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游少林寺》赏析:一千三百年前古人的少林寺之游

无心随墨 2024-05-25 09:56:42

4

沈佺期《游少林寺》赏析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印度僧人达摩在此传法,是佛教禅宗发源地,禅宗祖庭,是著名游览胜地,保存有许多古迹。唐初,少林寺助唐平叛有功受到封赏,更加名扬天下,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这样的少林寺,自然就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游历之地。沈佺期多年在东都做官,这首诗写于何时已难知。这首诗正是描绘其某一次游览少林寺时的所见所感。

《游少林寺》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题目“游少林寺”直白而明确,揭示了诗作的主题——诗人的一次游历经历,地点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河南登封的少林寺。

首联“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开篇点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与所游历的环境。“长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畅,“徙倚”二字,描绘了诗人漫步徘徊的情态。“宝地”和“珠林”都出自佛经,“黄金七宝为地,摩尼珠为林”,皆可指佛教圣地,这里用来指代前来游历的少林寺。这一联诗不仅描绘了诗人进入少林寺时的轻松愉悦,也预示了接下来对寺内景观的细致描绘。

颔联“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诗人视线转向少林寺的标志性建筑——雁塔,以及传说中的龙池。雁塔是为佛经故事中舍身救饥的雁王建立的纪念塔,是佛寺的重要建筑。龙池指寺中的九龙潭,据说潭下有九龙蟠聚。两处建筑后又修饰以“风霜古”“岁月深”,巧妙地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描绘了历史的沧桑感,表现出少林寺悠久的历史底蕴。

随着日暮降临,少林寺的景色更添几分空灵。“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初晴,天空清澈,绀色的园林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而碧色的殿宇之下,秋日的阴凉渐渐弥漫。这两句诗以色彩对比和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隐隐表达出少林寺独有的禅意。

尾联“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诗人又将读者从静谧的寺庙引向归途。此时的少林被晚霞染红,烟雾缭绕,山间的蝉鸣声此起彼伏,似乎形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这两句诗,让读者拥有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这样的画面不仅描绘了归途的美丽,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诗人似乎在留恋这方宝地,不愿离去。

《游少林寺》是描写寺院的一首佳作,描写了诗人游览少林寺时的所见之景、所感之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古迹历史的敬畏,还有游历之后的宁静与满足,充分展示了少林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表现了诗人对佛门胜地少林寺的衷心礼赞。

1 阅读:10

评论列表

无心随墨

无心随墨

2024-05-26 14:14

《游少林寺》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