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奕琦
编辑|斯问
医院里,抢救室的大门紧闭,窗外的杭州城连续多日烟雨蒙蒙,一副萧瑟的气息。
2月25日,元宵节第二天,娃哈哈发布讣告:创始人宗庆后于当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关于宗庆后身体抱恙的消息,外界早有传闻。就在三天前,娃哈哈曾发布声明表示:目前情况稳定。
宗庆后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两个多月前,娃哈哈集团大会上,他公开了2024年经销商年度奖励方案,计划拿出1亿元奖励优秀经销商。
讣告如同平地一声雷,激起了许多人的追忆。有跟随宗庆后大半辈子的经销商,发文默哀:宗老,一路走好。也有宝妈晒出儿时喝娃哈哈时拍下的照片,称这口童年回忆已经跨越了30多年,从自己一直延续到自己的孩子。
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参加过“上山下乡”运动,42岁才脚踩一辆三轮车,正式开始创业。20世纪90年代,他收购了当时经营不善的杭州罐头厂,并在100天里实现转亏为盈;随后凭借着“联销体”模式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一手打造了娃哈哈商业帝国。2010年开始宗庆后连续3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首富”。
“不融资,不上市的实体人”、“艰苦朴素的布鞋老总”、“怒怼马云的老牌企业家”……宗庆后身上有很多标签。作为国内第一代企业家,他的去世,也意味着一个商业时代落下了帷幕。
大器晚成宗庆后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创业家。
1969年,19岁的鲁冠球集结了6位小伙伴,成立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第一次创业是21岁,还在读大三的他拿着在中关村帮人组装电脑赚到的24万元现金,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西门开了一家餐厅。1992年,28岁的马云还在大学教书,和同事一起成立了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翻译社。1999年,31岁的李彦宏拿着12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从美国硅谷回到北京,创立了百度。1983年,35岁的钟睒睒 ,南下海南,创办了《太平洋邮报》……
而宗庆后第一次创业的年龄是42岁,当时的他已经迈入“不惑”之年,结婚7年,女儿宗馥莉5岁。他所在的岗位是由母亲牵线的校办工厂工人,体面且稳定。但他爱折腾的性子并没有被平稳安静的生活所消磨殆尽。
1989年,他不顾身边亲戚朋友的劝说,辞去工作,揣着东拼西凑借的14万块钱,承包了杭州一家校办企业的经销部。杭州的夏天烈日炎炎,宗庆后戴着一顶草帽,踩着三轮车,沿着街头巷尾,叫卖汽水、冰棍、文具,靠着代销模式,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踩着三轮车送货的宗庆后)
在和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宗庆后深深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市场变化。当时,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生活上的关照也更加细致。饮食上,要能吃饱,还要吃得好,有营养。
创业次年,宗庆后找到了浙江医科大学医学营养系主任朱寿民,研发了一款具有开胃功效的“营养液”。当时的宗庆后就展现了极高的营销天分,产品上市前,他找到当地媒体,发布了一则“有奖征名启事”,把品牌的命名权直接交给了群众。最终,将品牌名定为寓意好、发音朗朗上口的“娃哈哈”。
后来一句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让品牌一炮而红,前来提货的车队时常将工厂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到了1990年,娃哈哈的产值就突破了亿元大关。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91年,宗庆后组织了一场特殊的会议。坐在他对面的是杭州罐头厂的工人。彼时,原先以外销为主要订单的杭州罐头厂,因为西方国家的制裁断了销路,产品大量囤积,资金入不敷出。在政府的支持下,宗庆后出资8000多万,娃哈哈以不到150人的员工规模,收购了厂房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员工数量超过2200人的杭州罐头厂。
(罐头厂旧址)
私有小厂吞并国企大厂,在当时几乎没有先例,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市场的一片哗然。很多罐头厂的工人跳出来表示反对,甚至拉起了横幅。
“没人能救罐头厂,除了你们自己。”会上,宗庆后表示工人们将同薪同酬。当时,罐头厂工人每个月的奖金是5元,娃哈哈则多达100元。
很快,他用实际的产能和流动的资金堵住了外界的嘴巴,28天时间拉起了娃哈哈口服液生产线,三个月左右让罐头厂转亏为盈。
有了新的产线,宗庆后开始相继推出新的产品,1992年推出了八宝粥,1997年推出了AD钙奶,1998年推出了非常可乐,2005年推出了营养快线等……这些产品上市后,均快速抢占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宗庆后和他的饮料王国)
