。与中国大陆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港台地区在具体的疫情防控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2022年4月6日台湾地区提出的所谓“新台湾模式”宣称进行积极防疫、稳健开放的同时兼顾台湾经济发展与民众的正常生活。从那以后台湾的疫情防控水平大幅下降。当时台湾岛内对是否放开并没形成统一的社会意识。
那时外界也一度怀疑台湾能否安稳度过放开后的疫情反弹高峰。政策放开后台湾地区新冠确诊人数每日新增从4月6日的531例增长到4月底的17085例。放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单日新增病例比起放开前增长约32倍。5月份以后台湾疫情进入“反弹期”:确诊人数急剧攀升导致人们的恐慌情绪蔓延和线下场景消费受阻。我们前段时间出现的疯狂抢购感冒药这种现象也曾在当时的台湾出现过。
5月26日台湾单日确诊新增人数达到94855人。这比起放开前增长约178倍。台湾同样也出现了我们前段时间那种放开后人们反而不敢出门的现象。德邦证券出具的“中国台湾餐饮服务指数”显示:放开后台湾餐饮娱乐的游客数量因为病例增多而大幅下降。台湾的这波疫情反弹在5月底达到高峰,6月初以来台湾确诊人数开始下降,到了7月中旬台湾疫情已进入平滑期。8月份台湾每日新增病例从最高峰的9万多回落到2.2万左右。
9月份后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在台湾引起了新一轮的疫情反弹。到了10月初台湾单日新增病例又从2.2万左右增长到5.3万左右。由于病毒的减弱使这次反弹仅持续了一个月,而且确诊人数相比5月份也少了一半左右。11月中旬台湾疫情再度进入平滑期。截至12月14日台湾日均新增病例维持在1.5万左右。介绍完了台湾地区放宽疫情防控政策后的情况再来看看香港。
2022年7月7日香港政府规定住所环境合适的新冠感染者可以居家隔离。从7月20日起不再对进入香港的航班实行熔断机制。8月8日香港宣布将放宽入境酒店检疫。8月12日香港推出了所谓“3+4”政策:入境居民先在政府指定隔离酒店集中隔离3天,检测无异之后可回家居住,但依旧要在家中自我隔离4天。4天之后经检测无异则可以自由活动。从9月26日起香港又将入境检疫隔离政策由“3+4”改为“0+3”。
所谓“0+3”政策即访港人士入境后不需要在酒店强制隔离,在机场接受检测也不需要等结果,可回家或在自选的住宿酒店进行三日医学监察。在此期间可以外出,但有核酸检测要求。同时香港特区政府还宣布取消抵港人士登机前的核酸检测要求并以快测代替;允许未完成疫苗接种的香港居民返港;“来港易”、“回港易”计划不设限额且适用于内地及澳门。新政策的实施并不意味着香港选择在防疫工作上“躺平”。
香港政府在放宽管控政策的同时宣布将继续坚持五大防疫政策:控制确诊数字以确保医疗体系的负荷力;减重症、减死亡;保护一老一幼及长期患病者等高风险人士;以科学精准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平缓风险与经济动力。香港是逐步放开疫情管控的,而不是一步到位任性躺平。12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再度松绑防疫措施:撤销餐厅宴会人数上限、撤销出席活动前的快测......
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香港政府就动用了预留作迪斯尼乐园第二期发展的土地兴建社区隔离设施。香港政府安排了民安队、消防、退休纪律部队人员对该设施进行24小时轮班管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香港版的方舱。目前全港仍有接近十个隔离设施分布在香港、九龙、新界等不同的地方。香港在放开后保留这些设施就是为了方便确诊患者可以更便捷地去到就近的隔离设施。
香港和台湾在放开初期都经历过疫情反弹高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疫情逐渐趋于稳定:无论是确诊人数、重症人数、死亡人数都基本趋于稳定。事实上新冠病毒发展到今天经过好多轮变异之后传播性更强了,但它的毒性致病力比起以前已有所下降。从港台地区的经验来看重症和死亡主要集中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港台地区大多数死亡病例都没接种过疫苗。由此可见接种疫苗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孩子、有基础疾病者往往属于新冠高危人群。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管控逐渐放开后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源用于对老人、孩子、有基础疾病者等重点人群的精准保护上。这方面的重点工作有两项:一是预防感染,二是重症保护。简单来说就是把做核酸、建方舱的钱省下来用于改善重点人群的医疗条件。香港的防疫方针调整就是把疫情防线从社区退到了医疗系统。
从以前严格防止病毒传播转向尽可能减慢病毒的传播,从而为老年人及长期病患者争取接种疫苗的时间,同时加快防疫物资的供应以及做好医疗系统的分流。香港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缩短了医护人员的隔离时间:以指定隔离时间最后两天抗原检测持续转阴为标准使康复者快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对医护中的密切接触者也同样地缩短了检测安排。当患者转阴时可以快点让他离开,从而把地方腾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当然这些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做到的,至于普通老百姓在当前阶段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药品,但不必大量抢购囤积;保持出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好家里的老人、孩子、孕妇等弱势群体;适当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加强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摆正好心态、调整好情绪......无论在任何时候个人防护意识都不该松懈。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和家人生命健康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