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浏览《202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时,看到了2024年安徽省在科技教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如科大讯飞的“多种语智能语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省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柔性引进院士及团队92人次;全省新增博士点23个、硕士点90个等,其中有一个信息笔者觉得很新鲜,那就是“联合知名高校和企业共建安徽高等研究院,首招硕博士研究生735名”。

图源:安徽高等研究院网站
我们知道校企联合办学的项目很多,如各大高校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有很多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各高校和企业成立的产业学院;各高校和企业成立的人才培养班等,但像安徽高等研究院这样由省政府统筹发展,且初期在省内的合肥、淮北、芜湖、阜阳下设分院,并由相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研究院,并不多见,很新颖。
招生办学情况
目前笔者在网上仅搜索到5所高校已经于2024年与安徽高等研究院开展了博士或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它们分别是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招生专业涉及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材料学、能源动力、集成电路、计算机等,应该都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产业。

此外,笔者在网上检索到还有10所安徽高校在申报2025年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淮北师范大学、蚌埠医科大学、合肥大学、皖南医学院、宿州学院。

此外,笔者翻看了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2024年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培养模式一栏写道: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同类博士研究生一致。在确定招生录取时,高校、企业、导师、研究生四方须签署协议,明确各方的责、权、利。
在保障政策方面写道,博士生除享受学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奖助学金和待遇外,企业所在市政府每月还给予一定标准科研实践补贴;全日制博士在企业开展科研实践期间,由企业提供住宿;全日制博士毕业且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高级工程师职称。
以下是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与安徽高等研究院开展的部分校企联合博士培养项目。

据悉,安徽高等研究院2024年6月,完成首批735名硕博士研究生招生,共遴选71家企业、39所高校、207个项目。由于笔者没有查询到这39所高校和207个项目,因此就只能把搜集到的结果呈现给大家。
安徽高等研究院的建立与启动,笔者认为意义在于,一方面为安徽各高科技企业培养熟悉业界环境、有项目实战经历、动手与合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实干人才;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偏重理论人才培养的不足,可以说是一次新的高等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