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是现存唯一群居的猫科动物,作为一种体型庞大的猎食者,狮子群居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们能够狩猎体型更大的猎物,而且群居也能对抗同样群居的鬣狗,正是靠着群居的习性,狮子坐上了非洲大草原的“头把交椅”。
当然,狮子的群居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系,狮子通常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地带,这里视野比较开阔,想要靠猫科动物通用的偷袭难有成效,而群居后靠着围追堵截,狮子能大大提高狩猎的成功率。
一个成熟的狮群,通常有1-2头成年雄狮,3-12头成年母狮以及若干幼崽组成,当然,也有超大规模的狮群,这些狮群往往由3头以上的雄狮统领,雄狮之间有着明显的主次之分,不过,从整体上看,一个狮群的成员数量约在5-15头之间。
在狮群中,雄狮作为首领,具有优先进食权和绝对的交配权。即使同一狮群中有超过一只雄狮,它们也不会与同一只母狮繁殖后代,也不会为了争夺交配权而发生争斗。相反,它们将选择权交给雌狮,这有助于维护雄狮之间的友好关系,避免内部冲突。
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母狮并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它们的发情期有些独特,只有当狮群中没有幼狮需要哺育时,雌狮才会发情。此外,只要狮群中存在任何一只幼狮,整个狮群中的所有母狮都不会发情,也不会与雄狮交配。
这种繁殖策略具有优势。当大多数母狮外出狩猎时,留守的母狮可以同时照顾狮群中的所有幼狮并提供奶水。这大大提高了幼狮的存活率,也让母狮们有精力外出狩猎,维持整个狮群的生存能力。
然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奇怪现象。当母狮即将生产时,它会离开狮群,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独自生产。此外,母狮还会独自带着自己的新生儿生活一段时间,直到它们至少6周大的时候才会返回狮群。
小狮子出生时毫无自保能力,它们的体重只有1-1.5公斤之间,相当于成年母狮的百分之一,相较于一般人类婴儿,其体重约为母亲体重的二十分之一,可见其体型之小。
与其他许多哺乳动物一样,小狮子刚出生时看不见东西,大约需要一周到1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睁开眼睛。在小狮子出生的第一个月里,母狮为了避免其被其他动物发现,会多次带着它搬家。
在照顾幼狮的同时,母狮还需要外出狩猎,有时一离开就是一两天。当母狮捕获猎物后,会返回幼狮的藏身之处,回来给它们喂奶。然而,母狮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小狮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任何食肉动物都可能发现它们,例如老鹰、蟒蛇、花豹、斑鬣狗等,都会对小狮子的生存构成威胁,它们会攻击小狮子并将其吃掉。狮群以外的其他狮子遇到小狮子时也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吃掉。甚至是一些食草动物,如野牛、斑马等,发现小狮子的话也会将其踢死,以消除未来可能对自己的威胁。可以想象小狮子的处境有多么危险。
大约两个月大的时候,小狮子们可以开始吃肉了。由于母狮提供的母乳营养丰富,小狮子们长得很快,此时它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并且开始嬉戏打闹,练习各种打斗技巧。
离开狮群大约两个月后,母狮终于带着自己的小狮子返回了狮群。通常来说,狮群成员会接纳它们。从这一刻开始,小狮子们就能获得狮群的庇佑,再也没有哪种食肉动物敢招惹它们,小狮子终于安全了。
但是,从我们的视角来看,如果母狮在狮群中生产的话,幼崽应该更安全,而且其他的母狮也可以帮忙照顾幼崽,为何母狮会选择看起来更危险的独自生产和带娃(两个左右)呢?我们接着聊。
虽然表面上看,幼崽在狮群中诞生更有利,但事实上,母狮这么做恰恰是为了幼崽的安全考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与狮子的繁殖习性有关。
狮子虽然没有固定的发情期,但是狮王与狮群中成年母狮的交配时间几乎是一致的,这就会导致狮子幼崽的出生时间也差不多,这对于幼崽来说并不是件好事。首先,生产的母狮需要更多的食物,它们就会彼此争夺,与其过着可能朝不保夕的生活,倒不如将幼崽放到隐蔽的地方,自己去捕猎较小的猎物来得更有保障一些。
其次,狮群的领地看似牢不可破,但实际上,当母狮外出狩猎,狮王外出狩猎或者巡视领地时,狮子领地就会变得非常的不安全,而且为了减少竞争,狮子最大的对手鬣狗会在狮子的繁殖期频繁光顾狮子的领地,瞅准机会杀死狮子的幼崽。
如果母狮在狮群领地生产,那么自己的幼崽被杀死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与其这样倒不如找一处猎物密度相对较低,隐蔽性较好的地方,将幼崽养到可以自由活动来得更加划算。
因此,狮群对于母狮生产来说乍一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实际上幼崽相近时间出生较多,母狮竞争压力较大,再加上一些食肉动物的觊觎,狮群领地反而是不安全的,正是因为这样,母狮才会在生产前找到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独自生产,并把幼崽照顾到可以自由活动,再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家”。
#万物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