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赔光也没吸取教训,她忘了郭德纲是正宗麒门传人

承承说故事 2024-11-13 10:49:01

《没想到吧!天才京剧女王翻车记,王佩瑜怒怼郭德纲惹众怒》

"郭德纲对京剧一窍不通,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观众,相声不可能带火京剧。"王佩瑜这番言论一出,立马引发网友热议。

面对如此犀利的嘲讽,郭德纲只回了五个字:"无意苦争春。"这波高情商回应,不少网友直呼"格局"。但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郭德纲虽然不是专业京剧演员,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麒门传人。再看看数据就更有意思了:麒麟剧社的演出一票难求,场场爆满。

王佩瑜还说:"如果郭德纲不是和京剧名家一块演出,票不会卖的那么火。

要知道,郭德纲可不是什么半路出家的主。人家是实打实地为相声和京剧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为啥王佩瑜要这么说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郭德纲触碰到了她的蛋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抢了她的流量。

不过话说回来,"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老话是真的有道理。王佩瑜虽然是"天才",但这态度着实让不少"钢丝"们看不下去。

看看人家郭德纲,不仅把相声和京剧玩出了新花样,还带动了整个戏曲文化重新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有京剧票友还爆料说,王佩瑜因为一直忙着参加各种活动,业务水平都在下滑。

这事告诉我们什么?在娱乐圈混,光有才华还真不够,情商和格局同样重要。王佩瑜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因为自己的蛋糕被人分了,心里不爽。

你们觉得呢?这场京剧圈的"神仙打架",到底谁对谁错?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从"天才少女"到"亏光创业",王佩瑜的转型之痛》

要说她为啥要创业,这事还真得从头说起。随着流行音乐、说唱等新潮玩意儿越来越受年轻人追捧,传统京剧的观众是越来越少。

于是乎,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辞去上海京剧院的铁饭碗,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说实话,这勇气值得点赞!可问题是,人家是演戏的一把好手,但在经营这块儿却是个十足的"菜鸟"。

你们猜怎么着?这工作室开得那叫一个惨烈。不会经营、不懂宣传,入不敷出那是必然的。最后倒得连积蓄都赔进去了,工作室只能宣布解散。这下可好,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原来的单位继续上班。

但是,王佩瑜这人还真不是轻言放弃的主。创业失败了,她就转战综艺圈,开始玩起了互联网热度。这波操作还挺聪明的,确实收获了不少粉丝。

不过话说回来,人红是非多。王佩瑜后来搞创新,把京剧和流行音乐结合到一起,创作了《弦上羽》。这首作品还真不错,收获了一波好评,也证明了传统艺术也可以玩出新花样。

但你们发现没有?王佩瑜和郭德纲的宣传模式其实挺像的,都带着浓浓的商业化味道。

其实吧,王佩瑜这个转型路子没走错,但方法可能还需要再琢磨琢磨。

现在的问题是,王佩瑜好像有点着急了。从创业失败到怼郭德纲,看得出来她真的很想让更多人爱上京剧。但是呢,好心办错事,这种方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对了,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有人说王佩瑜这些年忙着上综艺,业务水平都在走下坡路。

说实话,王佩瑜能从传统京剧演员转型做创新,这份魄力和勇气值得肯定。但是呢,创新不是瞎创新,还得讲究方法和技巧。

最后想说的是,在这个时代,任何行业都在经历转型阵痛。王佩瑜的经历告诉我们,光有才华还不够,还得有智慧和格局。

你们觉得王佩瑜接下来该怎么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

《被父母偏心的苏州女孩,如何逆袭成为"梨园小冬皇"》

谁能想到,如今在京剧界叱咤风云的王佩瑜,童年时期居然是个被父母偏心的小姑娘?这段心酸史鲜为人知,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她的逆袭之路。

1978年,王佩瑜出生在苏州一个普通家庭。要说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可不是闹着玩的。王佩瑜从小就尝到了这个"苦"。

忍不住了的王佩瑜质问父母:"为什么不等我醒来一起吃?"结果父母的回答更是让人无语:"我们压根没想过。

"就这么一句话,直接让小姑娘破防了。

八岁那年,王佩瑜参加苏州评弹比赛,演唱《新木兰辞》一举拿下冠军。重点是,她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指导,全靠自学!当地人都惊呆了,直接给她封了个"评弹神童"的称号。

这下可好,父母终于开窍了!意识到女儿这么有天赋,赶紧开始重点培养。先是送她去学琵琶,后来又学习京剧,这一学不得了,直接开启了王佩瑜的戏剧人生。

十三岁的时候,她就拿下了江苏省"五一杯"老旦奖。到了十八岁,更是在香港一战成名。当时台下可坐着孟小冬的亲传弟子蔡国蘅呢!演出结束后,蔡国蘅被惊艳到了,感觉看到了自己的老师孟小冬。

就这样,王佩瑜摇身一变,从那个被偏心的小女孩,变成了享誉梨园的"小冬皇"。

不过话说回来,从小缺爱的经历,是不是也影响了王佩瑜后来的性格呢?毕竟现在的她,在面对郭德纲的成功时,表现出了那么强的攻击性。

但不管怎么说,王佩瑜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你们觉得王佩瑜的成功,是天赋使然,还是童年的委屈给了她更多的动力?欢迎留言讨论!

