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网红博主Joan死了。
这个24岁的姑娘,在B站分享过穿搭,录过学习vlog,镜头前笑得明媚灿烂。
没人能想到,她最后一条动态会是永别。
更没人能想到,一个在加拿大读直博、长相清秀、拥有粉丝的年轻女孩,会在人生看似最光鲜的阶段,被自己的心魔彻底击垮。
她死于进食障碍引发的多器官衰竭,但压垮她的,远不止暴食和催吐的习惯。
父母离异后,Joan像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习惯性把父母的分离,归咎于自己不够好。
父母断供后的经济压力让她不敢停下,哪怕读着顶尖学府的博士,她依然觉得自己“不配休息”。
最讽刺的是,她在视频里教别人如何自律、如何变美,私下却对着镜子厌恶自己的每一寸身体。
这种割裂感,最终吞噬了她。
8年前她就生病了,熬夜喝酒是常态,弹着吉他唱歌时,也经常表情痛苦眼神迷离,黑黑的眼圈彻底暴露她的“放纵”。
网友说:“这么优秀的女孩,为什么想不开?”,可问题恰恰在于,“优秀”从来不是抑郁症的解药。
在Joan的世界里,学历是“必须维持的面子”,外貌是“不被爱的原罪”,粉丝的夸赞是“善意的谎言”。
她像一台永远不能关机的电脑,CPU烧到冒烟还在强行运转,直到某天突然蓝屏,再也无法重启。
进食障碍是最残忍的慢性自杀。
暴食时,食物是唯一的安慰剂;催吐时,马桶是唯一的忏悔室。
Joan的悲剧在于,她明明知道自己在坠落,却始终找不到那根救命绳索。
她试过求助,可身边人的反应无非是“你想太多”或“你条件这么好,有什么好抑郁的”。
这种“比惨式安慰”,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让人心酸的是,她离世后,有人翻出她两年前的动态:“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你看,她不是没有努力过。
我们总以为,一个人选择死亡是因为绝望,但更多时候,是因为疲惫。
Joan不是突然崩溃的,她是一点点被掏空的.
被完美主义的枷锁,被“别人家孩子”的阴影,被“你必须优秀才有价值”的诅咒。
当这些声音内化成她的思维模式时,就连自救都成了另一种压力:“我连快乐都做不到,是不是更失败了?”
有人说,以她的条件“本可以过得很好”。
但心理健康从来不是简单的算术题,不是学历+颜值=幸福。
那个在镜头前微笑的Joan,和深夜蜷缩在浴室呕吐的Joan,都是真实的她。
而我们总是选择性相信前者,因为后者太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集体性的焦虑。
害怕不够美,害怕不够强,害怕一旦停下就会被全世界抛弃。
Joan的离开,最痛心的莫过于:她差一点就能看见光了。
如果早一点接受“可以不完美”,如果早一点明白“被爱不需要条件”,如果早一点遇到那个对她说“累了就歇歇”的人……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抑郁症不是“想不开”,而是“病得太明白”。
患者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痛苦,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能接住他们情绪的那双手。
完美主义是当代最隐蔽的PUA,我们总在教人如何成功,却没人教我们如何理直气壮地平庸。
进食障碍不是“贪吃”或“作妖”,它是用身体疼痛来转移心理疼痛的极端手段,和拿刀划手臂没有本质区别。
单亲家庭的孩子最怕听到“你要懂事”,父母离婚不是他们的错,但被迫早熟一定会成为他们的伤。
警惕你身边的“微笑抑郁者”,那些看起来开朗的人,可能只是习惯了报喜不报忧。
用户10xxx19
就是太闲了,拉去流水线打螺丝几个月立马就觉得以前的生活有多好了[得瑟]
啾卡洛斯
这么惨?那我们算啥,这时候我还在上班呢[裂开]
用户15xxx00
这种不是真的抑郁症或者精神疾病,这种用我们家乡话就是“作比倒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