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3年芯片进口额差异:21年2.8万亿,22年2.76万亿,23年多少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4-12-11 17:02:10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近几年中国的芯片进口金额如同一条深刻的曲线,呈现出巨大的波动,2021年中国进口芯片的金额高达2.8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芯片进口国。

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微幅下降至2.76万亿人民币,看似是一个小幅的波动,但背后却折射出中国芯片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潜力。

而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在全球芯片市场的供应链震荡中,随着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制裁,进口量与金额的走向将成为关键的观察点。

此时可能会有朋友感到好奇,2023年中国芯片进口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呢?

【芯片进口潮起潮落,中国站上风口】

2021年全球芯片市场像一场大风暴,而中国正处于漩涡中心,那一年中国以2.8万亿人民币的芯片进口额成为全球最大买家风头无两。

但这并不是喜讯背后的全貌,疫情的冲击让全球供应链断裂,芯片变得稀缺而昂贵,中国的电子产业急需芯片维持运转,而关键高端产品却几乎全靠进口。

这种对外依赖的局面,既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的需求爆发,也让产业链上的“软肋”暴露无遗。

于是美国开始重点打击芯片出口,从光刻机到高端制程芯片,这些被卡住的设备和技术成了国内企业的一道难关。

各大企业在进口之路上奔波,但全球芯片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企,抢货如同抢黄金,尽管如此,中国的芯片进口额依旧高涨,甚至突破历史纪录。

可见短期内的需求并未因为封锁而减弱,反而让行业更清楚技术“被人卡脖子”的严重性,不过转机并非完全没有。

相反当年国家政策迅速落地,各大芯片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支持,投资、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接踵而至,企业争分夺秒地赶进度,试图用自研产品填补市场空缺。

虽然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替代进口,但“国产替代”这个词已经成为了行业热议的目标,不仅仅是芯片制造,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也悄然加速。

到了2022年,风向开始转变,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小幅下降至2.76万亿,进口数量也略有减少。

这一次,变化背后的意义更加深远,国产芯片的初步进展开始显现,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许多国产产品已经成功顶替了进口货。

显然中国的芯片产业并没有被压垮,反而在重压之下激发了潜力,接着进入2023年,芯片进口额再度下滑至2.45万亿。

这个数据虽然小,但趋势已然清晰,中国对芯片进口的依赖正在降低,国内市场更多选择了国产芯片,或许这只是开始。

从数字中可以看到国产替代的力量正在崛起,风暴中的中国,正在化解这场全球性的芯片危机。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作为全球芯片技术的领导者,自然是不会坐视不管的,所以他们便开始出台各种政策,来打压中国。

那么,他们都做了什么呢?

【美国封锁下的压力与转机】

他们采取了多项针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措施,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和核心制造设备的出口上,这些制裁举措,让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几乎成了全球芯片市场的最大买家,但背后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价格的飙升,全球芯片产能的供应紧张,导致芯片价格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缺芯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高科技行业。

比如智能手机、汽车制造和5G基站等,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依赖芯片,中国企业被迫在全球芯片市场中争夺有限的资源,抢购海外的高端芯片。

这便导致国内市场对进口芯片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好在这种压力并没有让中国低头,相反这成为了激发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一股动力。

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向本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国产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尤其是中芯国际等一批国产芯片制造商。

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提升了技术水平,产能也有了显著的增长,中国芯片产业的核心目标逐渐从“跟随”转向“自主研发”,而国产替代的目标也开始在整个行业中形成共识。

美国的封锁措施并未削弱中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反而加速了国产芯片的崛起,国内一些领先的企业开始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特别是在自有架构的芯片设计、制造工艺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虽然还不能完全取代进口芯片。

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逐步填补了高端芯片市场的一部分空缺,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还面临着设备、材料、技术等各方面的挑战。

特别是在最为关键的光刻机、先进制程等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正是这种困难和压力,推动了中国芯片产业朝着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依赖进口不可能长久,只有通过自主研发才能真正掌控未来,因此美国的制裁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也为中国芯片产业创造了一个关键的“转机”窗口。

那么,在未来的时间中,中国在这一领域当如何发展呢?

【芯片产业的国际竞争与未来布局】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已不仅仅是国内企业的胜利,它对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也带来了深刻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企业不仅能够自主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的芯片,甚至开始在一些领域挑战全球领先的企业,重新定义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不仅在“硬件”上加大投入,推动自主研发,还在“软件”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

例如华为海思推出的麒麟芯片,不仅在性能上接近国际顶级水平,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步打开了市场。

尽管受到美国的打压和制裁,华为依旧依靠国内市场的支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其他企业如联发科、紫光展锐等,正在加速国产芯片的研发进程,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和市场份额。

随着美国的出口限制持续施压,中国在芯片制造和设备领域的自主能力逐步增强,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封锁,虽然短期内对中国造成了技术封锁和人才流失,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压力却促使了中国企业的加速转型。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技术自立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只有通过自主研发,才能彻底摆脱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也纷纷加大对半导体技术的研究,中国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而政策的支持不仅加速了产业链的形成,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今天的中国芯片产业,已经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形成竞争力,更在逐步迈向国际市场。

当然,挑战的背后是长久的技术积累和日渐成熟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在半导体领域仍占据领先地位。

尤其是在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上,仍具有不可小觑的优势,中国芯片产业要想彻底摆脱对外依赖,依然需要在技术突破、设备自主研发等方面继续发力。

【结语】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走在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芯片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剧变。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逐步打破了外部封锁,实现了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尽管与全球最顶尖的芯片技术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差距。

但这一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国产芯片的崛起已经不可忽视,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将在全球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在2024年12月5日关于《玉渊谭天|美国加大芯片制裁之时 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的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2023年2月28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报道

中国经营报在2024年3月8日关于《两会建言|两会“芯”愿景:构建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报道

0 阅读:31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