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讲到因为汤和的一封信,朱元璋陷入了困境,感到十分迷茫。他向身边的朋友们求助,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终,朱元璋找到周德兴帮助。周德兴没有提出明确的建议,只建议通过占卜来决定应该走哪条路。
占卜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占卜的结果是说,赶快逃跑,待在这里看似是最稳妥的办法,但却很危险,而逃跑参军看似是危险的,但那确实最安全的。
此时,没有任何主意的朱元璋只能选择相信算命。虽然此时的他,只想安安静静做一个普通人,老老实的过完一生就算了。但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参军造反了。否则等元朝的官员来抓他的时候,他只能等死。别说朱元璋了,就算是普通人,也会选择造反的。
朱元璋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最终却遭遇了破产和死亡。朱元璋躲到寺庙里,只是想过点平凡的生活,但却被告发,可能会被处死。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朱元璋做出了反抗的决定。
这就像是一次逼上梁山的历程,这也是贫苦农民在封建时代唯一的选择。这些农民并不想打仗,但在生存无望时,他们只能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直到它灭亡。这是他们的命运。
因此,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确实值得肯定,即使他们不是完全无私,也许有自己的打算,但他们却是别无选择。汤和成为了朱元璋的第一个战友,并陪伴他度过了这条艰难的道路。
【朱元璋参加叛军,竟然被当做奸细了】公元1352年,濠州城,城池守卫者郭子兴在元帅府里苦思对策。元军已经围攻了很久,城池很快就会无法坚守。此时,他的手下士兵报告说抓住了一个奸细,要请令其去杀人。
以往,郭子兴通常不会过问,让士兵直接执行。但今天他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那个人是奸细?”士兵回答道:“这个人自称是来投军的,但现在元军围城,没有人会来投降,他一定是元军的奸细。” 郭子兴差点笑出声来,投降?元军快攻进城来了,还有人来投降的吗?这个借口真不高明。
他很好奇这个奸细的真实身份,所以骑马前往城门口,看见了一个相貌奇怪的人,名叫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他的相貌十分独特,下巴突出,额头向前凸出,形状类似于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出,中间凹陷。
郭子兴让人放开绑着朱重八的绳子,并问他:“你是奸细吗?来干什么?”
朱重八平静地回答:“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降的。” 郭子兴大笑:“现在是什么时候?还有人来投降?你不用狡辩,等一会儿就会把你拉出去杀头!”
朱重八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喔。” 郭子兴想看到朱重八的慌乱,但在他的眼睛里只看到了镇定从容。
于是郭子兴认为他也许说的是真的,他认真地询问了朱重八的名字和来历,当朱重八说出自己是千户长汤和介绍来的时候,郭子兴才明白,原来这个人真的是来投降的。
【朱元璋的军旅生涯】在军队中,朱元璋很快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与其他农民兵士相比,他的表现非常突出。他不仅勇敢地进行战斗,而且具备很强的计谋和冷静处事的能力,深谋远虑,这也是汤和敬佩他的原因。
另外,朱元璋非常讲义气,在危险时总是第一个上前。这些品质赢得了其他士兵们的尊重。朱元璋在与同乡汤和的合作下迅速升迁。他仅仅当兵两个月后就被提拔为九人长。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后来又被破格提拔为郭子兴的亲兵长。
朱元璋非常称职,他不像其他士兵一样贪图财物。每次获得战利品,他都会献给郭子兴。如果得到赏赐,他也会分给其他士兵。由于朱元璋非常聪明,自学了一些字,能够准确分析问题,郭子兴渐渐把他视为自己的智囊。因此,朱元璋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正是在这个时候,朱重八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元璋。这个名字中的“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而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灭元朝”的意思。朱元璋将自己比作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个利器恰恰是元朝统治者所铸造的。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这个名字让敌人畏惧不已。
【高瞻远瞩的汤和,虽然他自己不是龙,但却是一个善于识龙的人】在军队中,汤和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在朱元璋刚刚加入军队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千户。然而,他非常尊敬朱元璋。在军营中,人们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象:地位较高的汤和总是走在朱元璋这个士兵的后面,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更令人惊奇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未拒绝过汤和这样做。
我们必须钦佩汤和的远见。他知道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平凡之辈,用现代语言来形容他是一个很会识人的人。我相信正是因为这个优点,他才能在后来的战争中幸存下来。
