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是个漫画家,但并非职业漫画家,在小晴的认知里,职业漫画家是那种通过努力画漫画赚钱的漫画家,而她只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不卖座的漫画家。
这天,她接到了编辑的电话,说她的漫画读者评价不好,准备停掉她的连载。停掉就停掉吧,虽然会有点难过,小晴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现实。
小晴之所以能过着散漫的生活,早上睡懒觉,凭自己兴致画画,不担心经济问题,完全是因为她有一个完美体贴的丈夫高野。
小晴以后不用辛苦打工了,就在家努力画你喜欢的画吧,这是高野跟她求婚时候说的话,就像是那种婚前誓言。
婚后,高野承担起了家庭的开销,包揽下家务,小晴正式成为一名慵懒的自由漫画家。
高野是个细致认真的人,每天早起做便当,挤电车按时上班,努力工作赚钱,维系着这个温馨的小家庭。
但一向独当一面的高野,突然开始失眠,没有食欲,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他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抑郁症。
丈夫得了抑郁症,他们一致认为是高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所以小晴支持丈夫辞去工作,在家专心养病。
辞职在家的高野,时而失眠,时而嗜睡,做不了饭,打不了电话,把自己像乌龟一样裹在被窝里哭泣,自怨自艾:我太没用了,什么都干不了,我对不起社会,对不起晴子,对不起宠物蜥蜴……
一向不擅长做家务的晴子,开始负责做饭、做家务,用心准备有利于高野病情恢复的饮食。
靠着高野的失业金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里的积蓄也日益见底了,晴子不得不考虑出去找份工作来维持家用。
这部由宫崎葵与堺雅人主演的日本影片《丈夫得了抑郁症》,非常温暖治愈,豆瓣约7万多人评分8.2分。
影片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展现出小晴夫妇的家庭生活,讲述丈夫高野得了抑郁症之后,小晴如何与丈夫一起面对抑郁症的过程。
其中颇为令人惊艳的是宫崎葵所饰演的妻子小晴,她既是丈夫患抑郁症之后耐心陪同治疗的情感支撑者,同时她整个人所呈现的生动、活力以及生活态度,又与丈夫高野的抑郁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就是正常状态与抑郁状态的对照。
亮点是小晴面对这种事情时的态度。
记得影片中,小晴的一位女性朋友,曾与小晴夫妇在同一个教堂举行婚礼,然而这段婚姻走向了终点,她与丈夫离了婚。
这位女性朋友感慨说,离婚后还是挺痛苦的,以后要一个人努力奋斗了。
令人意外的是小晴的反应,她对朋友说:
“如果痛苦的话,就别努力了。”
“保持平常心就好。”
“无论多辛苦多难受,都不努力。”
此时小晴正在遭遇她的家庭困境——丈夫得了抑郁症,什么都做不了,但她决定——不努力。
不努力是小晴的态度,也是她的人生哲学。
但这里她的“不努力”,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挣扎,不对抗,全然接受。
小晴之所以会有“不努力”哲学,这跟她个性中的东西,以及她以前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或者说,她的“不努力”哲学,正是根植于她的独特个性及生活状态。
在发生丈夫得抑郁症这件事之前,小晴与丈夫的生存状态就是一个对照组。
丈夫非常自律,一丝不苟,认真做每一顿便当,努力上班工作,他活得很努力,很累,直到他抑郁了。
而小晴的本来状态就是不努力,自由散漫,睡觉睡到自然醒,按照自己的心意画漫画,即使遇到读者不喜欢编辑要停掉,她也是佛系心态,并不执着。
很重要的一点是,小晴并不因此自责,她全然接纳自己这种不努力的状态。
而小晴能有这样一个宽松的生存处境,是依仗于丈夫努力工作,为她撑起了一片可以任由她无忧无虑的空间。
高野一直很努力,自认为在努力地为家庭、为社会贡献他的价值,直到有一天,他生病了,歇菜了,什么都做不了,他忍受不了这种“不努力”的状态,这种“无用”的状态,躲在被窝里哭泣,自怨自艾。
这时小晴承接了丈夫抑郁所导致的所有后果,家务活、家里的开支,包括丈夫的抑郁、“无用”状态,她都没有怨言地接纳了。
面对丈夫得了抑郁症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小晴能够如此耐心且温柔地陪伴丈夫捱过这些痛苦的时期?
