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黄庆芝的故事,让人见证了世间温情,也目睹了命运无奈。育儿嫂的育儿烦恼,源自比影视剧还“抓马”的情节——“消失的雇主”。
3年前,月嫂黄庆芝受雇照顾一名刚满一岁的女婴。奇怪的是,不仅生母从未出现,两个月后男雇主竟也失联了。无奈之下,黄庆芝只能把孩子“当自己的养”,带回老家悉心照料。如今,孩子4岁半,面临上幼儿园、买保险、监护人等一系列问题。经多地警方协助寻找,月嫂才发现,男雇主之所以失联是因为正在服刑,而且他与孩子并无血缘关系,孩子生母也在监狱服刑,尚有两年刑期。
在记者镜头的记录下,女孩被抚养得很好。这种好,不单单是满足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更是精神上的轻盈和喜悦,是毫无被遗弃的敏感和自卑。她跟无数有爸爸妈妈陪伴、关爱的孩子一样,在她眼中,月嫂黄庆芝和丈夫是她有且唯一的父母。比如听到谈论她亲生父母,她会跳出来说“我只有一个爸爸妈妈,就是你们”。
亲生父母,莫名失联。非亲非故,却日夜照料,有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结。这一场爱的双向奔赴,背后也有月嫂一家“爱的痛苦”。如她所述,代人育儿这三年,她无法外出工作,丈夫辗转于工地上做临时工。虽说自己两个女儿已长大成人,可经济条件所限,仍给他们带来了负担。
与没钱育儿的烦恼相比,更让黄庆芝陷入忧虑的是孩子的未来。原生家庭的复杂、亲生父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都很难让她放心让孩子日后回归自己的家。命运能否给这名女孩的人生指向一条明路?如果将她交回原本的轨道,会不会是未知的黑洞?关于孩子未来的无数个“如果”,黄庆芝可能不愿想,也不敢想。
现实中,黄庆芝与女婴的遭遇或许还并非个例。这一现象背后,有一个听起来冷酷、实际遭遇更为残酷的名词——事实孤儿。
今年9月,电影《野孩子》上映。这部影片中,独自流浪生活的哥哥在巧合下遇见了在外游荡的弟弟,相似的命运让两个没有血缘的少年互相取暖。在城市角落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直到在街边偷东西的哥哥被警察抓住。其实他们各有各的父母,现实困境却是明明父母还活着,孩子却被抛弃,没有经济来源或者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少有人照管,处在失学甚至半流浪状态。可以说,幸好遇到了哥哥,不然弟弟的童年可能会更难过。
在现实剧本中,被父母随便交付给陌生育儿嫂的女孩,不正是那个四顾无援的弟弟?彼时,黄庆芝是她生命中唯一抓得住的稻草。因此,不必拿着道德放大镜审视育儿嫂黄庆芝。论迹不论心,从结果看,如果没有她的视如己出,颠沛流离三年的女婴如今可能不会如此健康快乐。更应当讨论和关注的是,陷入监护困境的事实孤儿,究竟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共有41.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至今,针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的法律制度笼子在不断扎紧扎密。不过,面对新出现的现实问题,制度还需要结合有效、有责任心地落地执行,才能成为孩子们真正的保护伞。
给予困境儿童最大的帮助,应当本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就育儿嫂黄庆芝一事来看,真正的爱是无法隐藏的,他们一家与孩子已经建立起温暖的“亲子关系”。就算没有收养关系,他们也在履行着监护人职责。这样的爱心行为,也值得被肯定和保护。因此不妨参考实践,比如依法采取家庭寄养模式,给予必要的经济补贴和支撑等,让孩子被真正的“家人”温柔以待。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