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父、庄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只疼爱小儿子为养老作铺垫,都导致女儿庄桦林大半生活在痛苦中,就连儿子向鹏飞也没能幸免。
如果不是当初答应下乡到贵州,将进机修厂名额留给弟弟,庄桦林也就不会因向鹏飞回苏州念书,低声下气求遍庄家所有人。
好在庄图南考上大学后,黄玲便同意了向鹏飞住宿在家里,对向鹏飞与自己的子女别无二样。
只是向鹏飞的学习基础较差,也无心在学业上用功,更喜欢和林栋哲去录像厅看电影,搭乘开长途汽车的钱叔叔车四处游玩。
这种情况下,向鹏飞的成绩自然令人堪忧,没能考上大学的结果大家已做好准备,但还是希望他能复读考上大专,有更好的未来。
当所有人都希望他复读的时候,他自己却毅然决然选择了放弃,与复读相比,他更想工作。
他的选择并不是小孩子的任性使然,而是全面分析利弊后的决定。
学习本就是一件漫长且辛苦的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学习的天赋,更别说向鹏飞是不喜欢。
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事,他能记住一切他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不起眼的小事。
他的专注力从来不在学习上,就连吃个面条都能眉飞色舞,兴致盎然。
复读对关心他的人而言,是他未来的希望,但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
除了他不喜欢读书外,家庭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庄桦林夫妻在贵州生活得并不轻松,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还要供向鹏飞在苏州读书,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复读一年,就意味着他们还要再多辛苦一年,辛苦的结果也未必能如愿。
向鹏飞从小看着父母辛劳,孝顺的他当然舍不得父母因自己,再背负多一年的生活压力。
与其没有结果的继续复读,倒不如直接工作减轻父母的压力,分担家庭重担。
他心疼的,从来不止是父母,还有庄超英和黄玲。
在庄超英家住了多年,他感受到的是和父母一样的温暖,心里早就将庄超英和黄玲当作父母。
他与林栋哲私自跑到上海看庄图南,让庄超英和黄玲急到六神无主,与宋莹别无二样。
回来后,庄超英打、黄玲骂,他非但没觉得委屈,反而很开心。
他说:“大舅舅打我,大舅妈骂我,我在家犯错时,也是我爸打,我妈骂。”
其实他知道,这是关心、着急、心疼他的表现,所以他很开心,这是发自内心将他视为自己的孩子。
黄玲为了照顾他和庄筱婷学习,不止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给他们烧饭,还要换着花样做,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
长时间的操劳,导致他们刚高考完,黄玲就累病了,这些向鹏飞都看在眼里,内疚到心里。
复读给向鹏飞带来的不是明媚的未来,而是自我折磨的过程。
当弊大于利,答案已经摆在眼前。
人是孤独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旁观者的建议只是建议,经过深思熟虑后,仍认定当下的选择是正确的,那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
END
Hi,我是小迪
一个用文字表达热爱的普通人
笃志用文字传递戏剧内核
仅为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原创不易,请多支持
如若有幸被喜欢,荣幸之至
期待您的点赞、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