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有三年多,这场战争如一场超级风暴,将俄乌两国卷入深渊,更搅得全球政治经济乱成一锅粥。美国作为西方“带头大哥”,自冲突爆发便冲在前面,给乌克兰送武器、拉帮结派制裁俄罗斯,满心想着“收拾普京”。可三年过去,美国却深陷泥潭,反观中国三年前“不站队”策略,如今尽显高明。

回溯冲突源头,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后,俄乌矛盾激化,2022年2月24日,俄乌全面战争打响。俄军初期攻势迅猛,占领多地,但乌克兰在西方支持下顽强抵抗,甚至反攻。如今冲突陷入拉锯,顿巴斯地区成为“绞肉机”,双方损失惨重,都沦为“输家”,而美国成了最大的“冤大头”。

美国在这场冲突中扮演着“提款机 + 军火商”的角色。三年间,美国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超500亿美元,各类武器源源不断送往乌克兰。同时,联合欧洲对俄发起“绞杀战”,冻结资产、踢出SWIFT系统、限制能源出口。然而,制裁未压垮俄罗斯,其能源转向中国、印度等国,还发展本土产业,经济反而增长。反观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工业产值暴跌,民众抗议不断,全球经济也被拖累。
美国国内也是怨声载道。纳税人不满巨额援助,共和党人指责“凭什么为乌克兰买单”,民主党内部也争吵不休。更讽刺的是,美国高喊“民主价值观”,却对乌克兰战场平民伤亡视而不见,这哪是“正义”,分明是政治作秀。全球南方国家也纷纷“翻白眼”,拒绝选边站,巴西总统卢拉直言“美国制裁俄罗斯,却让全球穷人挨饿”,美国“孤立俄罗斯”的计划,反倒把自己孤立了。

中国自冲突伊始坚持“不站队”,提出“四个应该”原则。表面“中立”,实则暗藏智慧。经济上,中国拒绝参与制裁,与俄罗斯签下2400亿美元贸易大单,能源、粮食、工业品贸易往来密切,双方互利共赢。外交上,中国“两边都不得罪”,与俄乌保持沟通,提出和平方案,这种“太极外交”赢得发展中国家信任,纷纷加入“一带一路”。人道主义上,中国为乌克兰送去医疗物资、帐篷,虽不如美国军火援助声势大,却实实在在缓解了难民困境,在国际上攒下好人缘。

美国和中国在这场冲突中的选择,恰似“硬碰硬的拳击赛”与“四两拨千斤的太极”的对比。美国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内忧外患,经济上援助未达目的,国内经济承压;政治上盟友不满,国际形象受损;战略上孤立俄罗斯失败,中俄关系更紧密。而中国“不站队”策略在经济上保障能源安全、拓展市场,外交上获得主动权,国际形象上成为“务实伙伴”。
这场冲突已让美国尝到“硬碰硬”的苦果,国内反战声浪高涨,欧洲盟友离心离德,全球影响力下降。中国则凭借“不站队”策略,保住自身利益,树立新形象。未来国际局势走向,或许正如专家所言:“美国还在用冷战思维打21世纪的战争,而中国早已找到21世纪的游戏规则。”在这场中美博弈中,务实者方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