支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背后,是宗庆后一手搭建的庞大的联销体机制。这套模式改变了原先厂商和下游方之间“先发货,后回款”的流程,而是将工厂和商家的利益相互捆绑后,并推行“先打款后发货”。
推行起初,遭受了很多人的反对,但在宗庆后的再三坚持下,依靠这套模式,娃哈哈建立了7000多名经销商、10万多家批发商、500万家零售终端的销售网络。“新疆的小县城里可能没有可乐,但有娃哈哈的非常可乐”,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曾这样说道。
2013年,娃哈哈营收攀登至顶峰,达到782.8亿元。除了产值高,娃哈哈流动资金也极为充沛。宗庆后的联销体机制采用“先付款,后发货”,鲜有坏账。在他的带领下,迄今为止,品牌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里,也一直处于头部地位。
“布鞋老总”2010年,宗庆后第一次登顶福布斯富豪榜,成为中国首富。那一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达到549亿元,同比增长25.91%。2012年和2013年,他又接连2次登顶富豪榜。
有人说,宗庆后手握的资金,光利息就足够他过上非常优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里的宗庆后,却有很多老一辈创业者身上的品质:恋旧、朴素、勤劳。“所谓首富不过虚名一个,什么也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
杭州市上城区清泰街160号是他创业发家的地方。37年前,宗庆后亲手将“杭州市上城区校板企业经销部”的牌子挂在这里,附近的大街小巷也一度回荡过他三轮车的铃声和叫卖声。
后来,娃哈哈从籍籍无名成长为一家百亿市值的公司,这里一直是他长期办公的据点。灰色的六层小楼饱含了他一路创业的点点滴滴,直到2023年,娃哈哈的总部才从清泰街迁到了钱塘江畔。
宗庆后的办公室非常接地气,桌上摆着豆腐乳,角落里老式书柜摆满了书,一旁放着行李箱。他日常穿着的衣服也极为朴素,时常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衫,而无论是走访经销商,还是上台演讲,脚上总蹬着一双略显陈旧的黑布鞋。
“大概30块钱,很舒服”,因为黑布鞋出现频率过高,他也被称为“布鞋老总”。宗庆后身边的人曾经对外透露,他的饮食简单,从来不逛奢侈品店,一年的花费不超过5万元。
二等座车厢里的宗庆后
2016年,有网友在一辆开往义乌的高铁上偶遇了宗庆后,他穿着一身略显褶皱的黑衣黑裤,在二等座的车厢里,逗弄着邻座的小孩。也有人在武汉天河机场候车厅、以及飞机的经济舱里遇见过他,身边不带助理,独自一人拎着大包小包。彼时的宗庆后,已经是七十多岁高龄。
常年无休,一年200天出差,每天保持16小时的工作状态,连宗庆后的司机都曾在对外采访中说:他比员工辛苦多了。
新老交棒2004年,22岁的宗馥莉结束美国的留学生涯,回到国内,进入娃哈哈集团。也正是这一年,淘宝网网页雏形初现,京东正式转战电商领域。年近60岁的宗庆后面前摆着2个难题,浮在水面的的是“接班人的培养”,沉在水底是“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
早年的宗馥莉
面对气势凶猛的电商,宗庆后的态度十分微妙,他曾在公开场合呛马云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我并不反对电商,而是反对烧钱买流量”,他这样对外表示道。
娃哈哈和平台电商之间的隔阂并不难理解。平台化的电商模式意味着要打破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利益捆绑关系,以及原先层层相递的价格体系。再加上饮品单价低,运费高,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物流成本也极高。
2013年开始,娃哈哈一直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压力。宗庆后相继布局了多个跨界领域,例如白酒、童装、牙膏等。他希望通过这些创新项目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但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尽人意。2019年的经销商大会上,宗庆后就营销环境的变化导致销售变差,公开向经销商表示歉意。
创业难,守业更难。站在巨人肩膀上,多年以来,宗馥莉也一直以来在为接班做着准备。
2007年执掌宏胜饮料集团,2018年主动请缨担任娃哈哈公关部部长,2021年被任命为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她溅起的水花,一直难敌父亲的高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和宗庆后创业时的市场环境相比,宗馥莉面临的挑战和消费需求是更为复杂的。
这一切,宗庆后也同样看在眼里。在女儿刚回国时,有媒体问他什么时候退休,他的回答是:等70吧,把女儿扶上马送一程,我也可以轻松一下。去年在面对采访时,他则说:没有退休的打算,自己应该会退到二线,让年轻人在前面冲锋。
宗庆后身边的工作人员曾表示,事业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庆后和娃哈哈,也早已骨血不分。
“1000人的眼中会有1000个娃哈哈,但对我来说,娃哈哈只有一个,它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宗庆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是他对娃哈哈的深情告白,也是他的半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