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开播前,节目组采访周笔畅,问她为什么选择这个节目。她说:“不是你们邀请我参加的吗?”继而打趣:
我想你们也很难再找一个又有唱功又懂粤语的人了吧!
说什么大实话呢!
大家都知道,虽然周笔畅长沙出生,但从小就去深圳生活了,可以说,周笔畅是喝着港台文化的奶长大的。
作为一个80后,笔者学生时代有本大受欢迎的青春小说《花季雨季》。里面有不少关于流行文化的描述,比如他们都喜欢港台通俗文学,受欢迎的大陆作家则屈指可数。她们喜欢看香港电视台的节目,因为明星多,不像大陆一杯水两个人说半天。里面还提到,“今年港姐不好看,没以前漂亮”。
可以说,这本书基本就是那个年代深圳青少年文化生活的写照。
她的少女时代,正是港乐黄金时代的余晖,对她音乐素养的滋养是不言而喻的。
这点,在《超级女声》比赛的选曲时就可见一斑,周笔畅偏爱陈奕迅、陶喆、方大同这类歌手,自带一点“洋派”。
最火的那届超女过后,周笔畅渐成内地歌坛中坚力量,但要论到对她最有价值的节目,我觉得当属《声生不息》。
气场相合歌手与节目,也讲究气场相合的。
《中国最强音》几乎给陈奕迅造成心理阴影,那之后就鲜少录制内地综艺节目了。
《我是歌手》则把周笔畅虐得体无完肤。
那一季《我是歌手》,周笔畅的定位,应该是对标着“东山再起”的尚雯婕去的。结果周笔畅第一期就排了个倒数。反而以往在内地名不见真传的邓紫棋凭借《泡沫》一炮而红,其后越战越勇。周笔畅则在巨大的压力下,不断脱离自己的舒适区,飙高音、舞蹈等等都玩了个遍,排名却是忽高忽低。
隔了十年再来看那个节目,对周笔畅的最大感觉就是“累”,她累我们也累。
相反,《声生不息》似乎是为周笔畅量身定制的,没有淘汰的压力,周笔畅在节目里唱得松弛,我们也看得开心。
耳帝曾在《声生不息》第一季里如此评价周笔畅:
我觉得笔笔好好唱中音就可以了!
不需要为了彰显唱功而硬要挑战高音,用自己最舒适的状态,发挥自己的爱好,尽情地唱自己喜欢唱的歌。
宝藏港乐推荐官周笔畅带给节目的更大惊喜,或许还是她以独特的品味,以及对香港乐坛的熟稔,不断发掘在大众中不是那么流行的宝藏港乐。
第一季里,她发掘了ERIC KWAN、江海迦的作品。那一季的《高山低谷》,是被很多人恋恋不忘的经典舞台。
这一季里,周笔畅继续发挥她的优势。第一期的《今天只做一件事》就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更为封神的是在“香港男歌手”那一期里,她唱的《特伦斯梦游仙境》。有位乐评人看完她的表演,只给了一个字的评价:
劲
这首歌演绎难度极高,而周笔畅给人的感觉不是在完成,而是人歌一体的表演。
再演绎莫文蔚的《呼吸有害》时,周笔畅在结尾特意加上了《龙卷风》的旋律,成为这个表演的神来之笔。
对此,容祖儿用“创意总监”来形容周笔畅,赞扬她的无限创意。
如今,但凡某期录制的歌单里,有一首正小规模流行的宝藏音乐,大家几乎都会猜测,这个人一定是周笔畅。
唱港乐的周笔畅是会发光的。
很有幸,《声生不息》和周笔畅发现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