【朱元璋的第一个媳妇】在军队中,朱元璋娶了一个老婆。与后来的许多妃嫔相比,这位老婆可以算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之一。这位女孩是郭子兴的义女,她的父亲姓马,是郭子兴的朋友。
后来他去世了,将这位女孩托付给郭子兴。一般认为这个女孩的名字叫马秀英,但在军队中,大家都叫她马姑娘。她后来成为了著名的马皇后。这样一来,朱元璋成为了元帅的女婿,而郭子兴也得到了一个帮手。
我们可以想象朱元璋当时的喜悦之情。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被忽视、无人问津的朱元璋。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给他送衣服。有了家的感觉真好。这种情感一直陪伴着他很多年。
此时,朱元璋已经被任命为军队中的总管。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起元帅府的办公室主任。他干得不错。对于那些喜欢贪污公款,乱报销的人,朱元璋很讲原则。
由于他对自己也很严格,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如果他能一直这样干下去,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上天似乎不想让他安逸地过日子。不久的将来,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老天给朱元璋出的难题,恩将仇报的郭子兴】郭子兴在濠州起义时的主要问题是他的身份,他并非农民,而是地主,这让人们无法理解他为何要起义。当时濠州的统帅除了郭子兴外还有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而这四个人都是农民,与郭子兴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
不久之后,矛盾爆发了。一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逛街时被一群来路不明的人绑架,他被打得半死后被关押在禁闭室中。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即赶去孙德崖家要求释放郭子兴。孙德崖开始装傻,但朱元璋只将参与打人的军士带到孙德崖面前,并将孙德崖的贪污公款和胡乱报销的烂账告诉他。
朱元璋从孙德崖家的地窖中将已经被打得半死的郭子兴救出来。经过这件事后,朱元璋才发现自己跟着这些人不会有前途的。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因为朱元璋比他强,对于这样一个性情暴躁、不能容人的统帅来说,他无法容忍一个可能取代他地位的人在身边。
最终,郭子兴将朱元璋关押起来,落井下石一向是某些人的优良传统,而郭子兴的儿子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
他吩咐守兵不能给朱元璋送饭,想要把朱元璋饿死。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朱元璋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烫伤,但每次都送。这种行为令朱元璋很感动。他自己感慨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郭子兴的排挤是朱元璋霸业的开端。朱元璋率领军队以弱击强打败元朝军队】郭子兴并不想杀害朱元璋,于是放他出来。此次经历让朱元璋下定决心,与这些目光短浅的人划清界限。他向郭子兴提出带领士兵出征的请求,郭子兴高兴地答应了。
这是朱元璋开始征服的开端,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就从这里起步吧!
朱元璋奉命攻打郭子兴的老家定远。定远有重兵防守,郭子兴认为自己就算全军出发,也拿不下这块硬骨头,他就是故意让朱元璋难堪,吃过苦头后求自己,如此,他就可以彻底掌控朱元璋了,当然如果朱元璋不服软,那么只能被敌人杀死。
然而郭子兴打错了算盘,他朱元璋并不是懦弱无能的郭子兴。朱元璋经过反复研究,最终他找到了元军的一处弱点,攻下了定远,然后在元军赶来之前撤出。此后,他接连攻打怀远、安奉、含山、虹县四处,四战四胜,锐不可当!
【朱元璋募集自己的军队】朱元璋在召集(大概率是抢的)了壮丁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钟离(现在安徽凤阳东面),并在那里遇到了二十四个人,他们都是来到朱元璋的队伍里寻找工作的。
这二十四个人中,有曾经为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还有号称天下第一名将的徐达,他们的素质都非常高。
朱元璋随后回到濠州,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前途,便向郭子兴辞职。郭子兴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讨厌的家伙终于离开了他的队伍。
【朱元璋亲自挑选的二十四位家臣,他们都是创建大明王朝的功臣】朱元璋在出发前,做出了一项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从他的七百人中重新挑选了二十四个人,然后将剩余的人交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但仍然高兴地接受了这些人。
朱元璋的行动看起来像提前进行一场朝廷官员的选拔工作,比例是三十比一。没有笔试,考官就是朱元璋和他的眼光。他的选择非常准确,这二十四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这些人最终成为了明朝的高级官员。数年后,他带领着十余万大军,进军长安。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二十四个人,他知道,迈出这一步,他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亡,或者开创霸业。他仰望天空,天色依旧阴暗,这个时候做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
他想起父母去世时的痛苦,想起在庙里干苦力时的夜晚,仰望着这同样阴暗的天空哭泣的情景。然而,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他自己。什么都不能阻挡他,就从这里开始吧!
