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令各位网友相当羡慕的存在,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写出如此文采飞扬令人赞叹不已的作文,是相当了不起的。
毕竟在固定的时间之内,写出堪称满分的合乎题意的作文,是相当有难度的。
不过今年浙江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却饱受争议,其原因是过分使用生僻字,生僻用典,让人看不懂,这篇作文除了受到许多网友的质疑之外,还受到了许多专业作家的一致批评,比如马伯庸、那多、何大草等等。
提到这样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众多网友不由得想起了2001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这篇作文通篇使用文言文,让平时一些连文言文翻译都成很大问题的网友看不懂。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看不懂,为什么《赤兔之死》赞扬不断,其作者甚至被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然而《生活在树上》却备受争议呢?
这里对此作出具体分析。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有很多认为这篇作文写得不错的人的理由是:文化底蕴深厚,一般人写不出来,看不懂是自己文化水平不够。
那么这样的作文真的有那么难写吗?真的可以体现作者本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吗?
这就是囫囵吞枣与细嚼慢咽的本质区别,有很多网友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只是看见了披在这篇作文身上的衣服确实很华丽,但是却没有考虑它的使用价值:能不能够保暖?
从这篇作文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刻意地用一些生僻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大量引用名人名句,体现自身的文化底蕴。
打这样一个比方,一个数学难题,一个人花一个多小时做出了正确答案,那么毋庸置疑他是有能力的,但是他的同桌瞥了一眼,抄了他的答案,同样是满分,难道说他也有足够的能力吗?
平时可以记一些生僻的字词,及其看一下名人著作当中的名句,对于稍微有一点文字功底的人来说,生搬硬套写出这样的作文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真正体现一个人的写作功底以及文化功底的证明,其实并不是看他的作文当中引用了多少名句,用了多少生僻字,而是能不能够将自己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化用,成为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说,这篇作文充其量是一篇搬运文,搬运其他名人的成就堆砌成了这样一篇作文。
那些动不动就夸这篇作文写得好的人,麻烦仔细看一看,这篇作文当中用的生僻字,引用的典故,真的有那么恰当吗?
除此之外,这篇作文的见解并没有多深,只是单纯的讨论,并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作文机器都可以写出来,而且可以的话,生僻字以及典故比这篇作文还要令人看不懂。
这也是为什么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备受争议了,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位老师给的39分还是很恰当的。
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为什么这篇作文也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是赞扬不断呢?分析之后,就知道写得好在哪里了。
《赤兔之死》这篇作文虽然说通篇是用文言文完成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没有用一个生僻字,难道是说这个作者没有读多少书不认识几个生僻字?
不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让人看不懂,不是说写得云里雾里大量使用生僻字生僻典故就是看不懂,这是表面功夫花架子,其实内里一片空白。
写文章其实是思想的碰撞,而不是形式复杂的体现,思想具有深度让人看不懂这才是好文章。就比如我们做高数,那上面的汉字难道我们不认识吗?为什么我们看不懂?这是一个道理。
显然,从这样一个角度去分析,《赤兔之死》这篇作文是相当成功的,用简单的文字写出一篇文言文,这才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与文化底蕴。
有人说不应该写文言文,其实《赤兔之死》写文言文是可以理解的,作者为了更加形象地烘托背景,才这样做的,要知道,《赤兔之死》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国时期有关诚信的问题,这样一看的话,还有什么不妥呢?
这也难怪《赤兔之死》这篇作文赞扬不断了。
其实,不管是高考作文,还是我们平时做事,都要实在一点,学会务实,不要整一些不切实际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好比向外对人说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有多么成功,但是实际上呢?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生僻字往往是古文中常见,而这篇作文,非要写国外作者的思想,整篇文章非常违和,并且没有做到言之有物