《戏路转型:一个关键选择改变她的人生》

说到王佩瑜的戏剧人生,还有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那就是从旦角转型到老生。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她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步棋。

要说这事儿,得从她拜师余派传人范石人说起。范老师可是火眼金睸,一眼就看出了王佩瑜的潜力。但他也直接给王佩瑜指明了方向:"想要成角,还得唱老生。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你们知道吗?王佩瑜可是特别喜欢"冬皇"孟小冬的。这位可是能和梅兰芳并驾齐驱的角儿!有了老师的点拨,再加上自己对偶像的崇拜,王佩瑜下定决心:从旦角转到生角。

这个转变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每天清晨6点就得起床练功:跑圆场、压腿、踢腿、拿顶、虎跳、小翻、吊嗓,样样都不能少。

要知道,很多孩子都受不了这种训练强度,天天哭天喊地的。

这份坚持很快就有了回报。199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这一步走对了,直接为她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更厉害的是,15岁那年,梅派宗师梅葆玖看了她的表演,当场就对她赞不绝口。这分量可不轻啊!要知道,能得到梅派大师的认可,那可不是一般的本事。

其实从王佩瑜的经历就能看出来,在艺术道路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她要是一直唱旦角,可能现在也就是个普通演员。

但因为这个关键的转型,让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子。

不过说来也挺讽刺的,当年王佩瑜在选择转型时这么果断,现在面对郭德纲把京剧玩出新花样,却显得有点不够开放。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郭德纲的成功,不就是找对了适合自己的创新路子吗?或许王佩瑜应该回想起当年自己转型时的那份勇气和开放心态。

说到底,艺术没有对错,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王佩瑜当年的转型选择就证明了这一点。

你们觉得,在传统艺术的传承中,是该坚持传统,还是该勇于创新?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当传统遇上现代:戏曲界的生存困局》

说实话,现在的戏曲界真不太好混。

这不,王佩瑜和郭德纲就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解这道难题。

王佩瑜选择了"硬碰硬"的路子。创办工作室?干!上综艺节目?上!把京剧和流行音乐结合?来!《弦上羽》这首作品就是个很好的尝试。

但是吧,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演出上座率还不到七成,这数据确实有点尴尬。

反观郭德纲,人家可是玩明白了。虽然不是专业京剧演员,但人家把相声和京剧结合得妙到毫巅。你看麒麟剧社的演出,那可是一票难求!这就是典型的借势而为,借着德云社的超高人气,把观众引到了戏曲的殿堂。

其实从这事儿上能看出来,传统艺术要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光靠"硬传承"是不够的。你得懂得与时俱进,找到适合当下的传播方式。

再说句大实话,现在的年轻观众哪有那么多耐心坐着听一出完整的京剧?人家更喜欢短平快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郭德纲的方式更受欢迎,因为他懂得投其所好。

那王佩瑜以后该怎么走?从她最近的动态来看,好像也在慢慢转变思路。把京剧和流行音乐结合,这方向没错,但可能还需要在形式上再创新一下。

说到底,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预测一下,要是王佩瑜能放下身段,虚心学习一下郭德纲的传播模式,说不定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观众其实对传统文化还是挺感兴趣的,关键是得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最后想说的是,戏曲界的"江湖",不该是打打杀杀,而是应该抱团取暖。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要让传统艺术活下去,创新是必经之路。

你们觉得,传统戏曲要吸引年轻人,最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1 阅读:941
评论列表
  • 2024-11-17 08:33

    不管什么剧,先活下去最重要。若曲高和寡,就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 2024-11-14 18:48

    京剧应该泼皮化,荤俗化,像锅某缸那样就好了。

  • 2024-11-13 22:28

    郭德纲开创了一个新剧种——郭剧!为中国戏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2024-11-13 19:44

    满马路都是自称正宗兰州牛肉面的招牌,正宗不值钱,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自封[得瑟]

  • 2024-11-18 17:54

    京剧,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流传200多年!难道是一个人的京剧?

承承说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