【朱元璋想空手套白狼,白捡三千人当手下,但被忽悠了】朱元璋到达定远后,组建了一个由上千人的部队。据说在定远附近的张家堡有一支三千人的部队,此时孤立无援,需要一个主子。于是,朱元璋打上了这支部队的主意。
他亲自前往张家堡,看到寨主时大喜过望:“原来是你啊。”这个寨主他以前认识,曾经还有过交流。寨主称呼他为“朱公子”。
两人见面后,按照中国传统,先要叙叙交情。他们互相谈论认识的人、谁已经去世、谁生病等等。交谈越来越投机,两人甚至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朱元璋最终透露了他的目的,即想让这支孤军无援的部队加入他的队伍,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寨主很实在,立刻就答应了。
朱元璋非常高兴,但忘了中国人的习惯,即酒桌上的话只能信一半,有时甚至不到一半。第二天,朱元璋派使者到达张家堡,寨主热情接待,但开始对加入朱元璋的请求犹豫不决。
他否认自己曾经答应过加入。寨主的回答让使者感到失望。朱元璋事后跟朋友说,假如当时签一份合同,寨主就不会反悔了。
【朱元璋可不是吃素的,忽悠他的人必定要付出代价。朱元璋大摆鸿门宴,活捉山大王】尽管朱元璋遭到了寨主的忽悠,但他并不是容易被欺负的人。朱元璋下令派人邀请寨主共进晚餐,并准备了许多精美的名菜。
寨主一听到有饭局,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可能有朋友会问,寨主脑袋有问题啊?明明刚得罪了朱元璋,怎么还敢参加鸿门宴呢?
其实,是他高估自己了,他不相信朱元璋敢动他。然而,当他一到朱元璋的大营,就被捆了起来,饭也没有吃成,反而自己成了囚犯。朱元璋便以寨主的名义下令转移山寨里的人,将三千人变为他的属下。
接下来,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是横涧山。那里有一支由缪大亨领导的两万大军,但他们并不是可以被劝降的部队。缪大亨原本是跟随元朝军队围攻濠州的,希望能够趁机抢劫一番。但是,由于没有攻下来,他带领部队驻扎在横涧山。朱元璋率领四千人对他们进行了进攻。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领导以少胜多的战斗。
【朱元璋智取土包子,当世人杰冯国胜、冯国用毛遂自荐】朱元璋选择在晚上对武装组织发动夜袭,避免了白天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缪大亨这种没有经验的军人自然无法与朱元璋的部队抗衡,很快就被击败投降。这样,朱元璋的部队增加到了两万多人。
朱元璋对这些投降士兵进行了改编,出人意料的是,他没有说类似“共患难,同生死,有福共享”之类的话。相反,他谴责这些士兵,让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一支部队竟然没有战斗力,轻易地投降了。
他得出结论,这是因为缺乏纪律和训练。为了成就事业,必须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纪律。这番话有理有节,大家听了都很服气。从这之后,朱元璋的部队与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暴动军有了本质的区别。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了一支精锐的部队。
此时,两兄弟从定远来投奔了朱元璋,他们分别是冯国用和冯国胜。朱元璋认为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华,所以留下了他们。冯国胜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将领,威震天下,横扫蒙古。
【朱元璋初识大明第一功臣李善长,后者点燃了朱元璋的皇帝梦】公元1353年,朱元璋决定攻击滁州。就在这时,一位穿着书生装的中年人走进了他的军营。这个人相貌温文尔雅,朱元璋开始并未重视他,只是看他字写得好,让他当了文书。这个人并不介意,一心专注于工作。一天,朱元璋在营房里自言自语地说:“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这样瞎折腾天天打仗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李善长从容答道:“秦朝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现在天下已不是元朝的了,元帅你的出生地在濠州,离刘邦老家不远,就算没有占据帝王之气的主脉,多少也能沾点边的。”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然后说出了最关键的两句话:“只要元帅能向刘邦学习,按照他的行为去做,天下就一定是你的!”朱元璋惊讶地看着眼前的这位读书人,这正是自己一直追求的方向。刘邦做得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于是,他整理了衣服,向李善长躬身行礼。后者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很多时候,知道道理是一回事,但能把事情做成功是另外一回事。滁州虽然地形险要,但他的守将是个饭桶,朱元璋派遣大将军花云攻打滁州城。但出乎意料的是,一打就打下来了。原本按照朱元璋的计划,他只是让花云佯攻,分散兵力,然后后自己在率大军截断。
但没想到花云是个人才,他采用了奇妙的战斗政策,一下子就打败了敌人。