这真的不容易,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
小晴能做到这样好,关键在于她对自己是全然接纳的,她全然接纳一个“无用”的自己,而她之所以能全然接纳这样一个自己,能有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前提是丈夫高野曾经无条件接纳这样的一个她。
所以说,有高野以前提供过的无条件的爱,小晴完成了这样一个自我接纳的过程,对自己“无能”“弱小”的那部分自我全然接纳。
如今,丈夫高野突然生病了,脱轨了,小晴自然而然承接住了这样一个陷入痛苦的“无用”的丈夫,已经完成了自我接纳的她,自然也能接纳丈夫身上崩溃的脆弱的这部分自我。
相信很多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会非常喜欢小晴这个妻子的角色,因为如果没有小晴对丈夫的温柔陪伴,他的治愈过程可能更加遥遥无期,他可能会经历更多的痛苦与绝望,甚至可能走向自杀。
但,我们应该也能觉察到,丈夫高野之前对小晴的爱与付出,对小晴的生命同样是一种滋养,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小晴整个人的舒展状态。
这是高野与小晴夫妻之间的爱的流动,在高野处于“正常有序”的状态下,他的爱与能量流向了小晴,当高野遭遇了“失控病倒”的状态,才有小晴的爱与耐心,反过来对他形成强有力的稳固的陪伴与支撑。
小晴遵循她的“不努力”哲学,即使需要她出去工作养家,她也是选择做自己喜欢的漫画工作。
她也曾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拜托给我这份工作吧,我丈夫得了抑郁症。”
所幸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也曾因为着急赶工作,无意中对丈夫凶了一下,险些导致丈夫崩溃自杀。
但好在他们一起相守相携,度过了那段难捱的时期。
小晴也在这个过程中,因祸得福,福至心灵般地诞生了新的漫画灵感,把她与抑郁症丈夫的事情,画成了生动的治愈系漫画,实现了她的漫画梦想。
两年之后,丈夫的状态大为改善,虽然并没有完全治愈,但他们已经相互支撑着,度过了最黑暗的那段时光,已经能够面对大家坦然地谈起这段经历了。
再次参加教堂的结婚纪念聚会,小晴说起当初念的结婚誓词,无论健康或疾病,无论富裕还是贫穷,都会爱他,珍惜他,安慰他,帮助他。
小晴意识到,在经历过这些年的变故之后,他们才真正成为了誓词中的那种夫妻。
这部关于抑郁症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美好爱情与婚姻的电影,是一对年轻夫妻相互携手面对抑郁症这个疾病的过程,也是一对年轻人经历疾病考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的过程。
有人说,这部影片中,关于抑郁症的部分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最后不过给出了一道典型的日式清新鸡汤。
高野患抑郁症的病因,在影片中被简单归因于他工作压力太大,而高野在其他方面都非常美满,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善良可爱的妻子。
因此,当他患了抑郁症,在妻子的支持下辞去了工作,专心致志对付这个病症。但实际上,一个患抑郁症的人多是在生活中四面楚歌,而情感关系也是促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多抑郁症不会如高野这般,只有工作这样一个压力源,并且能够幸运地拥有像小晴这样温柔相伴的妻子,从始至终为他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
只能说高野是抑郁症患者中少数的幸运儿。
妻子不离不弃的爱与陪伴,确实是他能够走出抑郁症阴霾的重大助力。
小晴灵动的个性、全然接纳的态度、耐心的陪伴,包容与化解着丈夫高野抑郁崩溃的内心世界。
“如果太痛苦的话,就别努力了。”
就这样就好,全然接纳,不挣扎,不反抗,不自责,不评判。
接受自己脆弱无力的一面,任由它在这里,就这样就好。活着就很好。
看完影片之后,不由得被小晴的这种态度感染到了,释放了那种沉重的压抑感,顿感轻松治愈。
可以说这部电影治愈了许多没有真正得抑郁症的人,
而那些真正患有抑郁症的人,又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慰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