朱元璋占领滁州后,又迎来了三位重要人物,他的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这几个人将成为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的主角。
朱元璋出生的地方实在是人才辈出,他招纳的谋士和将领都非常出色。甚至能比肩中古历史上的任何名将。朱元璋真的是非常幸运啊。这一切太不真实了,好像老天特意安排的一样。
此时的朱元璋手下精兵强将,谋士如云,占领了滁州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之地。他的眼界已经超越了小小的滁州城,他不在满足做一方诸侯,而是要成为像刘邦一样的皇帝。当然,李善长是点醒他的人。
【朱元璋不计前嫌,让出军权。郭子兴当上了正牌统帅,但他福薄命贱,难堪大用】朱元璋的成功并没有给他的岳父带来好运。此时,郭子兴正在受到批斗的折磨,每次开会都会被其他人批评。孙德崖多次想对他动手,但由于朱元璋在附近,他心生忌惮。因此,孙德崖将郭子兴赶出濠州城,并让他自谋出路。
这时,郭子兴才意识到人生的艰难。他别无选择,只能投靠他的女婿朱元璋。但是,他不知道朱元璋怎么对待自己。因为之前他差点搞死这个女婿。
到了滁州,郭子兴的担忧消失了。因为朱元璋不仅没有怀恨在心,而且还将统帅的位置让给了他。更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他的三万名士兵的指挥权交给郭子兴,这不仅意味着让出了统帅的位置,而且还意味着放弃了兵权。
这让郭子兴感到百感交集。他从来没有信任过这位女婿,甚至考虑过害他。他曾经问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朱元璋诚恳地回答说,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能忘记你的恩情。
最终,郭子兴明白了是他错了,而朱元璋是正确的。当郭子兴的士兵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都对朱元璋充满了敬意,包括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
一个人要展示自己的力量,不是通过暴力,那样的人最终会被历史淘汰,这一点历史一再证明。郭子兴带着自己的军队来到滁州,当地的粮食不够吃。于是,朱元璋攻打和州,攻占后朱元璋就住在和州了,他把滁州彻底交给郭子兴管理。
【郭子兴的小心机,差点要了朱元璋的命,但却激发了朱元璋称霸的决心】当时,濠州城的孙德崖因为兵力不足,被迫到和州寻求帮助。这给朱元璋带来了麻烦。与此同时,郭子兴也获知了孙德崖的到来,他带了几万人前来对抗孙德崖。
这使得和州变得拥挤不堪,城内外都挤满了人,无法开战。因此,双方只能进行谈判。孙德崖提出自己是外来人,愿意离开,朱元璋亲自为他送行。但是,郭子兴却打算抓住孙德崖,他命令手下人将孙德崖抓走。
这使得孙德崖的士兵认为是朱元璋指使的,他们抓住了朱元璋,并去找郭子兴谈判。最终,徐达提议用自己去换朱元璋,朱元璋回来再放走孙德崖,孙德崖回去后在放走徐达。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过程,否则谁也信不着谁。虽然这个过程很复杂,但却解决了问题。
郭子兴的计划失败了,他过了一个月后死了。尽管如此,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坏消息。他可以继续他的事业。
【朱元璋攻占南京,成了偏居一隅的土皇帝】朱元璋意识到和州太小,无法有大的发展,因此他将目光转向了南京,元朝的时候叫集庆。南京地势险要,富庶繁荣,风水好得惊人,而且有水运之利。冯国胜向朱元璋建议占领这个地方。虽然朱元璋很赞同,但他没有水军,这是很头疼的事情。
后来朱元璋找到俞通海帮忙。虽然他现在是一名水贼头领,但曾经他是正牌水军将领。他的水贼军团对于朱元璋的战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朱元璋率军攻占南京的时候,帆船的质量太差了,他被元朝将领打败两次。但朱元璋从失败中得到了机会。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和张天祐都在这两场战斗中战死了,于是,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了都元帅。
所以有人说,朱元璋让手下士兵放水,故意输掉两场。目的嘛,自然是为了搞死郭天叙和张天祐了,这样他就可以重新成为元帅了。这二人死后,朱元璋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成功占领南京城。
【朱元璋的处境和他最大的对手】虽然朱元璋成功占领南京城,但从历史大势来看,他并不处于有利地位。在中国历史上,通常占据北方地区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而南方势力发动进攻最终获得胜利的例子很少。
朱元璋的邻居们包括驻扎在东南方平江城的张士诚、驻扎在东北面的起义军张明鉴、驻扎在南面的元朝名将八思尔不花,以及驻扎在西面的徐寿辉。这些人的实力都比朱元璋大。
他们拥有强大的后援团。与他们相比朱元璋似乎像一个寄居者,处在众多邻居的包围之中,但由于过于弱小,邻居们并未将他放在心上,而朱元璋的北面邻居刘福通则帮助他挡住了元朝军队的进攻。
尽管元朝的统治者很重视朱元璋,但却无法对他实施打击,因此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先处理了自己最危险的邻居张士诚和陈友谅。
这篇文章就到这里,我是高石溪,欢迎点赞和关注,下一篇文章,讲讲朱元璋是怎么对付他的两个“好邻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